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纠结持股持币? 最佳答案:持券!

2018年02月13日 07:18    来源: 中国证券报    

  持券还是持现,每逢长假,投资者总得面对这道选择题。在开年股债市场均经历较大波动之后,答案似乎已变得更加不可确定,尤其对债市,历史上春节持券持现几乎是胜负各半。

  机构认为,年初监管政策密集落地之后,近期政策出台节奏放缓,货币当局使出定向+临时“双降准”则营造了良好的资金环境,虽然债市趋势性拐点还不明确,节后供求格局和流动性仍有待考验,但中短期票息机会相对确定,持券过节风险不大。

  不光大涨大跌还时涨时跌

  持股还是持币?持券还是持现?每逢长假,持仓过节与否,似乎是股、债投资者都绕不开的话题。

  通常来说,如果长假前股市走得好,股市投资者持股过节的意愿会上升,反之,则会催生落袋为安的偏好;债券市场同理,如果长假前债市走得好,愿意持券过节的也不会少。然而,今年年初以来,股、债市场动静都不小。

  有一句老话叫做风水轮流转,用来形容年初以来股债市场起起伏伏可能最合适不过。

  1月初,股市涨、债市跌,风险资产一时风头无二;到了2月初,美股牵头、股市大跌,风险资产黯然失色,避险情绪卷土重来,债市扬眉吐气。股债轮番表演,跷跷板上你起我落,演绎到极致。对于股市多头来说,年初以来先扬后抑,乐极生悲;对于债市多头来说,年初以来先跌后稳,受伤不轻。

  分析认为,在年初股强债弱、风险偏好上升的背后,隐含的是市场对全球经济稳健复苏的乐观预期。随着全球经济持续改善,复苏态势更趋一致,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乐观预期逐渐提升,这是风险偏好上升的根源,也是年初股票上涨、债市走弱的核心逻辑。

  在上周初股弱债强、避险情绪复燃的背后,透露的则是市场对无风险利率上升过快的担忧。开年以来,随着市场对经济乐观预期升温,债市利率水平快速走高,特别是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疾升超过40BP,在突破2017年3月高点后确定趋势性走弱,市场开始转而担心利率上行将会抑制风险资产估值。

  分析人士指出,债券利率上升本质上反映的是流动性收缩,后者不光会挫伤债券价格,也会逐渐对股市估值造成压力。先前股市上涨源于市场看好经济,因经济增长意味着企业盈利改善,但经济增长也会推升通胀,触发货币政策收紧,导致流动性收缩和利率走高,进而抑制风险资产估值。

  总之,股债资产之间有条绳,大起大落之后均面临再平衡。年初股市大涨,估值扩张,债市大跌,利率走高,股市相对价值在减弱、债券相对性价比在提升,这种“比价关系”悄然变化,最终引发市场走势的变化。

  开年以来股、债市场不光大涨大跌,关键还时涨时跌,经历年初这一番“折腾”之后,今年股、债投资者对于持仓过节多少都会增添几分担忧。

  以往持债过节胜负各半

  如果股债市场延续剧烈波动,选择持有现金类资产无疑更加稳妥。不过,年初大起大落之后,股债市场最近均有波动趋缓的迹象。

  本周一,股市回暖,中小创股票表现不俗,盘面活跃,情绪好转,而债市走势也不弱,10年期国债期货上涨0.18%,现券收益率基本稳定。在经过股强债弱、股弱债强之后,股债市场似乎也握手言和。至此,持仓还是持现过节的问题,又重回讨论的范围。

  从历史上看,持股过节胜率较高,持债过节胜负各半。据国泰君安(港股02611)固收研究统计,从过去10年的历史数据来看,持股过节的胜率较高,到春节后15日,取得正收益的次数为9次,胜率为90%。持券过节则胜负各半,主要因为长端利率债主要仍然受到预期的影响,几乎无视春节带来的资金面波动。

