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佑能:推广有机高粱基地有助于赤水河流域山清水秀

2024-06-07 15:46 来源:第一车间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先震)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涂佑能:推广有机高粱基地有助于赤水河流域山清水秀

2024年06月07日 15:46    来源: 第一车间    

  1999年8月一个炎热的夏日,36岁的育种专家涂佑能走在仁怀市三合镇坝上村农户罗荣才家的高粱地里,突然,他被前面一棵穗型出众的高粱吸引住了。他快步走上前去仔细观察——这是当地“牛尾砣”高粱的变异株,涂佑能已经找了它13年。

  如果那一天涂佑能没有把罗荣才的高粱地列为普查对象,抑或是在发现那一刻前,那株变异的高粱已经被鸟雀啄食或风雨打落,61岁的涂佑能很可能今天还在赤水河谷穿山越岭地搜寻目标,他脚下的山川土地也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今天,在美丽的赤水河流域,生长着146万亩红缨子高粱,每一株都是那株“牛尾砣”和“小红缨子”的杂交后代。这些红色、小粒、厚实的高粱改变了上万农户的生活、改变了整个酱酒产业的品质,改变了20万平方公里的赤水河流域的生态。

  “高粱之父”、“贵州袁隆平”,各种荣誉和称号飞至沓来。

  出身贫苦、自小挨过饿的涂佑能投身高粱种植的初心只是为让乡亲吃上大米。那时在仁怀,一斤高粱可以换一斤大米,而一亩地产出的高粱只有75公斤。“如果我能够把高粱的亩产提高到400斤,乡亲们一亩高粱就能换400斤大米。”

  今天,涂佑能的乡亲们用一亩高粱可以换3000斤大米,因为涂佑能推广的红缨子高粱亩产已经达到千斤,而高粱的售价又三倍于稻米!受此恩泽的农户当然不止是涂佑能在茅坝镇的老乡,整个赤水河流域、整个贵州,甚至远到河南、湖北的农户,都用那一粒粒彤红的高粱,改善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刚进6月,阴雨的仁怀只有18摄氏度。在仁怀市红缨子高粱协会,协会理事长涂佑能把笔者请进他的办公室,在队列着一罐罐高粱种子和一张张奖状、证书的架子前,涂佑能向《第一车间》讲起了他和高粱的往事。

  发现那株牛尾砣变异株是偶然,更是13年的坚持

  第一车间:红缨子的发展有两个特别绕不过去的节点,一个是1999年,您发现了“牛尾砣”的变异株;再一个就是2008年您跟茅台签约,正式成为茅台的供应商。

  1999年您为什么会去三合镇坝上村的那块农田,并在那里发现了“牛尾砣”变异株?

  涂佑能:我还要从1986年讲起。我1986年从农校农学专业毕业,是学遗传育种的,毕业分到仁怀县,我们是定向分配到仁怀当时边远的一个乡镇,当时叫三合区。

  那时候国家农业部拨了120万块钱给仁怀县,就是为了提高当地高粱种植的产量和品质,来保证茅台酒的原料供应。当时赤水河流域的高粱产量比较低,每亩平均亩产只有75公斤。

  我们县的农牧局要对我们地方高粱品种进行普查、调研、筛选,就是要寻找优质的资源,培育出一个符合茅台酒工艺要求的、品质好、产量高的高粱品种,我刚好被分配到三合区农推站(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就正式加入到这项工作。

  1986年我23岁,到第二年,我还没有转正,就被任命为三合区农推站的站长,当时站里有十几个人。领导上认为我工作业绩突出、表现优异、敬业,所以破例提拔我负责站里的工作。

  从1986年开始我们就一直在寻找能培育出优质高粱的品种,当时我们搞了一些品种,都以育种失败告终,培育的品种要么就是品质不好,要么就是抗病性差、容易感病,要么就是产量达不到我们的目标。

  1989年我被调到仁怀市种子公司,任副总经理,我那个时候26岁。到种子公司后我主要负责的工作是搞杂交玉米育种,还有杂交水稻育种。

  第一车间:您是在这个期间认识的袁隆平先生吧?

  涂佑能:这个时间还没有认识,我在这个期间还没有去过海南,主要是带着几个技术员到我们乡下五马镇搞杂交水稻育种攻关。

  因为我是搞育种的,所以对酒用高粱品种的收集和普查也一直没有间断。每年的7月、8月、9月三个月,我们都是要下乡的,仁怀县、甚至习水县,所有的乡镇我们都会去,听说哪个农户家的地里有特殊的品种,就会去采摘调研。

  1999年8月,我们下乡去三合区坝上村,在罗荣才家的高粱地里发现了“牛尾砣”变异株,“牛尾砣”是一个地方品种,从解放前就种植,高粱穗形状像牛的尾巴。

  同年,运气来了都挡不住,我在我们另外一个镇合马镇,发现了小红缨子高粱的优良品种,

  后来我们培育出今天的红缨子品种,就是牛尾坨和小红缨子两个品种杂交培育成的。

  这期间我们的工作很累很苦,花了不少精力。这个项目当时并没有纳入种子公司的规划,我完全是从个人兴趣出发,挑选材料,自己找一块地来种植、观察。

  我们搞育种的都是这样,就是必须坚持,一直到2007年我们才把符合目标的种子培育出来。当时我们研发了红珍珠、红缨子两个品种,综合评测红珍珠是优于红缨子的,红珍珠的产量比红缨子要高,但对于酿酒的要求,红缨子的品质更佳。

  第一车间:您当初找到“牛尾砣”变异株和小红缨子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吗?如果当时您没有发现这个品种,会不会还要再找13年,甚至更长?

