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西贝贾国龙:我就是那个白日做梦的人
我很喜欢冲突,进行思想上的拳击赛,一冲突,灵感就来了。
采访|何伊凡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张文静
编辑|米娜
头图摄影|邓攀
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的办公室,有一整面墙的书柜,里面陈列着每位西贝高管的十年梦想。贾国龙也有,他把自己的十年梦想刻在金色底板上,挂在右手边墙壁上,转头可见。
前段时间,一位培训老师送给他一段话,“那些白日做梦的人,是最危险的,因为他们会在睁着眼睛做梦的时候,把梦想变成现实。”这是英国陆军军官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自传体记录《智慧的七柱》中所写的关于梦想的感悟。
“我就是白日做梦的人,我就是睁着眼睛行动、要把梦想变为现实的人。”贾国龙信奉“梦想”,自称是一个为梦想而活的人,天天都在白日做梦。
他擅长在大脑中将梦境具体化。最近,西贝开设了精英训练营,有魔术学校、艺术学校、奶茶馆等。他已经开始畅想——2025年会有多少人来培训、训练一周后是什么状态;几个月后会有多少魔术师进入门店,他们为消费者表演魔术庆祝生日时,消费者是如何充满期待而来、心满意足而去;西贝的场景能提供多少服务……
这些事情在他大脑中过了无数遍,“现在就要去行动,把这些想象变为现实”。贾国龙说,想象是企业家天生的特质。
2025年是贾国龙创业的第37个年头。1988年,他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县创立西贝。创业头十年,他开过小吃铺、酒吧、西餐厅、海鲜餐厅、火锅店等。
1996年,贾国龙夫妇到深圳经营了一家海鲜酒楼,开业9个月,就亏了137万元。1999年,贾国龙再次走出临河,进入北京,站稳脚跟后逐渐走向全国。
此后20年,用贾国龙的话来说,西贝走得顺风顺水。到2019年,西贝营收超过62亿元。
三个多月前,贾国龙又回来做西贝餐饮CEO了。他觉得,西贝的危机真的到来了,他该回来了。
2020年~2022年这三年里,与大部分餐饮企业一样,西贝营收有所下滑。2023年,西贝业绩得以恢复,达到62亿元,甚至超过2019年的水平。这一年年底,西贝开年会时,贾国龙预计2024年西贝营收至少增长10%。让他没想到的是,2024年不增反降。尽管整体下滑幅度不大,却让他深受刺激。
贾国龙反思,自己过去几年,远离了顾客、忽略了员工、高估了自己、低估了竞争对手。回来后,他亲自下场,把过去做过的一些创新业务,“该收的收,该停的停”,聚焦回到西贝核心业务。
贾国龙淡出西贝核心业务,是在2019年以后。
2019年以前,贾国龙虽然名义上不是CEO,主要精力仍在核心业务上,每个季度会他都会参加。但从2019年开始,他的精力转向了零售、快餐。
尤其是2023年,贾国龙坦言,那是他最投入的一年。他亲自带队打仗,一年开了50家中国堡门店,“All in”进去,但仍没冲出来。他决定收手。
华为管理顾问田涛在其新作《在悖论中前进》中说,真正卓越的企业家无不是悖论主义者。他认为,“企业家拥有强大非理性能量,拥有狂热激情,同时也拥有近乎冷酷的理性;他们是冒险家,同时也是保守主义者……”
在贾国龙身上,也能看到许多这样的“悖论”。
西贝自2015年开始,围绕快餐和零售做了多次尝试,推出西贝莜面工坊、西贝超级肉夹馍、功夫菜、贾国龙中国堡等多个品牌,前后9年,投入几亿元。
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难免给外界一种“折腾”的印象。不过37年来,贾国龙始终都在餐饮行业。他曾说,我永远是个开饭馆的。
西贝创业成功后,正赶上内蒙古、陕西、山西挖矿热,很多人劝贾国龙投资开矿,“这可比一盘菜一盘菜地卖来钱容易多了。”贾国龙幽默拒绝:“天下还有比70亿张嘴更大的矿吗?”