  国泰君安覃汉等统计了2009年到2017年每年春节前后10个交易日10年期国债、10年期国开债以及3年期AAA中票的表现。

  覃汉表示,春节前由于现金需求上升一般资金利率都会出现阶段性抬升,节后随着现金回流资金面会趋于宽松,理论上来说债券市场应跟随资金面出现先跌后涨的走势。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长端利率债春节前后出现“先跌后涨”走势的情况却几乎没有。

  根据三类债券资产的综合表现来看,他们统计的9年中,有3年出现了“持续上涨”,4年出现了“持续下跌”,而有2年出现了“先涨后跌”。进一步看,“持续上涨”往往出现在春节时点债市本就处于牛市中的年份,而“持续下跌”往往出现在春节时点处于熊市中的年份。

  今年过年可持券

  按照历史规律,债券投资者要做好这道选择题更难,但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债券投资者可以选择持券过节。理由主要有如下几点:

  首先,近期风险资产价格下跌之后,风险偏好情绪暂时受抑制。海内外债市在经过近期调整之后,未来走势有较大不确定性,但风险偏好已明显回落,市场情绪开始朝向有利于债市的方向变化。中金公司(港股03908)固收研报指出,最近美元企稳反弹、新兴市场资金流入放缓、商品价格出现回调均反映了风险偏好变化。

  其次,今年春节前资金面呈现反季节性宽松。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年初以来我国债市也有所下跌,但表现要好于海外市场,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月份上行超过30BP,同期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不到4BP。这背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年初以来资金面状况明显好于市场预期。

  相比往年春节前的情况,今年初至今市场资金面可以说相当宽松。1月份,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利率(R007)均值为3.23%,创了2017年3月以来新低,2月份至今则为2.93%。

  中金公司固收研究认为,这反映了一条重要的逻辑——当金融监管力度逐步加大,这些政策本身所起到的流动性收缩效应已足够大,因此货币政策在目前环境下没有必要进一步收紧,以免造成叠加性的收缩伤及经济,甚至政策可能会适度放松来进行缓冲。具体体现为,央行在2017年9月就预告将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并于今年1月及时落实;同时建立了“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CRA)”,允许全国性商业银行在春节前临时动用法定准备金不超过2个百分点。由于资金面持续平稳偏松,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下行,年初以来短期债券率先收益,在收益率期限利差拉开后,长债收益率也出现一定的松动。

  中金公司还认为,近期风险偏好下降以及金融监管加强等可能使得货币政策更“友好”,对于节后CRA到期及季末监管等因素可能引发的流动性收紧,央行也会通过各种流动性工具来进行调控。倘若季末前资金面保持稳定,对债市尤其是中短期债券是利好。

  再者,年初各项监管政策密集出台之后,消息面上逐渐恢复平静,债市迎来难得的政策“空窗期”,有利于情绪修复。国泰君安覃汉指出,对于本轮熊市来说,今年一季度处于“监管严+货币松”组合当中,在经过1月份监管集中冲击之后,目前监管层面出现新的超预期利空的概率已不大,即使是对于即将落地的资管新规来说,口径上也可能有所缓和。

  最后,年初债券市场供需关系相对有利。一方面,债市收益率水平上升后,吸引各类配置需求逐渐释放,年初宽松的资金面、最近遇挫的风险偏好、眼下平静的消息面也有利于激发债券投资需求。另一方面,年初债券供给刚刚起步,但到期量较多,债券净供给规模有限,甚至一些品种呈现负的净供给。从供需角度来看,当前仍处于有利于债市上涨的窗口期。

  综合来看,不少机构认为,国内债市在中短期面临的风险不大,尤其是资金面持续宽松情况下,春节前后收益率有望保持稳定,尤其是中短期债券票息收益确定性较高,持现可能不如持券。从更长时间来看,由于缺乏基本面支撑,债市趋势性观点仍不明确,运行趋势还难言扭转,而且春节后债券供给将逐渐增多,供需关系变化值得关注,长期债券趋势性交易性机会仍需等待。

(责任编辑:华青剑)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