  涂佑能:这个说不清楚的,一个是我们的坚持,一个也确实有运气在里面。

  第一车间:听说那时候您身边的人不断在走,只有您一直坚持。

  涂佑能:一直在走。跟着我搞这项工作是没有意思的,枯燥无味,但因为我喜欢,所以一直坚持。这件事能做成还靠当年国家农业部的重视,投了120万,那是相当于现在的几千万项目。这也让我有一种责任感,一定要搞出名堂,对得起国家的重视。

  一笔被“逼”出来的和茅台的交易,改变了红缨子,也改变了茅台

  第一车间:当时这个项目就是为了解决茅台酒的高粱原料供应问题?

  涂佑能:是的。1986年那时候,我记得当时提的口号是茅台年产1万吨,这1万吨酒酿制所需要的高粱,省外高粱和国外高粱都是不行的,只能用当地品种,要实现提出的目标就必须解决当地高粱的产能和品质问题。

  现在茅台早已不止1万吨,年产已经到了六七万吨(2023年茅台酒产量为57204吨,编者注),加上赤水河流域发展起来的几千家酒厂,产量要到几十万吨了。没有当年的工作,没有我们研发出的新品种,这几十万吨酱酒拿什么原料来“烤”?用外省高粱烤出来的品质就会差。

  第一车间:红缨子高粱在2008年是如何成为茅台酒的专用高粱的?

  涂佑能:这起因于国家政策的调整,2005年国家对我们种业界进行了改革,所有的农牧局或者农业部管辖的种子公司全部要撤销。2005年我已经是怀仁市种子公司法人,撤销公司意味着红缨子高粱育种研发就要中断。虽然我那时可以分到农牧局去做一个站长,但要放弃已经看的到的研发成果,是我不能接受的。

  所以我就在2007年报农牧局和仁怀市市委、市政府同意,出来成立了一个育种中心,当了个体户。

  第一车间:当时育种中心的名字叫什么?

  涂佑能:仁怀市丰源有机高粱育种中心,是专门搞高粱的专业公司,这也是贵州省专业化搞酒用高粱育种研究的第一家公司。后来农科院的人说,当时全国也没有这样的公司。

  第一车间:当时中心有多少人?

  涂佑能:就是我一个人,还有一个临时工。当时种子公司的其他职工、技术员、农艺师,都希望到农牧局上班,可以拿工资,有保障。只有一个门卫安置没有解决,我就跟他说你跟着我吧。他姓穆,叫穆仕虎,我就带着他下乡继续搞种子研发。

  我就是这样被“逼”出来的,出来很长时间以前的老同志都不看好,不理解。

  第一车间:当时压力大不大?

  涂佑能:特别大。成立公司,要自己花钱注册。我当时办公司的10万块钱有5万块都是去借的,找朋友亲戚借的。

  这也逼着我要快速把成果变现,不然我已经承受不住了。

  其实当时红珍珠、红缨子两个品种还是有一点缺陷的,但是我等不及了,我就想边经营边开发。

  2008年茅台酒厂派人过来,他们晓得我在干这个事儿,也一直很关注。2008年以前,茅台酒厂收的高粱品相差,品种上没有统一标准,当时地方品种很混杂的。所以他们来看了我的品种之后,就给了我第一个订单,预购了我8万公斤的红缨子高粱。

  从2008年到现在,红缨子的品质每年都有提升,现在红缨子交给茅台酒厂的已经是第五代了。第一代叫红樱子1019,然后是1399、1599、1619、1669,最稳定的就是红缨子1619。

  第一车间:也就是说红缨子的品种改良还在不断进行当中?

  涂佑能:是的,这项工作必须持续不断的进行,如果哪一年不进行育种攻关,马上就会有倒退,两年不搞就会全面倒退,这个产业就完了。

  赤水河流域最好的红缨子高粱,首先要保证茅台的供应

  第一车间:茅台要扩大产能,像习酒等其他酱酒品牌也都要用红缨子高粱,但赤水河流域的红缨子高粱产能能满足这么巨大的需求量吗?