贾国龙身上另一个悖论在于,克制地All in。
西贝刚进北京那些年,生意做得好,贾国龙一度把业务交给总裁,做起了“甩手掌柜”。2010年,在一位培训老师的点拨下,他重燃梦想,决定“排满”3年,“看看西贝到底能干成啥样”。“排满”就是全年无休。
贾国龙告诉《中国企业家》,2023年做中国堡,他All in进去,大会小会连开了100天。
在外界看来,贾国龙过去几年的探索颇为激进,但这并没有让西贝伤筋动骨,贾国龙认为原因在于,“我本质上是个保守的人。”
从最早创业开始,每次遇到难题,贾国龙都会去看自己还有多少资源,尤其是资金资源,“一定会留下足够的储备资源,不会把它绷满了、All in到弹尽粮绝”。
现在贾国龙回来做CEO,他觉得又是一次“All in”。
上个月,贾国龙去新加坡参加会议。上海华与华咨询营销有限公司董事长华杉告诉他,自己在办公室画了一条身高线,每天早上固定写作一小时,已经写了十几年。贾国龙很受鼓舞,“那我从现在开始,每天晚上开一个小时会。”
现在每天晚上,西贝都要开会,参与者有700多人,包括370多家门店店长、教练、分部干部、总部干部等。
会上,由专人收集案例,对案例进行复述、报告,然后宣布奖罚。被罚门店谈反思,获奖门店分享经验。
“每一个具体的管理者和案例都特别鲜活。”这样的会,贾国龙以听为主,仅总结几句,或纠偏。
2025年元旦,贾国龙发布新年贺词,关键词是“焕新”。2025年,他要下决心全面升级儿童餐。
现在贾国龙做企业,越来越抱有一种游戏心态。
贾国龙喜欢游戏,且喜欢对抗性的游戏、有对手的运动。他从小什么都爱玩,什么运动都爱参加,但只喜欢集体运动。
他不怕冲突,“一冲突,灵感就来了”。曾有一次,西贝一位高管与贾国龙在会上争论,眼见气氛变僵,一旁有高管出来打圆场说,二人说的方向不冲突。贾国龙一听就瞪圆了眼睛,“我俩必须有冲突。怎么能没有冲突呢?没有冲突就是回避矛盾。”
他称之为“思想拳击”,他认为,不应该回避争吵,智慧是在打拳击的过程中互搏出来的。
这种游戏心态、对抗理念,也被他用在了西贝管理中。贾国龙在西贝建立了赛场机制。贾林男在上述书中总结,“赛”是西贝管理的底层逻辑。在西贝,无处不赛场。
这让他逻辑自洽了,“既然是玩游戏,我真不特别在乎某一局游戏输了还是赢了,因为游戏是连续的,反正要永远玩下去,所以一定要全情投入,一定要玩得开心,而且还要证明自己是玩的高手。”
以下为贾国龙与《中国企业家》的对话内容(有删减):
重回CEO岗位
《中国企业家》:你认为,2024年西贝所面临的最重要挑战或核心关键词是什么?最终做了哪些重要的事?
贾国龙:2024年比我们预想的差。我们在2024年年初开年会时,预计2024年至少要增长10%,结果过完春节,业绩就开始下滑。这对我的触动和刺激特别大。
餐饮行业本来就是薄利行业,营收一下滑,利润基本上就掉没了,这是很吓人的。
所以,2024年11月10日开始,我又回来做CEO了,亲自下场,把原来的一些创新业务,该收的收,该停的停。
《中国企业家》:一般老大重新回来做CEO,都是在公司压力比较大的时候。
贾国龙:对,都是在危机真的来临的时候。
《中国企业家》:你不做CEO是哪一年?
贾国龙:2019年以前,我虽然名义上不是CEO,但主要精力还在核心业务上,每个季度会、业务会我都会参加。2019年以后,直到2023年,我的精力主要在零售和快餐上。
《中国企业家》:对创始人来说,在和不在CEO这个位置上有什么差别?
贾国龙:就是一手活和两手活的区别。原来不在这个位置上,我会从分部提一个CEO上来,通过他向下布置任务、传达想法。
现在我亲自回来做,就把这一层打掉了,基本信息没衰减。原来我通过CEO向下传递一些想法,也许只有百分之七八十能传下去,还有百分之二三十衰减了。
现在我直接管业务,甚至管得很深,连门店具体业务都管,扁平化之后,就变成一手活了。
《中国企业家》:你现在经常巡店吗?
