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铁矿石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 期货业打开国际化之门

2018年05月04日 10:29    来源: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5月4日,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正式引入境外交易者,并召开启动仪式。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启动仪式上致辞时表示,铁矿石期货引入境外投资者是我国首次已上市期货品种的对外开放,将为其他已有品种国际化积累宝贵经验,未来在原油、铁矿石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的基础上,要加快引入国际投资者。

  方星海此前表示,今后,中国金融将改变世界。在此背景下,铁矿石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是中国资本市场对金融开放给出的积极回应。铁矿石期货是我国继推出原油期货后,第二个迈出国际化步伐的期货品种,这将使境内外交易者在同一平台上竞价撮合,从而形成全球铁矿石定价基准。

  铁矿石期货国际化征程开启

  自5月4日北京时间9点开市时起,已通过交易者适当性审核并完成开户的境外交易者可以交易铁矿石期货I1809合约及之后的各个挂牌合约。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和消费国,铁矿石期货2013年10月在大商所上市,近五年来运行稳健,目前成交量已居全球金属期货第二位,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衍生品市场。

  此次引入境外交易者,境外矿山、贸易商、机构投资者都参与进来,能更准确地反映全球铁矿石贸易的供需变化和宏观经济影响,有助于推进我国铁矿石期货成为全球铁矿石贸易定价基准。

  据期货日报报道,截至5月3日,大商所已完成17家期货公司会员、22家境外经纪机构的26组委托业务备案。

  在此之前,大商所陆续发布了《期货公司会员接受境外经纪机构委托开展特定品种期货交易业务管理办法》、《大连商品交易所特定品种交易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今日铁矿石期货走向国际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保证今日铁矿石期货开启国际化之旅,大商所已经完成两次全市场测试,对境外交易者开户、交易权限设置、境外经纪机构备案、结算、外币出入金等业务进行了全方位测试,确保铁矿石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平稳落地并运行。

  大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铁矿石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是在铁矿石期货多年成熟运行的基础上进行的,保持了原有人民币计价合约不变,基础制度、核心技术系统、核心清算系统和风控模式的不变。作为中国首个实现对外开放的已上市期货品种,铁矿石期货将让境内外产业客户、投资者在同一个平台交易,从而推动形成更公开透明、具有全球代表性的贸易定价基准,有利于引导铁矿石行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提高避险效率,更好的服务全球铁矿石贸易。

  上述负责人同时介绍到,今日铁矿石期货开启国际化进程,是大商所实现“多元开放、国际一流衍生品交易所”战略转型所迈出的重要一步,具有深刻意义。自今日起,大商所将会继续强化一线监管职责,防范市场风险,确保铁矿石期货在引入境外交易者之后平稳运行。

  我国期货业服务实体经济探索定价权

  铁矿石期货引入境外投资者让海外机构看到了我国期货市场巨大潜力。从市场主体规模看,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149家期货公司,总资产5246亿元,资产规模超100亿元以上的公司已达13家,服务投资者近128万,全年行业净利润79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

  事实上,我国期货业国际化正在加速。随着3月26日原油期货上市,5月4日大商所铁矿石期货将正式引入境外交易者;PTA期货完成引入境外交易者规则制定。未来几个月,期货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3年后不再设限。

  市场开放,将提升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影响力,定价权的探索也由此起步。随着国际化的进展,我国期货交易产生的价格信息从上海、郑州、大连发出,通过国内外产业客户、机构客户的参与,为市场协定价格提供有效参考,总有一天会汇聚成为世人公认的“中国价格”。

  这个美好的愿景,建立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强大能力上。南华期货副总经理、研究所所长朱斌认为,服务实体经济是期货市场的生存资源。期货市场价值的发挥,最重要的是定价功能。目前,期货市场定价功能正慢慢被行业接受。估计再过几年,我国有期货品种的行业与没有期货品种的行业会截然不同,贸易模式完全不一样。

  也有人担心外资进入是否不适应中国的监管规则。对此,中国证监会国际业务委员会委员浦伟光表示,目前全球对国际银行、国际券商、期货商的监管要求都提高了。“中餐,可以用叉子吃,西餐也可以用筷子吃。”

  同时,期货业国际化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中信期货研究咨询部副总经理刘宾认为,机遇和挑战并存。越是价格波动加剧,对实体企业盈利影响加大,就越需要利用期货开展风险对冲。从定价角度来看,借助国际化带来的机遇,把定价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也是机遇。

  浙商期货研究所所长徐文杰提醒,在当前形势下,用衍生品对冲风险时,可能会因贸易摩擦遭遇额外风险。因此,要格外注意管理对冲风险。

  衍生品市场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不能变成纯金融工具或者纯玩杠杆,这样极不利于风险防范。预判未来,严监管和开放将齐头并进。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