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方大系15亿入局 东北制药变身

2018年08月16日 18:22    来源: 界面新闻    

  随着新股东入主后的动作,拥有70多年历史的东北制药(000597.SZ)正期待一些大变化。

  这家主要生产维生素等价格低廉产品的药企近日再次发布权益变动报告书,控股股东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下称辽宁方大)在6月25日至8月8日累计增持公司股份近284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增持金额达3.71亿元。此次增持后,辽宁方大持有公司1.48亿股,占总股本的26.02%。

  此前,已与东北制药有过多次交集的辽宁方大通过参与定增和数次增持,合计耗资近12亿元参与东北制药混改,并成为控股股东。

  辽宁方大持续的增持让东北制药近期股价逆市上涨,市值也从今年2月份的50亿元低点涨到最新的80亿元左右。要知道,东北制药盈利能力长期低迷,自2010年以来,其净资产收益率从未超过5%。更致命的是,在过去的8年内,东北制药出现过3年较大幅度的亏损。

  那么,此番辽宁方大入局东北制药并不断增持是出于什么考虑?改选后“外行”居多的董事会又将把东北制药带向何方?

  为何再次牵手东北制药?

  东北制药并不是方大系今年首选的版图扩张对象,其原来拓展方向是其熟悉的钢铁领域。

  今年1月26日,西宁特钢(600117.SH)称控股股东西钢集团拟筹划混改事项。半个月后,辽宁方大旗下全资子公司江西方大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重组方浮出水面,但此后进展并不太顺利,最终于7月底方大系方面退出。

  但方大系也找到新方向。在今年东北制药被确定为沈阳市国企混改唯一试点企业后,辽宁方大感受到来自家乡的召唤,在2月6日率先买入东北制药6.86万股股份;随后又在4月参与定增,完成认购近7510万股后,辽宁方大持有东北制药13.20%的股份。

  此后,辽宁方大对东北制药的偏爱便一发不可收拾。在5月28日至6月12日,辽宁方大通过增持将持股比例迅速提至21.02%,略超东北制药当时的控股股东东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东药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沈阳盛京金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盛京金控)的持股比例,成为东北制药第一大股东。

  辽宁方大今年以来入局东北制药路径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界面新闻研究部

  但辽宁方大依旧未停下脚步,6月25日至8月8日其再次举牌,将持股比例增加至26.02%。至此,辽宁方大今年以来对东北制药的投入已达到15.67亿元左右。在此期间,东北制药完成董事会提前换届选举,辽宁方大坐上控股股东的位置,辽宁方大实控人、董事长方威成为东北制药实控人。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辽宁方大早在2012年就通过受让东药集团转让的股份成为东北制药股东,但在牵手仅两年后,辽宁方大于2014年6月至7月快速清仓;直到2015年东北制药遭遇大跌后,辽宁方大再次抄底杀回,去年末又完成二次清仓,在“二进二出”中扮演着收割者的角色。

  时隔数月后,东北制药为何会再次成为辽宁方大的目标?除了参与西钢集团混改失败,以及方威所说的“期待回到家乡投资”的因素之外,这也与辽宁方大自身的版图扩张及资本市场诉求不无关系。

  辽宁方大是一家以炭素、钢铁、医药为主业,兼营矿山、房地产等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去年全年收入达677亿元,净利润近103亿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总资产达597亿元,净资产约269亿元,这一规模相当于10个东北制药。

  此前,辽宁方大核心布局仍在以方大炭素(600516.SH)、方大特钢(600507.SH)两大上市平台为核心的炭素、钢铁板块,医药板块布局不足,此前与东北制药的小打小闹并未形成稳定的投资布局。

  在医药领域,辽宁方大是有野心的,这可以从该公司官网发布的一篇文章中得以窥见。辽宁方大在今年6月25日发布的《奋进中的方大医药板块》中表示,其对医药板块的发展酝酿已久,近一年来发展迅猛,先后布局4家医院,并参与东北制药混改。辽宁方大还提到,未来5年将投入300亿元并购重组50家三级以上医院;未来10年,建立医药、医院、医护学校支撑的养生养老大健康产业。

  随后,并不缺钱的辽宁方大还分别与中国民生银行、兰州银行达成了300亿元、78亿元规模的战略合作,为后续版图扩张做准备。对于医药板块的发展目标,方威则提到,用五年时间实现上市、融资,再打造符合中国特色的养生养老大健康产业。

  如今,再次选择与东北制药牵手,转变角色成为混改参与者,并在成为控股股东后继续增持,进一步巩固控制权,很大程度上存在将医药板块发展成资本平台的意图。

  在此次发布的权益变动报告书中,辽宁方大还表示,未来12个月内根据业务发展需要,不排除通过二级市场或其他手段继续增持东北制药的可能性。但若后续继续增持,辽宁方大的空间或将受限,若超过30%则会触发要约收购义务,这对辽宁方大来说显然并无必要。

  新一届董事会多是外行?