贾国龙:现在巡店比以前更频繁,回来管业务,首先就得了解门店情况。我每到一个城市,一定要去当地店里看看。
自己做不做CEO,巡店是不一样的。以前有人管业务,我就去吃顿饭,挑挑毛病,自己不亲自解决问题。现在就不一样了,得亲自盯着解决问题,离顾客也更近了。
我对自己这几年的反思就是,远离了顾客、忽略了员工、高估了自己、低估了竞争对手。
我回来之后发现,行业进步很大,同行一个比一个厉害,一批原本就做得不错的老品牌依然坚挺,又有一批新锐品牌崛起。我们一直认为西贝组织力强,有一些优势,但回头一看,别人进步比我们更大。
还有,这几年我与顾客的距离真的远了。平时我只间接地看看报表、听听反馈,直接见顾客的时候明显少了。现在我直接见顾客和员工,和他们聊,获得一手信息。
还是应该从自身找原因,只要把原因找准了,把顾客需求找准了,有了正确的方法满足顾客需求,顾客还会回来。
《中国企业家》:你在什么时候意识到其中的问题?
贾国龙:大概是半年前。我回归核心业务,就对西贝的现状进行评估,评估后再看同行、行业,我就发现,我们自认为自己进步了,其实同行比我们进步得更快。
比如,顾客需求。为什么西贝业务没有增长?顾客去哪了?为什么去别的品牌?其他品牌的魅力是什么?人家做对了什么?评估后就发现,我们对市场研究不够、对顾客需求研究不够。
还有员工,因为活儿都要靠员工往出干。我们有2万名员工,他们的状态如何?心里在想什么?平时工作状态是怎样的?
接触后我发现,平时对他们考核,以答卷为主来判断员工成绩,最后快变成高考模式了,你在考他们,他们在应付考试。
答卷成绩,并不是成果。把顾客服务好,增加客流、营收、利润,才是最终的成果。员工把题都答对了,事却没做对,这就说明我们的管理方法存在一些问题。
《中国企业家》:有时候心放在哪,成果就出在哪。
贾国龙:对!心和脑要分开,用心找感觉,用脑找逻辑。我们在顾客身上用心不够。
《中国企业家》:一般老板再次做CEO时,可能意味着他要做一些艰难决策和调整,做一些加法和减法。2025年,你的动作是否会有相应的变化?
贾国龙:其实我们从2024年就已经开始做减法了,这些都是自然而然进行的,我倒没觉得是多么艰难的决策。
2024年主要就是做减法,还要再继续减,把该减的减掉,把留下的往好做。我们把快餐、零售都收缩了,聚焦回到西贝核心业务。
《中国企业家》:西贝作为中国餐饮界存活时间最久的公司之一,仍在持续发展,您有没有总结过,它能活到现在的基因是什么?
贾国龙:我们是真的把这件事当事业来做。未来公司还会走得更好。中国经济真正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倒逼企业开始重视品质、客户,抓管理和组织能力的建设。经历这一轮洗牌留下来的企业会更强,尤其是头部企业,经历危机后,能力会不一样。
克制的All in
《中国企业家》:某种意义上,西贝是一家很聚焦的公司。30多年来,你们一直在餐饮领域。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西贝又是一家做了很多多元化尝试的公司,尝试了很多项目,如小锅牛肉、功夫菜、汉堡等。你怎么理解聚焦和多元化的问题?
贾国龙:我们算相对聚焦。我们一直聚焦餐饮业,没做餐饮之外的业务。但在餐饮业,我们又做了多业务,没有聚焦到单一业务上。接下来,我们除了聚焦餐饮业,还要聚焦单一业务。
《中国企业家》:你刚刚提到,2019年以后,你的主要精力放在探索新业务上了?
贾国龙:2019年后,我的主要精力就投到零售和快餐上了。
最极端的时候是在2023年。我在快餐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亲自带队打仗,一年开了50家中国堡门店,连开了100天会。
快餐加零售,2023年花的钱也是最多的。这一年时间里,我All in(指全力以赴、全部投入)进去,最后仍然没做成,我就收了,我认了。但如果不All in,我总是不甘心,认为做不成是因为投入不够。
《中国企业家》:没做成是市场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原因?
