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商资本:培育县域经济的“青桃子”
湖北日报讯 图为:楚商资本集团参加荆门高新区新三板、新四板暨天使基金推进工作会议
图为:楚商资本集团与外国投资者商讨合作
图为:宜都华迅生产现场
图为:楚商资本集团负责人赴企业调研
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日本软银、美国雅虎等战略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国内股权投资企业却无缘分享这一资本盛宴。
一种重要原因在于,初创期的阿里巴巴“一穷二白”,国内股权投资企业习惯于摘“熟桃子”,当初的阿里巴巴根本入不了法眼。
在湖北,当众多股权投资企业在大城市、大产业追逐拟上市企业,包装“高富帅”时,楚商资本——这家本土知名股权投资企业,却扎根县域,默默耕耘,培育草根经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资本入股 培育“青桃子”
宜都市,曾经是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下辖某运输机械厂的所在地。有着“要买输送机就找宜都”的口碑,代表着这座县级城市昔日的荣光。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国有企业面临困境,该厂员工纷纷离职创业。如今,宜都共有20多家输送机生产企业,但均规模偏小,难以形成对市场的把控。
这种局面正在改变。去年底以来,楚商资本集团(简称“楚商资本”)董事局主席吴军,频频造访宜都,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今年8月18日,楚商资本与宜都华迅机电设备成套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宜都华迅”)签订了首期1000万元股权投资合同,正式入股宜都华迅。
这并不是双方的首次合作,2013年12月,经楚商资本推介,宜都华迅已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简称“四板”)正式挂牌。
宜都华迅是一家以生产散料输送设备为主营业务的民营企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先华,2001年从国企辞职,凭着“一个人、一个提包、一部传真机”开始了最艰难的创业历程。
借着“宜都输送机”的名头,加之不断改进工序技术,宜都华迅迅速壮大。目前,宜都华迅已成为国内小有名气的散料输送设备生产企业,在国内油脂加工行业中,占据了超过50%的输送机市场份额。
在赴欧美及国内一些知名企业考察后,李先华敏锐地察觉到,市场对输送设备的结构、质量和智能化等方面的要求一再提升,现有的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都必须升级换代。然而,说升级换代容易,实施确很难,因为改扩建新生产线一期投资需要3000万元、总投资需要9500万元的投入,让这家年销售收入仅数千万元的中小企业犯了愁。
企业发展缺资金,第一选择是找银行贷款。但李先华一脸苦笑:“银行贷款需要抵押,我以这些厂房、设备抵押,最多能贷1000万元,完全解决不了问题。”
钱从哪里找?在当地政府部门撮合下,楚商资本和宜都华迅达成合作意愿。2013年11月,宜都华迅在武汉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发行总股本1010万股。随后,宜都华迅与楚商资本达成协议,后者计划入股前者总计8000万元股权,首期入股1000万元。今年8月,双方正式签署协议,目前第一笔资金已经到位。“这对宜都华迅来说,是一次跨越。”李先华说,楚商资本投资到位后,宜都华迅将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比如:将手工焊接提升为机器人焊接,将普通生产线提升为自动生产线等等,这样产品质量将更加稳定可靠,生产效率将大大提高。
缘何相中宜都华迅?这与吴军的投资理念一脉相承:“我们不跟风、不盲从,而是真心实意地与创业者共担风险、共同进步,宜都华迅目前处于成长期,我们看中的是他未来的发展前景。”
宜都华迅只是楚商资本支持中小企业的一个缩影。在宜都、在红安、在麻城,宜都华迅、奇致激光……一批批中小企业得到了楚商资本的扶持,发展步入快车道。
股权纽带 整合产业链
股权投资只是起点,通过并购重组助推县域经济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楚商资本和当地政府、企业达成了共识。
沿海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迅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企业重组产生了一批“小巨人”。而在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众多小企业的恶性竞争,往往不利于产业提档升级。
