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大资管新规下商业银行的应对之道

2018年02月10日 07:01    来源: 证券日报    

  ■刘媛媛 何 涛 王军

  2017年-2018年这个冬天,对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毫无疑问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凛冬。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委贷新规、总量控制降通道、“名股实债”和“明基实贷”的进一步严控、标准化资产的严格认定等一系列监管政策相继出台,对非标类、银信合作类业务围追堵截,大有联合封堵之态势。金融回归本源的监管诉求越发强烈,2018年非标业务量或将呈现大幅缩量态势。

  对商业银行产生哪些影响

  一是对理财资金端的影响。首先,同业理财占比下降,零售理财压力增加。近三年,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一般存款和个人理财刚需旺盛,同业负债成了银行主动负债的重要抓手,表内表外的同业存单和同业理财规模急速扩张,构成了“循环派生流动性”的闭环结构。对股份制和地方商业银行而言,同业理财是银行资管扩张的重要资金来源,伴随着监管趋严和资金成本的过快上涨,银行为节约净资本占用,同业理财配置占比或将有所下降。

  系列新规推进的“净值管理”,无疑将加大收益率的波动性,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将转到更低风险的资产,银行需要及时推出具有竞争力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做好中小客户承接。而新规对于“高净值客户门槛”和“合格投资者要求”进一步明确,意味着银行高端理财门槛将提高,这对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影响较小,但对私银客户户均资产在标准水平上下的城商行有一定影响。

  整体而言,同业理财在银行中配置占比将有所下降,零售客户理财将面临较大压力。城商行和农商行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受“刚性兑付预期”影响较大,高净值客户认定条件整体趋严,影响相对较小。

  其次,短期理财规模增速放缓。

  新规将对银行的理财规模造成一定冲击,短期内影响较小。表外理财因受到各方监管的限制,其规模增速或将大幅放缓,将对银行中收产生一定压力。由于客户需求和存款压力持续存在,中小银行仍有做大理财规模的动力。相对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新规对主动投资管理和营销能力较强的大银行影响较小。此外,由于新规落地会有一定的缓冲期,其影响是逐步释放的,理财规模短期不会有明显下降。

  第三,更加强调理财的整体收益。

  新规规定“封闭式资管产品期限不得低于90天,非标资产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资管产品到期日或者开放式资管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这意味着银行将不再有三个月以内的封闭式理财产品,短期理财承接的高收益率产品将逐步减少,理财产品期限拉长将进一步提升银行理财的整体收益要求。

  另外,银行理财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短期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打破刚性兑付后,定期存款、结构性存款、现金管理类理财、货币基金等将成为低风险银行理财的替代品。预计2018年存款短期内将部分回流,现金管理类产品或将受益,总体负债成本会有所下降。

  二是对商业银行资产端的影响。

  首先非标转标将提速。资管新规中,期限错配限制和通道嵌套限制对银行理财投资非标资产和权益类资产影响较大,“非标转标”成为银行的重要发力方向,也是资管净值化管理的关键。预计未来部分非标需求会转向标准资产:债券投资、ABS、银登转标、表内贷款等,其中,资产证券化是非标转标的主要合规手段,可以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产周转效率,也是银行通过“非标转标”实现非标出表的主要渠道。

  其次多元化资产配置能力将全面提升。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管业务大多以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据主导地位,标准化产品占比逐年提升,权益类资产和另类资产占比较低,全球化资产配置未受到充分重视,导致资管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国有银行理财经营稳健,且资金规模大,海外研发能力较强,未来将在境内外资产及股票等多元资产配置上发力;股份制银行非标占比较高,涉及股票的理财产品研发能力较强,预计是未来股票委外的重要资金来源;城商行和农商行收益权、债券占比较高,因客户对低风险资产需求量较大,预计更多会向权益类资产倾斜,以满足稳健与收益需求。

  第三,金融科技助力大类资产配置。“净值管理”将逐步转变客户理财思维,个性化、差异化的资产配置需求特征日益显著,这将成为银行大类资产配置的根本出发点和核心依据。为有效实施大类资产差异化投资策略,未来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或将成为客户资金与优质大类资产投资工具的桥梁,通过分散化、集约化、专业化主动管理,采用FOF、MOM等资管投资模式,整合理财业务和基金、保险产品等代销服务,拓展资管产品投资的风险收益边界,锁定投资组合整体风险。另外,随着金融科技的深入应用,资管产品大类资产配置和管理的智能化将全面提升银行资管行业的运行效率。建设以大类资产配置为特色,风险管理能力突出的开放式产品平台,进一步为客户的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产品支持。

  商业银行该如何应对

  资管新规实质上从原来的重视资金流向,转变为同时更为强调资金来源的监管。面对这种态势,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应对?笔者认为,商业银行一方面要转变思路,主动适应监管趋势;另一方面要回归商业本源,实现价值创造。

  一是积极拓展符合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一带一路、自贸区战略下国家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建设、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与相关产业基金(产业园区)合作,通过资管产品支持经济结构转型和降低企业杠杆率。

  二是探索金融市场业务与投行业务的联合发展模式,这对于深耕客户经营,拓展资金来源尤为重要。而资产证券化对于低风险资本耗用有着显著优势,除信贷资产证券化外,收益权资产证券化(物业费、学费、基础设施收费等)将越来越受到重视,预计 2018年资产证券化业务将迎来井喷式发展。

  三是关注科技型企业和抗周期行业(如教育、医疗等),加大并购、投贷联动等资金运用方式为股权类资产管理业务的比重。一方面防止资金错配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更多地对接标准化债权资产、权益类资产,摆脱影子银行色彩。此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了新一轮的并购热潮,创新金融顾问服务能力,尤其是并购金融服务及企业上市金融顾问服务,将有助于提升中收利润贡献率。

  四是重视高净值客户的定制化、个性化财富管理需求,满足其财富传承、生命周期风险管理、境内外资产配置、健康和教育咨询等综合需求。理财产品注重资产的可交易性,增加货币基金开放式产品投放,与“宝宝”类产品形成互补,预计2018年高净值客户将成为各大银行争夺的重点。

  (刘媛媛系中原银行战略发展部研究人员、何涛系中原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王军系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关婧)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