贾国龙:主要是自己的原因,跟市场没关系,市场上做得好的多的是。
我现在明白了一个道理:快餐顾客花的是生活费,正餐顾客花的是自己的零花钱。生活费是要精打细算的,贵一两元,他们都很在乎。零花钱,多的就多花,少的就少花,没了就不花,高兴的时候,加一道菜、一瓶酒,多花50元、100元也可以。我们的优势在正餐上。
所以,这场“仗”打了几年,直到最后一役——中国堡,那是我亲自打的,打完之后就认了。
《中国企业家》:收缩的时候,情绪低沉吗?
贾国龙:我自己反而没那么多情绪,没打出来就没打出来,重打,回到核心业务再打。
《中国企业家》:你从这个过程中,对自己的战略能力或管理能力等方面有什么反思吗?
贾国龙:有。他们都认为我太急太快,投入太大,代价太大。
但假如让我重打一遍,我觉得可能还是会用过去的打法。因为小规模尝试,永远不会让你“投降”,只有量级够大,让你受到强烈刺激,你才会停。人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的。
《中国企业家》:通常,一家公司去All in一件事,如果这件事没做成,往往会让公司伤筋动骨。西贝All in过好几次,虽然事儿没做成,但似乎也没有伤筋动骨,为什么?
贾国龙:我本质上是个保守的人,我会留足够的安全余量。我会思考,打多大的仗,用多大资源打,我的安全量是多少。
从最早创业时开始,我每次遇到难题,都会看自己的资源有多少。
西贝很多年前就已达到50亿元以上的规模。我们从2015年开始做快餐、零售,前后有9年时间,投进去大几亿元。假设耗尽9个亿的资源,平均每年一亿元,也仍在安全边界内。
这些事情虽然没有成功,但相当于增加了土地肥力,让我们长了本事。未来我们只要还在赛场中,就还会用上这些营养、能力。
游戏心态和思想拳击
《中国企业家》:最近华为管理顾问田涛老师写了一本关于华为的书,叫《在悖论中前进》。他认为,很多企业家都是悖论主义者,悖论体现在,既是保守的又是激进的,既是狂暴的又是善于洞察人心的,各种悖论使他们产生动力。你觉得你身上的这种悖论性是什么?
贾国龙:很多。我就是一个矛盾体,在很多事上都能体现这种悖论性。
比如创新和安全,到底是创新带来安全,还是不创新、少花钱带来安全?这本来就是一个悖论。我们虽然创新没有成功,但在这过程中增强了能力,增加了土地肥力。
其实我做什么事,都保持着一种游戏心理,所以我没有那么多的纠结、沮丧、郁闷、抑郁。我的词典里面没有这些词。
《中国企业家》:你的词典里是不是很少有负向词汇?
贾国龙:我的词典里会有“恐惧”“害怕”,但绝对没有“焦虑”“担心”。
我觉得“担心”都是负能量,担心有什么用呢?事儿来了,当时会恐惧、会害怕,但仅此而已,过去就没事了。
贾国龙 摄影:邓攀
《中国企业家》:如果编一个贾国龙词典,在这个词典里,除了“恐惧”“害怕”,还有哪些词汇是应该高亮显示的?
贾国龙:游戏、娱乐、梦想,我就特别信奉这些词。
比如梦想。我就是一个为梦想而活的人,我会经常想象未来的场景。
前段时间,我们的一位培训老师送了我一段话,特激励我。那是英国陆军军官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在自传体记录《智慧的七柱》中写的:“那些白日做梦的人,是最危险的,因为他们会在睁着眼睛做梦的时候,把梦想变成现实。”
我说,我就是那个白日做梦的人,我就是睁着眼睛行动,要把梦想变为现实的人。
《中国企业家》:你到了现在这个年龄阶段还会白日做梦吗?
贾国龙:我觉得我天天都在白日做梦。
《中国企业家》:白日做梦,在乔布斯那叫“现实扭曲立场”。他在自己的大脑中构思出一个他想要抵达的现实,想要做出的产品,现实按照想法去变化。
贾国龙:乔布斯、马斯克的这些特质,我觉得我也有点。有时候,我觉得我与他们的性格、特质、思维方式特像。有时候我希望进行一场思想的拳击对垒。
《中国企业家》:你经常在内部搞思想上的拳击赛吗?
