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起,中金所联合中国期货业协会共同举办了首届“中金所杯”全国高校大学生金融期货及衍生品知识竞赛,465名优秀学子分获各个奖项。对于本届大赛,社会各界反响积极热烈,高校学子3万余人踊跃参与,大量优秀人才涌现,为期货市场选拔出了一批“青年后备军”,实现了“践行社会责任、普及金融知识、培育避险文化、优化发展环境、培育潜在人才”的活动宗旨。
本次竞赛共有来自全国730所高校的30744名学生报名参加,经过网络初赛和集中复赛,465名优秀学子脱颖而出,分获各个奖项。
本次竞赛组织突出三大特点:一是“严谨办赛”。先后组织3次命题会,发动40多名高校教授和行业专家参与命题,建立4000多道题的题库,反复筛选修改后组成28套试卷。集中竞赛全程参照期货从业资格考试流程,确保竞赛的公平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二是“普及促赛”。针对高校学生信息获取特点,双管齐下。在全国350多所高校投放海报、传单10多万张;在新华、腾讯、和讯等门户网站建立大赛专区;通过中金所官方微博、微信发布大赛动态、试题解析等30余篇,阅读人数超过11万,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三是“寓教于赛”。在网络大赛专区发布大量学习资料和热点问题解答,公布参考题库和发布例题解析,鼓励学生积极自学。发动组织40多家期货公司在全国70多所高校开展近130场培训活动,培训学生人次达2万多人,竞赛期间,各高校BBS、社区论坛,甚至百度知道,都出现了关于竞赛试题和衍生品问题的热烈讨论,形成了知识普及与竞赛活动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
本次竞赛的“认证效应”已经初显,30多家证券、基金、期货等金融机构对获奖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随着知识竞赛内容和组织形式的不断完善,社会影响力和行业权威性还将不断提高,从而推动高校金融衍生品学科建设和专业教育更加贴近市场需要,实现良性互动。
中金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竞赛的成功举办为今后持续开展奠定了基础。下一步,中金所争取将之打造成全国高校和金融期货行业内的品牌活动,逐步得到社会公认,使之成为金融衍生品领域人才评价和认证标准之一,为整个行业打造一个长期性的“人才工作”。中金所将率先示范,将竞赛举办与人才选拔相结合,打破学历、学校、专业等常规壁垒,从竞赛获胜者中择优招募人才。
一方面,中金所将认真总结首届知识竞赛经验,积极推动金融衍生品行业职业教育,与高校教育形成良性互动。加快构建金融衍生品学院,聚天下英才而教之。充分整合学界、业界资源,开发更多投资者教育产品和专业学习资料,加快建设网络培训平台,满足社会公众,尤其是高校学子多元化的学习需要。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办学导向,把提高能力作为办学目标,把校企合作作为办学制度,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根本,努力提高金融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人才培养水平,实现从技能培训到竞赛认证,再到岗位实践,最终入职从业的完整“人才培养链”。
另一方面,中金所将加大对高校金融衍生品学科建设的支持,增强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力度,践行社会责任。针对目前高校金融期货与衍生品学科建设尚不健全的问题,交易所将综合考虑地域分布、专业能力及竞赛表现等因素,积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与重点高校展开合作。此外,计划支持高校设立“讲席教授”,对专业能力强、社会影响力大的学科带头人提供研究经费支持,以吸引一流学者,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科发展。
- 【活动纪实】践行社会责任 探索人才培养
- 【师生感言】加强学术界与期货行业交流 有利专业人才培养
- 成思危:端正态度 积极推进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
- 中金所董事长张慎峰:打造金融期货市场人才高地
- 期货业协会会长刘志超:三方面积极推动衍生品行业创新发展
- 中国期货业协会秘书长李强:培养金融衍生品人才是当务之急
- 上海期货同业公会会长徐凌:选拔人才人三标准为职业敬业专业
- 南华期货总经理罗旭峰:人才培养要以市场导向为核心
- 中粮期货总经理黄辉:“中金所杯”体现了社会责任至上的理念
- 上海交大高金院副院长朱宁:金融衍生品人才培养要有长远眼光
- 厦门大学金融工程教授郑振龙:选择专业和职业一定要有远见
- 法国巴黎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年轻人需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 信诚基金总经理王俊峰:股指期货能够平滑基金波动
- 广发证券资管总经理傅竹:从事金融衍生品需对市场有敬畏之心
- 上海重阳投资总裁王庆:实际工作能力是衡量人才的标准
- ·主办方: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 中国期货业协会
- ·技术服务支持:ATA
- ·战略合作:中国经济网
- ·参赛对象:全国(含港、澳、台地区)及北美地区(美国、加拿大)的大学全日制在校学生
- ·参赛方式:个人参赛
- ·竞赛官网:http://www.futurescontest.com
- ·活动宗旨:普及金融知识,培育避险文化,优化发展环境,培养潜在人才
·竞赛流程:
·网上注册报名:2014年10月17日至11月23日
·网上竞赛开始:2014年11月19日至11月23日
·初赛:网上竞赛(2014年11月19日-23日)
·复赛:集中竞赛(2014年12月14日)
·【报名流程】登陆竞赛网站->注册申请->阅读并确认《参赛须知》->填写个人信息->获取参赛账号->待11月19日至11月23日登陆参与竞赛。
·【报名资格】本次竞赛面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全日制在校学生,包括(硕博)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不含在职生。如您不符合报名条件,请勿报名注册。
·【网上竞赛】题量为60题,总计100分;其中单选题30题,每题2分;多选题10题,每题2分;判断题20题,每题1分。竞赛总用时为50分钟。
·【成绩发布】2014年11月28日参赛者可登陆竞赛官网查询初赛成绩,以及是否入围进入复赛集中竞赛。
·【集中竞赛】复赛入围者可登陆竞赛官网打印《准考证》。必须携带《准考证》、身份证、学生证,才能参加考试。复赛集中竞赛安排在2014年12月14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