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润乡土 匠心谱新篇——记全国技术能手覃聪聪的茶文化传承与助农之路

2025-03-24 10:35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在广西苍翠的茶山之间,一位身着素色茶服的女子正查看茶树长势,指尖轻抚叶片,仿佛在与千年茶脉对话。她叫覃聪聪,国家级技能大师、茶艺非遗传承人,更是当地茶农口中的“带路人”。从茶山走出的“85后”姑娘,用二十年光阴将一片茶叶的故事讲到世界舞台,让传统茶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叶子”。 

  一叶知春秋:茶山女儿的初心守望? 

  “小时候看祖辈制茶,总觉得他们在和茶叶说悄悄话。”覃聪聪的童年记忆里,茶厂轰鸣的机器声与竹匾上翻飞的茶叶,编织成最初的茶之梦。2005年,这个从石乳花茶厂走出的姑娘,带着陆羽《茶经》给予的文化震撼力,开启了“千万锤成一器”的求索之路。覃聪聪因为大力宣传推广茶文化和六堡茶,在当地颇具影响力。

  

  在杭州茶博会上覃聪聪连续站立8小时观摩茶艺,为掌握六堡茶“槟榔香”的奥秘尝遍三百种茶样,为了把注水角度和力道调整0.1°练习上万次……那些在茶山间跋涉的足迹,在训练室浸透汗水的衣衫,最终凝结成2012年“全国技术能手”的桂冠。当证书寄回家乡时,父亲在茶园里红了眼眶:“这丫头,把咱茶农的手艺炼成了真功夫。”在覃聪聪的带领下,妹妹覃荟茗,成为中华茶奥会泡茶冠军、广西技术能手、广西六堡茶专家、南宁市首席技师;弟弟覃友成为了全国技术能手、广西广东两省技术能手、南宁市覃友技能大师工作室……如今三姐弟荣誉等身,桃李满天下,他们一起创办了南宁市荟茗心职业培训学校,一起共梦,齐心宣传茶文化、推广六堡茶。? 

  茶艺赋新能:技艺传承的破圈之道 

  2016年,国家级覃聪聪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面对“茶艺是不是花架子”的质疑,她带着团队走出一条“技艺变现”的创新路:将壮族铜鼓韵律融入茶艺表演,用瑶族采茶调创作茶道音乐,开发“茶山研学+非遗体验”文旅线路。在广西南宁技师学院的培训课堂上,茶农们惊喜地发现,祖辈相传的制茶技艺经过美学提炼,竟能让茶叶溢价30%。

  

  “传统茶艺要活在当下,就要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覃聪聪创新推出的“企业定制茶礼”服务,让六堡茶走进工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各大银行,还有阿里巴巴、华为、海螺集团等企业;开发的“二十四节气茶席”课程,在中小学校园和图书馆播撒文化种子。团队培育的128名高级茶艺师中,有26人返乡创业,带动周边形成12个茶文旅融合示范村。 

  联农共富裕:茶产业链上的暖心答卷? 

  覃聪聪五十多次接受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南宁市政府、人社厅、文旅厅、农业农村厅、北京驻京办等单位邀请,举办茶文化六堡专题讲座,为六堡茶的宣传推广起到重要作用。梧州市政府、梧州产投、苍梧县政府多次邀请覃聪聪给当地茶农和茶师培训制茶、泡茶、卖茶、讲好六堡茶文化故事的技能,通过专业的培训,一千多人通过高技能提升了30%的年收入。

  

  覃聪聪在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经销商200多人的培训会上,教授的课程得到了行业的高度认可:如何打造优秀专业高效的茶师团队、如何打造老板和茶师的个人IP助力销售、如何做好高端茶事接待……苍梧县六堡镇,茶农老梁的手机里存着“聪聪茶课”微信群。“从前春茶上市愁销路,现在跟着学电商直播,家里50亩茶园成了网红打卡地。”像老梁这样的受益茶农,在覃聪聪打造的“大师工作室+合作社+农户”体系中已有30余户。团队创建的“技能扶贫车间”,让年迈的茶农通过分拣包装实现月均增收1000元。? 

