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期货资管发挥优势和特色“任重道远”

2018年07月11日 08:57    来源: 期货日报    

  权益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商品市场没有太多大的趋势行情,再加上《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进一步细化了对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今年前5个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产管理规模整体呈逐月下降态势。期货公司资管作为其中的一小部分,也是同样的运行轨迹。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公布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管产品备案情况显示,截至5月底,证券公司资管业务、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业务、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管理资产规模合计27.03万亿元。其中,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管理资产规模仅1627亿元,较去年年底的2146亿元减少519亿元。

  而今年上半年,期货公司新设资管产品规模109.04亿元,远远小于产品到期清盘规模。

  期货资管半年“答卷”中规中矩

  近日,期货日报记者对中基协“期货公司资管产品备案信息公示”中今年上半年(截至6月28日)完成备案的期货公司资管产品进行了统计整理。据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89家期货公司(含期货公司资管子公司)共备案390只资管产品,设立规模109.04亿元,单只产品平均规模2795.95万元。

  从产品设立规模看,期货公司资管单只产品规模,较证券公司资管、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明显偏小。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期货公司资管产品设立规模在1000万元以下的有213只;规模在1000万—5000万元(含1000万和5000万元)的有121只;规模在5000万—1亿元(含1亿元)的有28只;规模超过1亿元的有28只。

  从备案产品投资类型看,期货及其他衍生品类产品数量及规模占比均不大。今年上半年,期货公司备案的资管产品中,混合类产品250只,数量最多,设立规模68.69亿元,单只产品平均规模为2747.61万元;固收类产品34只,设立规模21.03亿元,单只产品平均规模为6184.12万元;权益类产品17只,设立规模12.12亿元,单只产品平均规模为7128.78万元;期货及其他衍生品类产品29只,设立规模3.16亿元,单只产品平均规模1088.62万元;其他类产品60只,设立规模4.05亿元,单只产品平均规模674.97万元。

  另外,今年上半年期货公司备案的资管产品全部为“一对多”产品,其中结构化产品有21只,规模合计约3.16亿元。在结构化产品中,期货及其他衍生品类产品居多。

  从期货公司备案产品情况看,今年上半年,备案10只以上产品的期货公司有12家,其中国富期货和国投安信期货备案产品数量最多,均为19只。备案产品规模合计超过1亿元的期货公司有24家,超过5亿元的有6家,其中建信期货备案产品规模最大,为19.2亿元。

  多因素限制期货类产品规模

  对于上半年期货公司新设资管产品规模不大的原因,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意见》短期内对期货公司主动管理型资管产品设立有一定影响,打破“刚性兑付”后投资者也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特别是机构资金在选择资管产品时也会有更多考虑。

  “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率整体不高,市场行情相对比较稳定,类似于CTA策略的期货类资管产品收益率并不是很高,期货公司设立此类产品也不多。”马文胜说。

  据了解,目前期货公司备案的资管产品类型主要包括权益类、固收类、混合类、期货及其他衍生品类以及其他类。

  “明确了主要投资范围的固收类、权益类产品,要求该产品80%以上的资金要配置固收类、权益类资产,而混合类产品对配置某一类资产没有下限比例要求。”创元期货总经理助理兼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鹏介绍。

  期货日报记者从多位期货公司资管人士处了解到,与债券、股票类资产相比,混合类产品配置期货类资产的比重并不大。对于成熟投资策略而言,期货类策略一般只是增强策略而非主要策略。因此,除期货及其他衍生品类产品外,其他资管产品运用期货类策略、配置期货类资产的比例都不高。

  期货及衍生品研究和交易本是期货公司资管的优势和特色,但期货公司资管业务中相关产品比重并不高,究其原因,弘业期货总经理周剑秋认为,一方面,资管业务本身涉及投资领域十分广阔,投资策略也非常丰富,仅专注期货领域的投资策略一般只能作为资管产品的单一策略,因此很少出现单个资管产品80%以上资金投资期货及其他衍生品。另一方面,虽然近些年国内期货市场交易品种不断增加,市场规模稳中有增,但相对于股票、债券及非标债权市场,期货市场的容量不大,以期货投资为主的资管产品很难做大规模。

