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末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升至3%

2012年10月10日 16:37   来源:中国证券报   

    在经历了民间借贷危机之后,今年温州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中国证券报记者8日从温州市有关部门获得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温州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3%,比年初上升1.64个百分点,比7月上升0.1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6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加7.1倍。温州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已连续12个月上升,创10年来的新高。

    不良率持续攀升

    来自温州市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温州市银行业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206.78亿元,比年初增加119.8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3%,比年初上升1.64个百分点,而去年8月的不良率仅为0.37%。

    目前温州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330家,是浙江省银行业机构种类最齐全、网点数量最多的地级市之一。今年温州市银行业资产质量下滑明显。历史数据显示,去年温州曾是全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最低的地级市,但到今年2月末,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至1.74%,3月末、4月末、5月末和6月末分别为1.99%、2.27%、2.43%和2.69%。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南方某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温州的不良贷款率高达9.09%,环比上升1.21个百分点,比年初上升6.67个百分点。另一家南方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8月末在温州的不良贷款率为7.57%,环比回落0.08个百分点,但仍比年初上升4.06个百分点。

    温州市发改委人士表示,温州存在的问题表面上是高利贷化以及民间资本“热钱”化,但实质是实体经济空心化。一是大量企业面临生存困境,二是大量做实体经济的企业从实业平台取得的融资流向非实体经济领域,三是民间资本游离实体经济而成为炒资产的游资和“热钱”,四是企业精英大量移民或外迁。

    浙江省银监局今年上半年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浙江局部地区受产业空心化和资本虚拟化趋势影响,民间借贷相关信用违约风险正向银行体系蔓延。在接受调查的170家涉及银行授信的温州地区企业中,因介入产能过剩行业和房地产等投资投机领域、涉足民间借贷等导致信贷资金出现风险的超过70%,其中90%的贷款处于不良状态。

    专家建议尽快重组问题企业

    业内人士称,在去年银根收紧的情况下,浙江地区不少企业通过民间借贷甚至高利贷融资,民间融资利率节节攀升。同时,房地产调控力度不减,房价走低。多种因素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负债成本上升,传导到金融体系的具体表现就是今年新增不良贷款持续上升,而温州民企之间庞大的互保圈加剧了这一风险。

    通常,浙江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可抵押物较少,而银行为了控制信贷风险,要求借款企业追加担保单位或企业法人、自然人无限连带责任担保。这种曾备受推崇的风险控制模式已引发多米诺骨牌式的效应。

    温州某担保公司负责人表示,在经济形势较好时,企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互保与联保能有效地防控风险,但在目前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下,税收、原料价格、用工成本等都可能成为压倒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进而传染互保、联保链条上的所有企业。

    金融专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兼职教授赵庆明认为,应尽快对温州的问题企业进行资产重组,以减轻它们对银行和互保圈上其他企业的压力。银行应对企业的还贷能力进行有效评估,不能盲目依赖互保、联保方式。对于温州实体经济空心化的问题,当前应进一步落实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和“新36条”的相关政策,大力推动企业“走出去”,缓解中小企业困境,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

    

(责任编辑:朱丹)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