  涂佑能:10多年前茅台酒厂就开始建立自家的专属有机基地。到现在,在赤水河流域的上游,在几个地方:仁怀、习水、金沙、播州,建了100万亩的有机红缨子高粱基地,确保茅台酒的原料安全,而且它会根据产能需要逐步扩建有机基地。

  茅台酒为什么这么好?主要是它把基地看作生产的“第一车间”,管控很严,比如种子,它每年购买我们的有机红缨种子免费发给农民,还要发放有机肥、有机农药,以确保杜绝施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

  茅台之后其他酱酒企业也竞相效仿,比如习酒厂,它之前是搞采购制的,现在已经全部依靠自己的红缨子高粱基地生产原料。还有金沙酒厂也是,它现在有10万亩的专属基地。

  第一车间:会不会因为这些酒厂都需要红缨子高粱做原料,整个赤水河流域没有那么多地来种红缨子高粱了?

  涂佑能:这个问题是这样:第一,我们要保证茅台酒厂的生产,茅台酒厂用的生产基地是最好的,因为这个地区的红壤土含微量元素硒比较丰富,还有我们赤水河流域的光照充足,相对湿度较高,生产出的红缨子高粱皮厚,能够满足茅台酒工艺的要求,耐蒸煮。

  其他酒厂都围绕着茅台酒厂的基地逐步向外推开,现在种植区域已经有146万亩,国台、珍酒、钓鱼台这些大酒厂基本上可以满足。最好的种植核心地区就在茅台镇附近的区域,整个赤水河流域流域,包括桐梓河流域也都是很优秀的。但现在一些外来的酒厂也想在赤水河流域建基地,就已经很拥挤了。所以一些中小型酱酒酒厂,就用贵州省其他区域出产的高粱,或者外省的高粱。使用外省高粱酱酒品质会低一些,做基酒还可以,做品牌酒就会差一些。

  第一车间:说到这里,现在有些酒厂会用进口的高粱,比如美国进口的高粱。资料显示美国高粱在品种改进后营养丰富,价格又低,它会不会以后取代我们国内本土的高粱?

  涂佑能:烤优质酱酒是用坤沙,但国外高粱是碎沙,碎沙是什么意思?就是把高粱打成面儿,烤优质酱酒是不行的,只能烤低品质的,还有浓香型的白酒是可以拿它来烤的。而且国外高粱单宁含量也不达标。

  第一车间:为什么赤水河流域的红缨子高粱是优质酱酒的必选原料?

  涂佑能:因为它的特点完全符合茅台酱酒的“12987”工艺要求,能实现7次取酒。但是省外的高粱到了4次后就取不出酒了,这个是第一点。

  最重要的就是红缨子高粱的内在品质,它的氨基酸含量丰富,特别是谷氨酸,谷氨酸对我们的肝脏是起保护作用的。

  如果没有有机高粱基地的大规模推广,就不会有今天赤水河的山清水秀

  第一车间:因为种高粱是用有机肥,对水的需求也少,那对于赤水河流域来说,大面积种植高粱是不是更环保的一个选择?

  涂佑能:如果我们的赤水河两岸种的是水稻和玉米,赤水河早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因为水稻和玉米必须要使用化肥和农药。在这里的第一车间,红缨子种植使用的有机肥料都是茅台酒发酵使用后的酒糟制造的,是循环利用。茅台酒厂在鸭溪那里有个循环产业园,就是用茅台酒酒糟制造肥料。现在赤水河流域山清水秀,有机高粱基地的推广起了很大作用。

  第一车间:目前高粱是贵州最大宗的种植作物吗?

  涂佑能:最大宗的还是水稻,因为国家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高粱是酿酒用的。但高粱做为单品种植贵州是在全国排第一的。全国2023年高粱种植1,300万亩,贵州一个省就有270万亩。

  第一车间:我看见您之前的一个采访,您做这个公司其实是一直到2018年才实现收支平衡,这么长时间您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涂佑能:对,不坚持也不行,只能往前冲。也不是说没有赚到钱,赚到钱就投入到科研上了。我能坚持下来,还是靠信念。

  第一车间:这中间您有没有想过放弃或者去做别的?

  涂佑能:从来没有。我是遇到很多诱惑,比如像很多朋友一样,做烤酒就可以挣很多钱,但是我没有精力花在别的地方。做酒我早就发财了。

  第一车间:您的老家在仁怀市的茅坝镇是吧?那里好像也是有名的有机高粱种植基地。

  涂佑能:你这些都清楚?(笑)茅坝镇的基地是我们红缨子高粱种植的核心,那里从2010年就开始种植红缨子高粱。茅坝镇位于赤水河的上游,只能搞农业,不能搞其他产业。以前那里的农民很苦,为保障茅台酒的品质做出了牺牲,多种一点红缨子高粱可以提高他们的收入。以前茅坝镇大部分都是种玉米,现在基本上都种红缨子高粱,种一季红缨子高粱的收入,相当于种3——4季玉米,所以那里农民的收入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了两倍。

  这些变化也是基于茅台集团这种大企业的大担当,工业反哺农业给我的家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以前那里都是茅草屋,现在茅草房看不着了,瓦房都成了古董了,都是洋房。

  (文/于东辉)

(责任编辑:马先震)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