  更令人称道的是2017--202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上,覃聪聪团队策划承办的“六堡飘香世界——茶船古道”主题展区和活动,促成六堡茶订单超5000万元。覃聪聪在茶文化的推广,引领了六堡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传承和创新,她带领大家找到了属于六堡茶独特的高速发展推广的道路。 

  薪火传四方:文化自信的当代注解? 

  “真正的传承不是复制古人,而是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生机。”覃聪聪的手机相册里,记录着动人画面:在隆林各族自治县,苗族姑娘用银饰茶具演绎“高山流水”茶礼;在三江侗寨,老茶人用侗族大歌伴奏展示“打油茶”技艺。这些被她称为“活的茶文化基因库”的民间智慧,正通过数字化保护工程得到系统整理。? 

  如今,“覃聪聪茶修团队”的足迹遍及8省23市,累计培训茶产业人才1.2万人次。在团队的抖音视频账号里,上万粉丝跟着学习“办公室简易茶艺”,观看茶文化礼仪分享和六堡茶制作非遗直播。那个曾经翻山越岭寻茶的小姑娘,已搭建起贯通产学研的茶文化生态圈。为了打开六堡茶知名度,覃聪聪带领团队在北京开设了三个六堡茶工作室:北京国际金融中心、北京首都宾馆、广西大厦大堂,义务走进人社部、北京劲松职业高中等机关企业单位推广宣传六堡茶。 

  夕阳西下,覃聪聪站在自家茶山的观景台远眺。山脚下,茶农们正在智慧茶园里调试物联网设备;茶厂里,自动化生产线与传统渥堆工艺相映成趣;茶修馆内,年轻学子们专注地练习宋代点茶。这片承载着千年茶韵的土地,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传奇。? 

  “茶之道,终归是民生之道。”抚摸着祖辈留下的老茶篓,覃聪聪眼神清澈如初。从技艺传承到产业创新,从个人追梦到万家共富,这位新时代茶人用二十年光阴证明: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淌在乡土中的活水,润泽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画卷。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焦宏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田云绯)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茶香润乡土 匠心谱新篇——记全国技术能手覃聪聪的茶文化传承与助农之路

2025年03月24日 10:35    来源: 农民日报客户端    

  在广西苍翠的茶山之间,一位身着素色茶服的女子正查看茶树长势,指尖轻抚叶片,仿佛在与千年茶脉对话。她叫覃聪聪,国家级技能大师、茶艺非遗传承人,更是当地茶农口中的“带路人”。从茶山走出的“85后”姑娘,用二十年光阴将一片茶叶的故事讲到世界舞台,让传统茶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叶子”。 

  一叶知春秋:茶山女儿的初心守望? 

  “小时候看祖辈制茶,总觉得他们在和茶叶说悄悄话。”覃聪聪的童年记忆里,茶厂轰鸣的机器声与竹匾上翻飞的茶叶,编织成最初的茶之梦。2005年,这个从石乳花茶厂走出的姑娘,带着陆羽《茶经》给予的文化震撼力,开启了“千万锤成一器”的求索之路。覃聪聪因为大力宣传推广茶文化和六堡茶,在当地颇具影响力。

  

  在杭州茶博会上覃聪聪连续站立8小时观摩茶艺,为掌握六堡茶“槟榔香”的奥秘尝遍三百种茶样,为了把注水角度和力道调整0.1°练习上万次……那些在茶山间跋涉的足迹,在训练室浸透汗水的衣衫,最终凝结成2012年“全国技术能手”的桂冠。当证书寄回家乡时,父亲在茶园里红了眼眶:“这丫头,把咱茶农的手艺炼成了真功夫。”在覃聪聪的带领下,妹妹覃荟茗,成为中华茶奥会泡茶冠军、广西技术能手、广西六堡茶专家、南宁市首席技师;弟弟覃友成为了全国技术能手、广西广东两省技术能手、南宁市覃友技能大师工作室……如今三姐弟荣誉等身,桃李满天下,他们一起创办了南宁市荟茗心职业培训学校,一起共梦,齐心宣传茶文化、推广六堡茶。? 