贾国龙:这是我的习惯。其实我不仅拥有游戏心态,还有对抗心理。我喜欢对抗性的游戏和有对手的运动,比如篮球、排球、足球、橄榄球、拳击等。一个人运动,我就觉得无趣,坚持不下去。
《中国企业家》:马斯克也有这种对别人进行思想上拳击的特征。他的传记坐着说,马斯克的生命中离不开戏剧性的冲突,如果生命中没有戏剧性的冲突,他会觉得人生乏味。
贾国龙:我也是,一冲突就灵感就来了,一碰撞火花就出来了。
《中国企业家》:你这么多年来进行这些尝试,是不是也是为了满足你自己内心中的冲突感?
贾国龙:我挺喜欢冲突的。但很多人不喜欢冲突,一有冲突就怕。
《中国企业家》:你喜欢的冲突,是哪方面的冲突?
贾国龙:好像哪方面我都喜欢。我从小就爱解难题,一有难题我就兴奋。
西贝在37年发展历程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危机。危机一来,我就兴奋得不得了,解决危机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被激活了。
无处不赛场
《中国企业家》:你的游戏心态和对抗性游戏理念,有没有用在管理中?
贾国龙:现在正在用。我对赛场挺有感觉的,对于人们想赢怕输的心理,我揣摩得特准确。
最近,我们每天晚上开会,分享来自门店的1个负面案例和5个正面案例,有奖有罚,所有门店都要参加。谁都想得奖,谁都不想被罚。
《中国企业家》:你怎么看近两年在管理中兴起的人本主义思潮?
贾国龙:我觉得我这就是人本主义,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但是我认为,善恶是两面,王阳明所说的“无善无恶心之体,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说得太准确了。管理就是为善去恶,弘扬善、抑制恶。
《中国企业家》:2024年,胖东来很火。对于他们提出的对员工好、对用户好的理念,你怎么看?
贾国龙:其实大家都有这个心,但没有胖东来做得那么极致。胖东来把这个事儿做到了极致,所以他们出成果了。
《中国企业家》:这对西贝有借鉴吗?
贾国龙:有。但我学他,能学得了吗?还真学不了。胖东来做到那么极致,只有他能做得了。
《中国企业家》:你做不了的原因是什么?
贾国龙:老板的段位不同,天生的特质也不同。
就像游泳,你虽然也是一名好运动员,但就是游不过潘展乐,达不到他的水平。在人性管理上,我也必须承认这个差距。假设在这方面也有段位的话,胖东来是9段,我们目前只是5段,经过努力学习,也许能升到7段,但仍然达不到9段。
有些东西,你就是无法突破,而这对他来说不需要突破,因为这是他天生的特质。
《中国企业家》:前段时间我在与企业家交流梦想相关话题的时候,做过一个比喻:手里同样拿着一块砖,有人说砖是建猪圈的,有人说是建教堂的。人们当然都愿意跟着建教堂的人。优秀的企业家都有一个特征,同样都是一块砖,他能够把这块砖描述成建教堂的砖。
那么当你手里有一块砖的时候,你怎么让大家相信,你就是建教堂的,而不是建猪圈?
贾国龙:首先我足够真诚。我做这些事情,是我自己相信的事,而不是说我不信,却忽悠别人。我真诚地把我的感觉描述出来,就会有人信,当然不是所有人信,但最终相信我的人会跟我一起干。
我描述的事中,确实有没干成的,没干成的我也有我的解释,但是干成的多。
要有信用。信用是在平时各种大事小事中维护的,说话算话、负责任。我们的价值观里有这样一句话:给予我说出的话最高尊重。实际上就是要维护自己作出的承诺。
《中国企业家》:最后请您给餐饮创业者提一个建议,怎样在2025年能够活下来、活得更好?
贾国龙:对新的创业者来说,这个时期绝对不是进入餐饮行业的好时机,因为整个市场在萎缩,这个时候还是忍着点,先别进来,等市场转暖的时候再下地。
对老的创业者来说,规模大的连锁品牌可以收一收,关一些店,减少一些供给。一些规模小的单店品牌,要向内求,抓管理、降费用,提高顾客体验。
保生存是第一位的。等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再去扩张、开店。本来市场在萎缩,我们还增加供给,卷就是这样产生的。西贝也会有意减少一些供给,这样大家都能够活着。
(责任编辑:何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