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银保监会专项检查影子银行 部分信托公司通道业务暂停

2018年05月29日 20:17    来源: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原标题:【独家】银保监会专项检查影子银行,部分信托公司通道业务已暂停)

  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获悉银保监会正在对全国范围内的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抽查。重点检查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检查各金融机构对银监会4号文《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的落实情况;二是对影子银行、交叉金融进行专项检查,本次检查由银保监会主导、各地银监局派人支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抽查,目前检查还在进行中。

  大部分信托公司已暂停通道业务

  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通道业务:

  从字面来看就是资金从一处流向另外一处的一条路,在信托的通道业务中,一般是资金从银行流向有资金需求的企业,由信托来作通道。

  为什么不直接贷款给企业呢?

  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通过通道业务将表内业务调出表外,银行可以腾出贷款额度,使得银行能够继续发放贷款;二是保证资本充足率满足监管当局的要求,也可以规避贷款风险;三是使资金可以进入信贷资金限制进入的行业,如房地产开发,如部分政府融资平台等。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本次银保监会在全国范围内对影子银行、交叉金融进行专项检查,主要涉及银信、保信的通道业务。”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信托公司已经暂停了银信通道业务,其余公司从今年初以来就提出通道业务规模只减不增。业内人士指出:“没有暂停的这部分公司主要是以前通道业务做得较少,额度控制压力较小。监管虽然没有明确要求不能做通道业务,但压缩规模的要求是明确的。

  2017年12月22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银监会“55号文”),要求信托公司不得与委托方银行签订抽屉协议,不得为委托方银行规避监管规定或第三方机构违法违规提供通道服务;不得将信托资金违规投向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股票市场、产能过剩等限制或禁止领域。此后,作为行业龙头的中信信托率先向银保监会信托部及北京银监局作出“自律承诺”:在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前提下,2018年公司银信通道业务规模只减不增。同时,将积极与存量因新通道业务合作方沟通,争取提前终止部分业务。记者了解到,在资管新规正式出台之前,中信信托已经暂停了通道业务。

  紫金信托的一份内部通知也显示:经公司办公会讨论决定,自即日暂停各业务部门通道类业务申报和受理。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最近跟一些信托公司交流,虽然有的公司明确发函暂停,有的没有发函,但实际上内部确定不再新增通道业务的信托公司并不在少数。”

  截至目前已有中信信托、紫金信托、华鑫信托、西部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暂停通道业务。一接近监管层人士告诉也记者:“目前不少信托公司已经暂停了通道业务,还在做的也比较佛系,有的话就做一单,没有就不做。”

  该人士还表示:“今年以来,监管从银行和信托两端收紧银信通道业务,今年一季度,信托行业的总体规模较2017年已经呈现负增长。”

  2018年4月19日,银保监会以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召开了一年一度的信托监管会议,各家信托公司董事长、总裁参会。会议进一步强调了四方面内容:严监管、去通道、控房地产、控政府平台。

  信托业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加大

  某信托公司研究员表示:“在严监管的周期下,虽然短时间内行业要经历转型的阵痛期,但从长远来看,对于防控金融风险、支持实体经济都大有裨益。”

  从信托通道业务资金的投向来看,大部分的信托资金用于向一些市政平台和房地产企业发放贷款,而减少通道业务规模甚至暂停通道业务,会大大减少资金流向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

  “减少对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投入会进一步降低房地产企业杠杆,符合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收紧市政平台的融资渠道,也将逐步缓解地方政府的负债压力。从资金层面看,这一现象也将改变资金的流向,使信托业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者”,上述信托公司研究员告诉记者。

  对信托行业而言,虽然公司纷纷暂停了通道业务,或者降低了通道业务的规模,但总的来说,“对信托公司的影响不大”上述业内人士表示“通道业务在规模上占比较大,但通道业务的费率较低,对营收的影响不至于太大。”

  而破刚兑、去通道、回归信托本源已经成为不可逆的趋势。这点从各家信托公司披露的2017年年报中可见一斑,信托业协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信托年报单独开设章节涉及创新议题的信托公司就超过半数。在创新业务和特色成果中,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选择回归本源,着重从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业务入手,以期为公司转型提供新的切入点。”此外,信托公司也积极推动业务转型发展,在资产证券化、消费金融等领域进行积极探索,由规模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型,积极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

(责任编辑:马先震)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