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机上Wifi将催生千亿美元新市场

2018年01月23日 08:27    来源: 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使用评估指南出台,多家航空公司解除“手机禁令”

  □本报记者 陈妮希

  “Wifi航班”终于来了。民航局近日发布的《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PED)使用评估指南》如一声春雷,引发了各大航企“空中开机”竞速。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继海南航空、东方航空为手机飞行模式“解禁”之后,国航、南方航空、厦门航空、山东航空、春秋航空、祥鹏航空等13家航空公司也陆续宣布允许乘客在飞机上使用手机的时间表。

  风口之下,我国民用航空争相抢食,将其作为转型升级的抓手之一。中国民航大学教授李晓津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飞机上能使用Wifi更加有利于民航经济发展,只是这个盈利模式还尚待完善。”

  13家民航允许乘客空中玩手机

  “没想到坐飞机能上网了,还真是没想到。”1月18日,作为第一批体验的乘客,张玮(化名)一再向记者感叹“意想不到”。

  就在两天前,民航局发布《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PED)使用评估指南》,认为开放机上PED使用的条件已基本成熟。第二天,海南航空、东方航空便开始抢食这块蛋糕,开通了“Wifi航班”。随后,不甘掉队的南方航空、厦门航空等也相继宣布,马上就可以允许乘客在飞机上玩手机等电子设备了。据悉,目前已有13家航空公司宣布“手机解禁”。

  据统计,目前全球已经有近30家航空公司提供了飞机上的无线互联网接入服务,而随着东航等民航代表近日纷纷获得了空中Wifi连网的资质后,我国也终于迎来了在该领域的发展高峰期。

  不少网友调侃“飞行模式终于派上用场了”。但是,在尝鲜的同时,亦有乘客感慨美中不足,连不上网络、连上但无法看视频成为乘客机上Wifi使用体验的“槽点”。同时,这也让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多了一个市场维度,Wifi的使用体验势必将成乘客选择航班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业内分析认为,这或许与卫星设备及技术有关。传统的卫星技术无法满足乘客高速上网需求,面临升级换代,高通量卫星将成为“救星”。而民航想要凭借Wifi功能赢得市场,势必还有一翻不菲的资金投入建设,也无形中增加了成本负担。

  据春秋航空《2015年非公开发行A股募资使用可行性分析报告》中计算得出,航企改造飞机的成本高达700万元左右。而按照机载Wifi供应商、飞天联合(北京)系统技术有限公司CEO段世平的估算,一套机载Wifi系统初期投入的成本,也是近千万元。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从给航空公司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收益来看,搭载Wifi系统的成本投入还是值得的。

  2020年拥有Wifi服务的飞机将覆盖全球

  事实上,全球机上Wifi的覆盖率也并不高。据公开资料估算,机上Wifi仅能覆盖全球航班中30%-40%的航程。

  中国民航为何突然集中爆发解禁了?中国民航大学教授李晓津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出于安全的考量,中国民航是在国际机上Wifi使用五六年未出现过安全问题的情况下,才做出的尝试。另一方面,民航竞争激烈,需要通过更好的服务拉开与高铁的区别,也需要更与时俱进的技术去和国际航班竞争。”

  据了解,2017年,中国航空客运量达4.88亿,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航空市场。“未来的核心竞争在技术和服务方面。机上Wifi是个有前景的方向,但是盈利模式还需要探索和完善。”李晓津介绍,目前来看机上Wifi带来了三种应用方向,衍生出一个新型的市场。“一是作为飞机上的交流使用,二是开辟购物新市场,以后在飞机上可以购物、联系商家,让顾客下飞机就可以提取货物。此外,飞机上看电视和听音乐等项目也可以衍生出一个飞机上的泛娱乐市场,为更多的服务商带来发展空间。”

  李晓津进一步解释:“这时候,机上Wifi的盈利模式也明朗起来,一是机上Wifi上网收费,这样的模式在国外已经成熟。另一种则是收取运营费,无论是视频运营商,还是店铺卖家都是航空公司服务的对象,而航空公司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广告费。”

  有机构预测,2020年拥有Wifi服务的飞机将覆盖全球,将催生约1300亿美元的新市场,惠及航空公司、硬件设备供应商、内容提供商、零售商、酒店出行服务商以及广告商。

  不过,民航业内专家林智杰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还要考虑这个钱向谁收,从哪儿来。从旅客来,按小时、次数还是用积分收取。或者是向前端、广告商、商城来收取费用,这些都是可以考虑的模式。”他认为,航空公司首先要考虑的是将此作为一项基础服务,还是作为一项以利润为考核的增值服务项目。

  2017年中国网购市场规模达6.1万亿

  本报讯(记者 张璐)根据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2017年中国电商及物流行业年度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预计达6.1万亿元,较去年增长29.6%。

  对于2017年超预期的增长,艾瑞表示,2017年是线上线下融合的实践年,线上对线下的数据赋能以及线下对线上的导流作用初见成效,稳定发展的网络购物迎来新的发展活力。

  2017年,中国移动购物在整体网络购物交易规模中占比预计达81.3%,较2016年增长4.6%。2017年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预计达4.9万亿元,同比增长37.4%,增速逐渐放缓但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移动端渗透率进一步提升,移动网购已成为最主流的网购方式。艾瑞分析认为,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的普及、移动端碎片化的特点及更加符合消费场景化的特性,使用户不断向移动端转移。

  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中国2018年以后在移动购物以及智慧零售方面将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未来的移动购物就像现在的实体店购物一样常规且方面,但是随着移动端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移动购物增速或会逐渐下滑,智慧零售或将迎来‘春天’。”

  亚马逊无人便利店开业

  本报讯(记者 张璐)走进一家商店,拿起你想要的商品便可离开,不用排队、不用等待,可自动结账。经过为期一年多的测试后,亚马逊免结账杂货店于昨日在西雅图开放,这个有望改变实体零售业的项目得到进一步推进。

  其实,继亚马逊无人便利店测试后,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也进行了无人零售店的新尝试。从2017年开始,阿里无人超市“淘咖啡”、缤果盒子生鲜等频繁上头条。此外,日前微信支付首家无人快闪店也在上海正式开业,这标志着国内又一大互联网巨头腾讯首次涉足无人零售领域。

  而对于未来无人便利店的发展趋势,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专家张健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亚马逊试水无人便利店说明新零售的概念已经开始普及到世界范围,并且得到了更多零售巨头们的认可。随着消费升级的不断加快,零售业态也趋于向新零售转型。这主要体现在新零售业态更高效、更便利、成本更低、体验度更高。而无人便利店便属于新零售的业态之一,更加符合当代消费群体的需求,因而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与扩张。”

(责任编辑:蔡情)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