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二线城市培育独角兽的南京样本

2018年05月19日 08:11    来源: 中国证券报     陈澄

  独角兽,一个兴起于资本市场的概念,正在搅动地方政府的一池春水。任职于南京某职能部门的程峰(化名)日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南京正意识到自己在独角兽领域的不足。”

  在程峰看来,最早“提醒”南京的,是3月23日长城战略咨询联合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虽然主办方提示这只是一份参考性报告,但南京只拥有3家独角兽,还是让程峰感到失落。

  转机发生在4月18日,《南京市独角兽、瞪羚企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程峰认为,南京终于开启了在培养独角兽方面的“补短板”之路。

  “赋能”独角兽

  “考虑到南京的城市定位,我们的独角兽远远不够。”据程峰介绍,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南京被定义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唯一一座“特大城市”,地位仅次于“超大城市”上海。在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中,南京又将自己定位为“亚太新兴门户”。

  “让南京倍感压力的,还有对标杭州。”南京市政协一位人士透露,对标杭州是南京政界公开的秘密,但杭州拥有独角兽的数量远远领先。

  这样的背景下,《白皮书》应运而生。和市场上的主流评选一样,《白皮书》以多轮融资后估值10亿美元以上为标准遴选出南京的独角兽,得出的结果同样是3家。不过,《白皮书》引进培育独角兽及关注独角兽的概念,分别代表估值在5至10亿美元和估值在5000万美元至5亿美元的企业。按照这个标准,南京目前拥有16家培育独角兽、20家关注独角兽。

  “此举是因为从地方政府的角度,应更注重如何培养独角兽,为企业赋能,而不是坐等企业自己成长。”南京市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处处长王德洋表示,这是南京发布《白皮书》的初衷之一。为此,《白皮书》还公布了南京首批25家瞪羚企业和43家培育瞪羚企业,作为培养独角兽的后备力量。

  同时,《白皮书》提出为独角兽和瞪羚们建立“一企一策”的服务机制,针对企业的各种需求,量身打造一系列的精准配套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便利、扫除障碍。“这是‘最优政策’,是点燃企业激情的火把。”王德洋认为。

  这种初衷之下,上榜企业成为最大赢家。携旗下两家独角兽汇通达、孩子王入围榜单的五星控股集团董事长汪建国提出:“不管是独角兽还是瞪羚,成长很重要,需要精耕实作,这其中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扶持。”

  成为首批关注独角兽的千米网CEO李宁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南京市政府不仅为千米网的成长提供了开放包容的创业环境,还确实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资金奖励和政策支持。

  “反哺”城市

  “地方政府‘赋能’独角兽是期待回报的。”上述南京市政协人士认为,南京对于独角兽的注重,和南京市委市政府一号文有关。

  2018年2月,南京市委市政府一号文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为什么独角兽这样一个属于资本市场的概念会被追捧?是因为它契合南京当前的城市追求。”该政协人士表示,相比一线城市,南京在资本市场上有着先天不足,独角兽则能聚集各类投资机构,从而健全南京的金融体系。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南京致力于对接资本市场,并实施上市企业“三年倍增计划”,提出力争到2020年,实现上市和拟上市企业总量达到200家。

  南京市财政局数据显示,2017年其共兑现资本市场融资补贴和奖励资金达3980万元。

  在4月18日《白皮书》的发布现场,南京市政府还与深交所达成战略合作。彼时,南京市长蓝绍敏在现场表示,独角兽的发展会“反哺”城市,不仅会促进资本市场建设,推动城市新旧动能转换,还会带来人才集聚、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等效果。

  程峰认为,南京推出《白皮书》的时机很关键。“因为南京目前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抢人’。”

  近一年来,我国多个二线城市密集推出包括优惠落户、现金补贴在内的各种“抢人”政策,南京也在其中。不过,略显尴尬的是,尽管有着丰富的高校资源,南京在这一轮的人才争夺战中并不占明显优势。根据BOSS直聘发布的《2018年一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2018年第一季度,南京的人才流入率为1.04,略低于2017年的1.08。反观杭州,2018年第一季度其高学历人才(硕士及以上)流入率达1.32,高于南京的1.03。

  “这与人才政策推出的时间有关,4月份以来已有好转,但独角兽的缺乏,确实让南京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弱于杭州。”程峰表示,这也是南京“追逐”独角兽的原因之一。

  “围猎”独角兽

  南京并非唯一一个注重独角兽的城市。“围猎”独角兽,已经从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蔓延。

  在天津,一座独角兽大厦将于2018年上半年实现入驻。在成都,“独角兽岛”的设计方案引来全球八大顶尖设计团队竞标。西安、重庆提出给予独角兽现金奖励,在二线城市中处于领先的杭州,同样还在完善其政策。

  地方政府的积极“围猎”引发了一些质疑。分析人士指出,跟风“捕捉”独角兽,与结合自身优势去培养独角兽,二者区别很大,地方政府应有所甄别。

  “至少,需要有一定产业基础才能跟风。”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独角兽的成长需要土壤,从行业分布来看,全国范围内1/3以上的“独角兽”都集中在金融、企业服务和汽车交通3个行业。“这意味着独角兽有很强的行业属性,需要非常成熟的产业上下游配套资源。”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在南京,作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雨花台区拥有最多的培育独角兽和关注独角兽,这与雨花台区现有的产业链资源有着直接联系。2017年,雨花台区的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收入为1900亿元,综合实力居全国同类园区前三强。

  “起草《白皮书》时,我们认识到,培养独角兽要和原有优势产业产生协同效应。”王德洋表示,以南京的瞪羚企业为例,《白皮书》明确其具体范围是符合南京市“4+4+1”主导产业方向的起始收入不低于500万元,且连续3年增长率不低于50%的企业,而符合主导产业方向这一要求,直接将入围企业从600多家删选至如今的68家。

  除了与既有优势产业形成协同,市场还关注地方政府对于独角兽的投资,将如何规避风险———因为没人能保证那些被扶持的企业,能顺利成长为独角兽,并最终上市“毕业”。在《白皮书》中,南京也承认,很多被扶持企业还在摸索成熟的商业模式,在复杂的市场中存在生存风险。

  对此,王德洋透露,5月底,南京将成立独角兽、瞪羚企业俱乐部,从而帮助企业嫁接资源,提升企业拿到社会资本的能力,为企业构筑行业发展生态圈。“通过引进优质的第三方机构,让这些企业不那么容易死掉。”王德洋表示。

  同时,作为南京的创新举措之一,《白皮书》梳理了上榜企业创始人的工作背景,并发现“五星系”、“苏宁系”、“连续创业系”、“科研系”成为南京市独角兽企业创始人的主要四个标签。“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挑选这些企业进行扶持能够有效降低风险。”程峰认为。

(责任编辑:马先震)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