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间不宜长期封闭
|
|
|
|
|
|
随着天气逐渐转热,市民们陆续开始使用空调。有关专家提醒,夏季是使用空调频率极高的季节,也是空调病的高发季节。据介绍,空调中含有细菌、霉菌、螨虫等多种使人生病的物质,其中的“军团菌”引起的“军团脖近年来引起世界各地专家的高度重视,虽然“军团脖在沪上并不普遍,一年仅有几例,但仍应注意防范。
空调蒸发器是病菌温床
空调在使用一年后,会出现制冷效果差、出风量下降等问题。人长时间逗留在空调房间容易出现乏力、免疫力下降等症状。专家认为,这些现象,大都是由于空调机蒸发器和冷凝器上积存的细菌、灰尘、烟尘和油气所致。
家用空调送出冷或热风的同时,室内的尘埃、细菌会被大量吸入,一般市民认为只要每年清洗空调过滤网就可安枕无忧,但问题是空调过滤网只能阻挡大的尘埃,80%以上的细菌进入空调内部,空调蒸发器由于冷热交换产生水汽,湿度接近100%,停机后也会继续保持相当长的时间。这样的相对湿度条件使病菌得以成倍繁殖,室内病菌密度由此不断提高,到达一定数量,就会使人致玻
病菌中危害最突出的军团菌适宜的滋生繁衍环境温度在20℃~35℃,相对湿度在75%~100%,而在湿度100%温度31℃-36℃时可长期存活。家用空调的蒸发器恰恰为军团菌滋生繁衍提供了适宜环境。
空调房间不宜长期封闭
空调中积聚的污染物主要有细菌、病菌、颗粒物、真菌、螨虫、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因为室内的温度适宜,病原体在空调机内大量繁殖,随空调气流的循环,被送到室内的每个角落。人如长时间呆在空调室内,就会感到头晕、乏力、免疫力下降,严重者甚至会罹患呼吸道等疾病,即“空调脖。
由于空调房间相对封闭,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很适合致病性微生物尤其是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如果不定期或从不清洗滤尘网、通风系统的风管,空调一开,滤尘网上的病菌和灰尘就会吹出来,人吸入后沉积在呼吸道中或附在人体皮肤上,从而产生皮肤瘙痒、鼻塞、打喷嚏、哮喘等不适。不少市民还认为,只要把过滤网罩清洗一下,就算洗过空调了。其实,清洗空调主要是洗热交换器(即蒸发器与冷凝器),最好由专业的技术人员以专用设备、专用空调清洗剂进行清洗。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消灭病原体的目的。而且,清洗后的空调,制冷效果更好,又能减少空气污染。
空调细菌易引发空调肺炎
空调内的病菌积累到一定程度容易引发空调肺炎。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经呼吸道吸入人体。夏末秋初是军团病高发季节,尤其是在配备有空调的现代化环境里。其中,“军团杆菌”肺炎潜伏期在2天至20天不等。军团病初起症状和普通肺炎没什么两样,有点像感冒,发烧、咳嗽,继而出现胸痛、呼吸困难。但比普通肺炎更为凶险的是,军团菌还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进行侵害,患者会出现意识模糊、嗜睡等情况。军团菌也对消化系统有损害,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此外军团菌还侵害肾脏,患者会出现血尿。
老人:空调肺炎高危人群
家用空调中囤积的霉菌、螨虫会诱发哮喘,已得到敏感体质人群的重视,由于儿童过敏体质较多,所以,空调室内环境污染危害的保护对象往往是儿童或哮喘病人。其实,老人比儿童更容易受到空调肺炎的侵袭。
调查发现,家庭中的旧空调往往是在父母或老人房间里。旧空调不仅能效差,而且细菌繁衍更是十分厉害,其蒸发器的翅片缝隙往往已被污染物挤满,细菌量很大。因此,最易感人群通常为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自身免疫能力降低,同时可能伴有多种慢性疾病,病情比较难控制。提醒广大市民,为了关爱老人,请不要让年纪大的人用旧空调,旧空调不仅耗电多,而且潜藏多种病菌,越旧的空调,潜在的危害越大。
及时更换空调防空调肺炎
空调蒸发器是病菌的主要滋生地,空调专家认为对于蒸发器这个病菌温床,安全的杀灭办法目前也有限,除了定期通风,最好定期清洗蒸发器,或提高过滤网密度。不少空调专家表示,拆洗蒸发器比组装一台空调还复杂,至于提高过滤网密度,空调效率会大打折扣。对于使用年限过长的空调而言,空调专家认为已经是低效高耗,不如及时更换。
在使用空调期间,一定要注意开窗通风,绝不能总把窗户密闭;不要24小时开空调,晚上或上班时可以关上;不要24小时关闭窗户;温度不要调得过低,和室外温差不要低于7℃;地毯、床单、沙发罩等要经常清洗。
无论单位和家庭,如果发现有空调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
|
|
来源:新民晚报 |
相关新闻 |
|
|
|
|
|
|
|
|
热点新闻 |
|
|
|
|
频道精选 |
|
|
|
|
财富世界 |
|
|
|
|
|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089、8085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