包括宜都华迅在内,宜都市共有输送机企业20多家。但个体规模偏小,去年全行业总产值约20亿元。
由于研发水平跟不上,输送机企业间出现了互相压价、恶性竞争的现象,甚至为了保住各自的市场,人为地将一些标准件做成“非标件”。因此,当地政府一直有产业整合的意向。
在当地政府部门的组织下,输送机行业协会成立。但是,只开了两次会,协会就停摆了。“大家规模差不多,谁也不服谁,即使人能够合在一起,但业务如何分工?”一位当地政府官员说。
深入调查当地产业后,吴军给当地政府支招:通过资本的力量,培育一至两家做大做强,由龙头企业进行行业整合 ,做大整个输送机产业。“县域经济产业集群缺乏龙头企业,会导致管理效益低、竞争优势差。对地方政府来说,推动产业重组、打造龙头企业是最佳选择。”吴军说。
除宜都华迅外,楚商资本还和当地4家企业进行了多次洽谈,希望将他们整合成集团公司,助推产业做大做强。吴军认为,县域经济产业整合商机巨大。以湖北省为例,荆州与荆门的通用航空、精细化工产业、团风的钢构产业、鄂州的机械制造产业、武穴的生物产业及宜都的机电产业等都有投资机会。
吴军设想,楚商资本成立并购基金整合县域经济:收购目标企业股权,然后对其进行重组改造,提升企业价值,最终通过IPO、售出、兼并重组、标的公司管理层回购等渠道退出。
这样不仅可以有助于企业发展,还能稳固并延伸产业链。比如宜都华迅专做自己的核心业务,将铸钢、铸铁、锻压、安装、运输等业务外包给相关企业去做。在宜都,有关输送设备的生产、安装及服务,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有了楚商资本的支持,李先华还想走出国门并购欧美企业,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显然,龙头企业的做大做强,无疑能进一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提升县域经济实力。
金融创新 汇聚资本流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需要贷款、股权融资等多种形态,银、证、保等机构形成合力。
县域地方财政资金有限,如何将钱用到刀刃上,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楚商资本正联合各地政府,共同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
其运作模式是,地方政府投入产业引导基金,联合楚商资本,共同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由地方政府向楚商资本推荐优质企业,经楚商资本辅导在四板、新三板挂牌。
与此同时,产业投资基金对区域优势产业进行资源整合,优化价值链,打造在全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团成为上市公司。“这其实是民营‘马’拉国有‘车’,国有资金发挥了增信作用,民营资本则起到杠杆效果。”吴军说。
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与县域经济有着天然的契合点,四板对“田间地头”的渗透力,以及服务对象的广泛性,为楚商资本服务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带来新的抓手。
截至目前,“四板”共托管登记省内企业486家,挂牌交易企业270家。目前已覆盖武汉、宜昌、襄阳等15个市州,其中宜都板块强势崛起,黄冈、麻城、浠水等楚商资本重点培育地区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去年底,全国首个“四板小微企业股权贷”在汉诞生。这一股权融资创新品,首期规模为2亿元,一年后规模将放大到20亿元,供“四板”挂牌企业融资所用。“四板小微企业股权贷”由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民生银行武汉分行以及楚商资本三方联合推出。
首期2亿元额度,由楚商资本向民生银行武汉分行存入2000万元作为风险保证金,后者将其放大10倍授信,专门为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企业放贷。
今年开始,楚商资本拟连续推出10期同类产品,也就是共计2亿元风险保证金。民生银行武汉分行将其放大10倍授信,贷款额度将提高到20亿元。凡是经营年限在两年以上、经营状况良好的“四板”挂牌企业,可以通过股权质押的方式向中心申请此项贷款,不需要提供股权以外的其他任何抵押物或担保物。
除了股权贷,楚商资本联合省内上市公司合作设立并购基金。楚商资本与上市公司作为基金一般合伙人,也就是“劣后资本”,而银行投行部再把“劣后资本”资金放大三倍注入,作为“优先资本”。
与募集资金同步,楚商资本会利用本土优势,在多处进行实地调研,选择多家并购基金的拟投资对象,并为这些企业提供交易结构、支付结构、税务筹划等设计方案。
(责任编辑: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