  “资金募集困难也是限制期货类资管产品设立的一个原因。”张鹏说,期货公司的客户主要是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以产业企业为主的机构大多是套期保值客户,而个人投资者更多倾向于自己做交易,愿意委托期货公司进行专业期货投资的很少,此类产品发售自然很难。不过,他介绍,创元期货今年上半年新设的资管产品中,期货及其他衍生品类产品的规模还是占到新设产品规模的一半以上。

  在周剑秋看来,期货公司资管因不能参与到某些业务领域,使得期现套利等低风险策略难以运用到资管产品中,而单纯依赖趋势性交易策略,不仅风险管控难度大,而且也很难吸引追求稳健收益的机构投资者参与认购。另外,股指期货临时性交易限制措施仍未完全放开,50ETF期权专业性高且市场容量不大,也限制了股票量化对冲策略运用。

  今年上半年,期货公司备案的资管产品中有21只结构化产品,其中以期货及其他衍生品类产品居多。张鹏介绍,结构化产品目前可以备案,只是与之前不同,现在备案的结构化产品不再有“保本保息”。

  2016年7月18日施行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提出,结构化产品不能违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在实际运行中,监管部门要求优先与劣后投资者收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比例要对等。“这一监管要求比今年4月27日出台的《意见》中对结构化产品的要求更为严格。因此,期货公司已经很少设立结构化产品。”周剑秋说。

  周剑秋告诉记者,虽然信托公司仍可发售传统类型的结构化产品,但信托产品很难进行期货及衍生品投资。对于趋势性交易策略的期货类产品而言,只要在产品存续期运作得当,风险控制到位,能及时正确把握市场行情节奏,产品收益会很不错。“虽然结构化产品中优先级客户在产品净值为负的情况下也要承担一定亏损,但只要不出现极端行情,优先和劣后客户各自风险收益比都较为合理,产品发售成功的概率也会因此提升。”她说。

  新规对期货资管影响不大

  监管政策的变化对近年来资管行业产生了不小影响,今年上半年出台的《意见》为国内资管行业制定了统一的监管标准,期货日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这一新规对期货公司资管业务整体影响不大。

  “期货公司的资管产品以主动管理型的场内标准产品为主,因此,短期内新规“去杠杆、去嵌套、去非标”对期货公司资管业务会有一些影响,但长远来看影响不大。”马文胜对记者说,从另一个角度看,新规可能会推动投资者转向投资主动管理、净值型产品,长期来看对期货公司资管业务或许是有利的。

  周剑秋也认为,相比银行、信托等资管机构,《意见》对期货公司资管的影响相对有限。“而且,《意见》对期货公司资管的利好影响会更多一些。”周剑秋说,“资金与资产端一一对应,统一监管标准,打破‘刚性兑付’,资管新规会给期货公司资管带来更多的市场关注和资金支持。”

  行业人士:将期货策略融入大类资产配置中

  近年来,虽然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发展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各家期货公司仍在积极寻找资管业务转型的方向。

  在马文胜看来,未来期货公司资管发展有三个方向:一是发展自身的交易型主动管理团队,着力打造主动管理型产品,加强策略研究;二是发展以CTA为基础资产的FOF投资,提供为优秀投顾进行资金募集、资金监管、风险控制、清算、估值等方面的服务,开展以外部投顾为主的自主管理业务;三是以期货公司作为管理人为投资者进行财富管理,根据市场状况为客户配置衍生品、债券、权益类资产等,通过大类资产配置帮助客户实现财富增值。

  “短期内期货公司资管业务转型还面临一些困难,但随着去通道的结束,期货公司资管将逐步恢复开展以主动管理和财富管理为核心的净值型业务。长远来看,我还是非常看好期货公司资管业务。”马文胜说。

  张鹏也认为,期货及衍生品的优势和特色是绝对收益能力高、与其他资产相关性低,但单一策略的期货类资管产品,投资者接受度不高。未来期货公司资管产品应以大类资产配置为基础,将期货策略融入大类资产配置中,这样投资者会更容易接受。

  周剑秋介绍,今年以来公司积极主动调整资管业务资产配置方向,主要寻求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规模稳中有升。未来公司在继续重视期货及衍生品主动管理团队培养的同时,将加大固收团队建设,同时积极寻求与外部优秀投资团队合作。公司资管业务将继续秉承合规发展为准绳、风险管控为优势、衍生品对冲交易为特色,加强与银行、产业企业等机构合作,帮助投资者实现财富保值增值。

(责任编辑:张海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