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2014年专题 > 第二届中金所大学生金融及衍生品知识竞赛 > 热点问题面对面  > 正文
中经搜索

美股连年“走牛”的启示

2014年11月06日 11:3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14-1-20 人民日报

  (作者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董事长 )

  面对中国股市持续低迷的现状,充分研究和借鉴美国股市的成功经验,深刻反省自身不足,定能找出困扰中国股市的症结所在

  近期,中美经济与股市表现的对比成为热门话题。不少人认为,美国作为前次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经济熊冠全球,股市却牛冠全球,而中国敲相反,好像二者都出现了匪夷所思的“股市与经济基本面背离”的状况。中美股市的巨大反差令人深思,美国股市持续上涨的深层次原因更值得探寻。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准确认识和把握我国股市运行情况。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股市一枝独秀,主要原因有以下六方面:

  原因一:美国宏观经济整体复苏,持续向好

  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判断股市的投资价值脱离不了宏观经济的表现。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美国经济自2007年12月步入衰退,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恢复增长,走上复苏之路。目前,美国经济多项指标向好,复苏迹象明显加快。2013第三季度美国GDP增速为2.8%,高于过去三个季度的水平;2013第四季度GDP数据还未正式公布,但今年1月13日美银美林将其对美国2013年第四季度GDP增速预估从2.1%上修至3.5%。考虑到增速的稳步回升和美国经济的巨大体量,美国经济的复苏非常稳剑

  原因二:流动性充裕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产业业绩

  2008年11月至2012年底,美联储先后推出了四轮量化宽松政策,将联邦基金利率调降至0%—0.25%区间,以此降低金融市场上的借贷成本,增加市场流动性,刺激经济发展。一方面,部分流动性进入了股市,直接给股市带来增量资金,推高市场走势;另一方面,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成功降低了市场长期利率,使美国企业的借贷成本下降。

  原因三:高科技和新兴产业表现抢眼,助推股市上涨

  美国股市呈现典型的高科技和新兴产业驱动特点。从行业结构上看,代表高新技术产业的信息技术行业在美国的道琼斯指数、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100指数中均是权重最大的行业,权重占比分别达到19%、18%和55%。如此高的权重占比,使得美国股市主要指数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而不断挑战新高。全球知名的高科技和网络企业,如苹果、谷歌、微软、IBM、亚马逊、甲骨文和Facebook等均位于各指数最大权重股之列,其他领域的技术创新,如清洁能源页岩气的开采开发技术突破等都为美国经济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正是以科技革命等为代表的股票品种走强表现,推动了美股稳健上涨。

  原因四:超低利率反衬股市投资价值,大大提升股市吸引力

  影响股票市场的种种因素中,最敏感的是金融因素。在金融因素中,利率变动对股市的影响又最为直接和迅速。金融危机后,美国推行低利率货币政策,联邦基准利率从2007年的5.02%快速下降到2008年的1.92%、2009年的0.16%。此后一直维持在低位。2013年12月份,联邦基准利率为0.07%。而美国完全市朝的利率环境等因素,让市场上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宽松而有序地发展,收益率紧紧贴合市躇准利率。相比固定收益类资产,美国股市的收益率显得更加有吸引力。大大高于固定收益类资产的股息率,让投资者感受了股票的投资价值,更加坚定了持股信心,资金源源不断流入股市便顺理成章。

  原因五:风险管理工具的广泛应用增强了持股信心,吸引了长期资金入市

  围绕股票现货市场,美国构建了完整的股票衍生品市场,包括股票和指数的期货与期权产品。股票和指数期货与期权产品是风险对冲和管理工具,用于现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在美国市场,机构投资者占主导地位,401K养老金等长线投资机构有能力和实力灵活应用各种衍生品工具,为手中的现货股票持仓进行风险对冲,客观上增强了持股信心。相比之下,我国金融期货与衍生品市场发展还很不充分,各类机构投资者参与使用程度有限,需要加快金融期货市场发展,积极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风险管理工具与服务。

  原因六:规范的市场运作机制,增强股市财富效应

  美国市场规范透明、监管严格、执法高效,是迄今为止最完善的股票市常其中一些制度安排显得格外重要:

  包容性、低门槛的注册制上市机制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优秀上市资源;严格的退市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广泛的、持续的决定性作用;监管严格,执法高效,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增强市场公平公正;完善的投资者回报机制,强化现金分红。

  美国股市从投资者避之唯恐不及的金融危机重灾区,到再次成为大家趋之若鹜的投资天堂,其背后的原因值得分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面对中国股市持续低迷的现状,充分研究和借鉴美国股市的成功经验,深刻反省自身不足,定能找出困扰中国股市的症结所在。


(责任编辑: 宋沅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