  东北制药在通过定增完成混改第一步后,接下来的任务是,完善健全董事会治理结构,形成企业内部董事、战略投资者董事、专家独立董事三方面董事的合理化配置,建立有效制衡、市场化经营决策的规范化法人治理体系。

  界面新闻记者从东北制药方面了解到,公司也同步进行了隶属关系划转、管理层身份向市场化转变等调整。东药集团划入沈阳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沈阳产投),东北制药作为沈阳产投三级企业管理,不再作为市属企业管理;东北制药领导班子成员也退出市管企业领导人员序列,作为市场化、专业化的职业经理人,由公司董事会依法选聘管理。

  同时,随着辽宁方大成为第一大股东,东北制药也在6月28日召开董事会,完成董事会提前换届选举。7月18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新一届董事会任命决议:魏海军、黄成仁、敖新华、吴开华、韩波5人为董事,其中魏海军、黄成仁、敖新华由辽宁方大提名;王国栋、韩德民、姚辉、梁杰4人为独立董事,其中王国栋、韩德民、姚辉由辽宁方大提名。

  东北制药改选后的董事会 资料来源:Wind

  此次董事会换届完成后,辽宁方大通过实际支配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决定了公司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选任;根据有关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规定,第一大股东辽宁方大升级为公司控股股东,方威成为公司实控人。

  这也意味着东北制药由一家国资控制企业变身为一家民营控制企业。从这个角度看,东北制药混改力度要大于此前新华都和鱼跃医疗参与的云南白药控股混改(三方制衡,无控股方),新华都方面的陈发树则成为云南白药控股的法人和董事长。

  不过,在东北制药混改中,辽宁方大的方威此次并未成入选东北制药董事会成员,东北制药董事长则由辽宁方大提名的魏海军继续担任。自2013年起,魏海军就担任东北制药董事长,此前其还担任过东药集团董事长,此次其接受辽宁方大提名显然二者站在了统一战线上。

  但改选后的董事会结构似乎与东北制药所称的“合理化配置、有效制衡”的治理体系并不吻合。财经评论人宋清辉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东北制药目前的董事会结构无法起到制衡作用,而魏海军选择接受辽宁方大提名,可能是出于利益考虑,里面或有妥协的成分。

  界面新闻记者还注意到,董事会中有3名成员明显缺乏医药行业管理经验。新进入的黄成仁、敖新华均来自辽宁方大内部,其中黄成仁担任辽宁方大集团董事、副总裁,敖新华担任辽宁方大副总裁,吴开华现任担任东药集团一致行动人盛京金控的总经理,这三人履历中几乎均未涉足过医药领域;另一名董事韩波现任沈阳产投副总经理,天眼查信息显示其还在5家医药企业担任董事。

  也就是说,在实际拥有决策权限的董事会层面,仅有魏海军、韩波拥有一定的医药领域浸润基础,另外3名董事均为“外行人”。这对东北制药来说似乎并不是一个太好的信号。宋清辉认为,这对东北制药的发展会有负面影响,将有可能会出现外行指导内行的情况。

  目前来看,辽宁方大在入主后仅仅在东北制药管理层方面做出变动,但是二者如何实现良好对接,东北制药在“外行”属性居多的管理层领导下能否实现完全市场化经营和加速发展的第三步混改目标还难以确定。

  东北制药前景几何?

  辽宁方大对于此前的多次增持均表示系看好东北制药所从事行业的未来前景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但东北制药真是一家有前途的企业吗?

