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华海财险频踩监管雷区 成立不到4年累亏超4.5亿

2018年06月11日 08:16    来源: 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保险业务收入近九成依赖车险

  □本报记者 但慧芳

  财险公司华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海财险”)成为近年来首家被禁产品备案的财产险企。

  中国银保监会〔2018〕43号监管函显示,禁止华海财险在6个月内备案新的保险条款和费率,要求其对公司产品开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对相关责任人员严肃问责。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这家成立于2014年12月9日,总部位于烟台的财险公司,成立不到4年时间,已累亏超过4.5亿,深陷产品噱头不断、股权纷争、增资违规、特色经营缺乏、承保利润亏损明显等多重泥淖。

  “差异化、细分化和非车险业务的尝试,成了中小财险的一个客观需求,但真正深度开发出成熟的专业细分市场还需要在费率的厘定、数据的储备、运营的经验等方面下功夫。”华中地区资深保险专家段文军表示。

  增资关头被禁6个月备案新产品

  继华海财险在4月8日和5月17日两次公布最新增资事项之后,5月29日晚,中国银保监会成立以来,首次向保险公司发监管函,该监管函直指华海财险报送的产品违规问题。

  监管函称,前期华海财险报送的多款产品存在保险责任表述不清晰、不符合保险原理、违背公序良俗及险种分类错误等问题,将对华海财险采取6个月内禁止备案新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等处罚,并要求对公司产品开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对相关责任人员严肃问责。在相关人士看来,禁止备案新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势必会对华海财险的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进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今年2月13日,华海财险就陷入股权违规被查的泥淖。原保监会向华海财险下发《撤销行政许可决定书》显示,华海财险两家股东神州万向文化和乐保互联科技,在2016年增资申请中隐瞒关联关系、提供虚假材料,决定撤销这两家公司的违规增资的许可。这致使华海财险1.8亿的增资出现股东变化。

  3年获政府补助高达2.37亿

  事实上,华海财险自成立以来经营业绩情况一直堪忧。2017年年报显示,华海财险营业收入为18.29亿,比2016年同期增长187.58%;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5.64亿,同比增长31.10%;净亏损3053.89万,相比2016年的亏损幅度实现大幅缩窄。

  数据显示,华海财险2014年刚成立之时该公司亏损1087.64万元,2015年和2016年分别亏损1.22亿元、2.89亿元。到今年一季度,华海财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66亿元,亏损250.77万元。成立不到4年时间,华海财险亏损累计已经超过4.5亿。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2017年华海财险亏损状况有所改善,但营业支出不断上涨。在赔付支出上,2017年赔付额度高达7.87亿元,相比2016年同期的2.68亿,增长193.66%;而2016年2.68亿的赔付支出,相比2015年的2044.42万元,增长幅度达1211.15%。另外,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由2015年的0.59亿元涨至2016年的1.91亿元再涨至2017年的3.45亿元;业务及管理费也由2015年的1.45亿元涨至2016年的3.53亿再至5.96亿元;这两项费用的支出两年间分别上涨484.75%和311.03%。

  长江商报记者还发现,华海财险2017年度收到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贴为150万,收到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贴高达2.35亿,这两项构成了华海财险相比2016年多增加2.36亿的净收入。显然2017年这笔政府“红利”,大大扮靓了其2017年的年报报表。成立3年多来华海财险获得的政府补助高达2.37亿。

  海洋保险相关业务占比下降

  华海财险是全国首家以海洋保险和互联网保险为特色的全国性、综合型财产保险公司。但3年多过去了,目前的华海财险业务构成中,车险占绝对的优势。与海洋保险相关的船舶险、货物运输险等,业绩起色并不明显。

  华海财险2017年年报显示,其15.64亿的保险业务收入中,机动车辆及第三者责任险(即传统的“车险”主要险种)保费收入高达13.86亿,占比高达为88.61%,相比2016年同期增长80.94%;短期健康险的保费收入仅为6317.65万元,相比于2016年同期出现大幅下滑。此外,企财险、意外伤害险相比2016年同期上升幅度不大。而2017年华海财险船舶险的保费收入仅1817.51万元,占比仅1.16%,相比2016年同期的1.57%,所占比重进一步下降。

  “海洋险等特色保险,在没有充足的经验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对风险点的出现、出险率的高低等的把握都不一定能够掌握。而且这些领域客户有限、市场蛋糕也有限。当然,它增加了中小财险创新发展的可能,值得鼓励。但公司自身还需要长期的专业数据的积累和储备。”段文军分析认为。

(责任编辑:蔡情)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