  茶艺赋新能:技艺传承的破圈之道 

  2016年,国家级覃聪聪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面对“茶艺是不是花架子”的质疑,她带着团队走出一条“技艺变现”的创新路:将壮族铜鼓韵律融入茶艺表演,用瑶族采茶调创作茶道音乐,开发“茶山研学+非遗体验”文旅线路。在广西南宁技师学院的培训课堂上,茶农们惊喜地发现,祖辈相传的制茶技艺经过美学提炼,竟能让茶叶溢价30%。

  

  “传统茶艺要活在当下,就要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覃聪聪创新推出的“企业定制茶礼”服务,让六堡茶走进工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各大银行,还有阿里巴巴、华为、海螺集团等企业;开发的“二十四节气茶席”课程,在中小学校园和图书馆播撒文化种子。团队培育的128名高级茶艺师中,有26人返乡创业,带动周边形成12个茶文旅融合示范村。 

  联农共富裕:茶产业链上的暖心答卷? 

  覃聪聪五十多次接受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南宁市政府、人社厅、文旅厅、农业农村厅、北京驻京办等单位邀请,举办茶文化六堡专题讲座,为六堡茶的宣传推广起到重要作用。梧州市政府、梧州产投、苍梧县政府多次邀请覃聪聪给当地茶农和茶师培训制茶、泡茶、卖茶、讲好六堡茶文化故事的技能,通过专业的培训,一千多人通过高技能提升了30%的年收入。

  

  覃聪聪在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经销商200多人的培训会上,教授的课程得到了行业的高度认可:如何打造优秀专业高效的茶师团队、如何打造老板和茶师的个人IP助力销售、如何做好高端茶事接待……苍梧县六堡镇,茶农老梁的手机里存着“聪聪茶课”微信群。“从前春茶上市愁销路,现在跟着学电商直播,家里50亩茶园成了网红打卡地。”像老梁这样的受益茶农,在覃聪聪打造的“大师工作室+合作社+农户”体系中已有30余户。团队创建的“技能扶贫车间”,让年迈的茶农通过分拣包装实现月均增收1000元。? 

  更令人称道的是2017--202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上,覃聪聪团队策划承办的“六堡飘香世界——茶船古道”主题展区和活动,促成六堡茶订单超5000万元。覃聪聪在茶文化的推广,引领了六堡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传承和创新,她带领大家找到了属于六堡茶独特的高速发展推广的道路。 

  薪火传四方:文化自信的当代注解? 

  “真正的传承不是复制古人,而是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生机。”覃聪聪的手机相册里,记录着动人画面:在隆林各族自治县,苗族姑娘用银饰茶具演绎“高山流水”茶礼;在三江侗寨,老茶人用侗族大歌伴奏展示“打油茶”技艺。这些被她称为“活的茶文化基因库”的民间智慧,正通过数字化保护工程得到系统整理。? 

  如今,“覃聪聪茶修团队”的足迹遍及8省23市,累计培训茶产业人才1.2万人次。在团队的抖音视频账号里,上万粉丝跟着学习“办公室简易茶艺”,观看茶文化礼仪分享和六堡茶制作非遗直播。那个曾经翻山越岭寻茶的小姑娘,已搭建起贯通产学研的茶文化生态圈。为了打开六堡茶知名度,覃聪聪带领团队在北京开设了三个六堡茶工作室:北京国际金融中心、北京首都宾馆、广西大厦大堂,义务走进人社部、北京劲松职业高中等机关企业单位推广宣传六堡茶。 

  夕阳西下,覃聪聪站在自家茶山的观景台远眺。山脚下,茶农们正在智慧茶园里调试物联网设备;茶厂里,自动化生产线与传统渥堆工艺相映成趣;茶修馆内,年轻学子们专注地练习宋代点茶。这片承载着千年茶韵的土地,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传奇。? 

  “茶之道,终归是民生之道。”抚摸着祖辈留下的老茶篓,覃聪聪眼神清澈如初。从技艺传承到产业创新,从个人追梦到万家共富,这位新时代茶人用二十年光阴证明: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淌在乡土中的活水,润泽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画卷。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焦宏 

(责任编辑:田云绯)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