  东北制药的前身是始建于1946年的东北制药总厂,距今已有70多年历史。根据去年财报,公司主要业务覆盖化学制药、医药商业、医药工程和生物医药四大板块,其中化学制药板块下的原料药和制剂收入合计占到公司收入的60%以上,涉及10多个产品,20多个品规。

  从历史业绩来看,东北制药常年深陷亏损泥潭,反映公司主营业务盈利的扣非归母净利润自2011年连续六年亏损,净利润也呈现出极其不稳定的状态,盈利和亏损交叉波动,营收也并未保持稳定增长。

  东北制药业绩(亿元)和毛利率(%)情况 资料来源:Wind 界面新闻研究部

  同时,作为一家以原料药起家和核心的企业,东北制药的产品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最基础的环节,行业议价地位不高,决定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处于“微笑曲线”底部。数据显示,公司毛利率常年低于30%,这仅相当于化学制剂等下游企业毛利率的一半甚至更低,这背后则是公司产品不高的市场竞争力。

  如东北制药核心的原料药维生素C,国家药监局显示国内有14家企业生产,而中国药学会曾将其列入298个过度重复药品当中,供过于求导致价格常年低迷;在产能方面,公司在国内仅占据第三的位置,与国际巨头帝斯曼更是相差甚远。从核心的制剂产品看,抗感染药注射用磷霉素钠国内有15家企业、37个品种,适用于肾衰长期血透患者并发症的左卡尼汀注射液有13家企业、14个产品,用于治疗记忆减退等脑功能障碍的吡拉西坦片更是有上百家企业、332个产品,可见市场竞争激烈,而东北制药除了市占率达到70%的磷霉素钠之外,其他核心产品并无绝对优势。而公司也“不思进取”,常年啃老本几无新品上市。

  这必然导致东北制药盈利能力和盈利规模长期低迷,从财务数据上来看存在两大诱因,即高企的营业成本和快速增长的销售费用。以去年为例,公司营业成本达34.32亿元,占总成本的比重超过60%,而销售费用则大幅增长52%至11.22亿元,占收入的比重接近20%,严重侵蚀了公司利润空间。

  成本高企显然已成为制约东北制药未来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方威在此前的6月22日调研东北制药时表示,公司当前首要就是精细降本。

  此外,方威还提出要重视研发。这同样戳到东北制药痛处,近三公司研发投入占收入的平均比重仅有2.30%,去年研发投入约1.24亿元,与同期恒瑞医药17.59亿元的研发投入(占收入比12.71%)相比差距相当明显,这显然又是一家重营销、轻研发的典型企业。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自2016年后东北制药业绩出现好转。最近两年公司分别实现收入48.14亿元、56.7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约26%、18%;实现净利润0.24亿元、1.99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06%、400%;扣非归母净利润也在2017年扭亏,可谓大翻身。

  同时东北制药盈利能力也稍有提高,其毛利率在今年一季度突破40%,创下历史新高;公司还预计今年上半年将盈利1亿元-1.15亿元,同比增长152%-190%。市场有观点认为,东北制药业绩好转也是辽宁方大愿意参与到公司混改的重要因素。

  对于业绩翻倍增长的原因,东北制药多次提到受主导产品维生素C价格上涨的影响。据Wind数据,自2016年11月以来,受环保、部分企业停产限产、供需改善等影响,国产维生素C从30元/kg持续上涨至去年末的72.5元/kg,价格翻倍也使得东北制药业绩受益。

  2016年以来国产维生素C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Wind

  但自今年以来,维生素C已经从高位开始持续走低,目前已回落至2016年底35元/kg的价格水平。医药行业资深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这一行业仍处于产能过剩的状况,若无突发事件(如限产停产),未来价格或很难再出现反弹。

  这意味着,东北制药恐将无法持续受益于维生素C高景气度的行情,业绩翻倍增长将失去最为核心的一大保障。而东北制药则将今年4月份定增募集的8.26亿元净额全部用于维生素C生产线搬迁及智能化升级项目,随着行情消散,该项目的预期作用恐怕将大打折扣。

  除了未来前景不容乐观,东北制药留下的历史包袱也很多,如高居不下的负债水平,自2011年以来公司负债率常在70%左右,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已达77%。公司坏账风险也非常突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应收账款已增至20.03亿元,占同期净资产的77%,两年多的时间增长1.7倍,显示出公司资金管理能力薄弱。

  对于未来,方威曾表示,辽宁方大将在资金、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支持东北制药。但目前尚未看到更多的举措,沉疴已久、经营不佳的东北制药能借助这次混改焕发新生吗?

(责任编辑:关婧)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