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融资客杠杆资金潜入银行股

2018年01月30日 07:11    来源: 证券日报    

  而去年同期,银行股的合计融资净买入仅为-52亿元

■本报记者 张 歆

  你以为银行股最近的“大象起舞”是一场偶然,实则早有融资客的杠杆资金潜入。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从今年年初至1月26日,银行股明显呈现出区间融资净买入的状态,合计的净买入额高达138亿元,而去年同期(去年1月26日是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银行股的融资净买入额合计为-52亿元,也就是说,彼时是明确的融资净偿还状态。而如果将今年1月份的合计数据与去年12月份(4.5亿元)进行环比计算,则增长了近30倍。

  此外,国有大行今年1月份的区间融资净买入金额大多在上市银行中排名靠前,杠杆资金对其青睐的态度可谓十分明显。

  大象再舞!

  今年1月份,如果评选A股市场的话题王,银行股可以凭借“大象再次起舞”毫无疑问的当选。

  今年以来,银行板块平均的区间涨幅(流通市值加权平均)超过了15%,在板块排名中涨幅居前。值得一提的是,与去年此时次新银行股独领风骚不同,本轮银行股上涨的驱动力主要是来自于大中型银行,中小银行中主要是老牌上市城商行南京银行表现抢眼。

  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月26日),南京银行股价的区间涨幅在上市银行中位居榜首,区间涨幅达28%;建设银行股价以25%的区间涨幅紧随其后;工商银行、中信银行和光大银行股价的区间涨幅并列第三位,均接近19%。此外,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的股价表现也十分惊艳:区间涨幅达17%。因此,市场惊呼“大象再次起舞”。

  作为本轮“大象起舞”的阶段性高潮,1月23日,工商银行总市值达到26695亿元,超过当日总市值为3967亿美元(25443亿元人民币)的摩根大通,成为全球市值最大银行。

  从市净率方面来看,A股市场上去年一度出现的多家银行估值“打七折”(市净率约为0.7倍)的情况也有了明显改善,目前最低的折扣优惠已经抬升至八折起,且“数量有限、售完为止”。

  就行业分析师的观点来看,银行股的估值修复之旅似乎依旧在路上。

  群益证券(香港)的研报分析称,“银行正迎来戴维斯双击,估值有望进一步提升”,其认为,“在息差回升、 行业资产状况改善的背景下,银行有望保持稳健增长的步调,并带动ROE的进一步提升,从而提升估值水平”。

  国泰君安证券的研报也认为,银行将是2018年宏观变化的受益者。分析显示:从数据端来看,银行净息差已企稳待升。此外,金融去杠杆下企业存款从金融理财回流实体投资(2016年以来M1与银行脱钩)以及居民部门存款活期化的迹象也与2007年净息差上升的行情颇为相似。通胀的上升使得产业链利润结构从上游向中下游转移。在银行主要资产端客户仍以中游企业为主的情况下,中下游资产负债表的修复(改善)将进一步带动银行坏账率和隐含坏账率的进一步修复。

  融资客布局

  纵然银行股本轮估值上升的核心在于基本面的向好,但是银行股作为两市最为“位高权重”的板块,能够起舞的关键显然是因为其再度站在了资金风口上。

  就在很多投资者讨论现在是否还来得及买入银行股之际,《证券日报》记者发现,以融资客为代表的杠杆资金早已经潜入银行股。

  从今年年初至1月26日,银行股明显呈现出区间融资净买入的状态,合计的净买入额高达138亿元,而去年同期银行股的融资净买入额合计为-52亿元;如果将今年1月份的合计数据与去年12月份(4.5亿元)进行环比计算,则涨幅为2967%。由此可见,融资客大多是今年1月份对银行股进行布局,与本轮银行股的上涨可谓遥相呼应。从融资成本来看,这些加了杠杆的资金对于银行股涨幅预判的“起步价”应该是不低于10%,否则难以覆盖其融资成本。

  具体来看,兴业银行的区间融资净买入额最高,达49.3亿元,其区间买入额更是高达209亿元。从上述数据来看,融资买入兴业银行的投资者大多绝非一般散户,而是各路机构;区间净买入额排名第二位的是农业银行,为24.4亿元;其后依次是浦发银行、平安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上海银行、吴江银行、工商银行等等。其中,平安银行的买入和偿还均十分活跃,均超过了80亿元。从上述排名来看,国有大行今年1月份的区间融资净买入虽然不如融资业务一贯的热门银行——兴业银行,但是大多在上市银行中排名十分靠前,资金对其青睐的可谓态度十分明显。

  此外,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银行股已经经历了31次大宗交易,其中工商银行的成交笔数独占鳌头,达10次;平安银行排名第二位,达7次;建设银行排名第三位,大宗交易共5次。从各家银行各自的大宗交易成交额来看,建设银行排名上升至第一位,共计成交4.95亿元;工商银行排名第二位,共计成交4.27亿元;招商银行排名第三位,共计成交1.71亿元。

(责任编辑:华青剑)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