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消费 > 消费高招对对碰 >  > 正文
 
反季节水果知多少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08月01日 12:59
    时下,常常在市面上看到过去只有在秋天才能见到的水果,就是“反季节水果”。不少市面上出售的反季节水果,外观黄亮、个头又大的香蕉,吃起来却是生的;硕大的草莓吃起来却没有草莓味……

    何谓反季节水果

    反季节水果原本是指在温室里利用高科技手段栽培出来的品种。反季节水果并不是靠使用激素长出来的,主要是通过采用大棚设施,提高室温等手段,改变生长环境,从而让植物的成熟季节提前。

    但是,果农为了便于水果的贮藏和运输,往往把接近成熟的水果提前采摘下来,销售前再用乙烯将它们催熟。水果在自然成熟的过程中,香蕉、柿子、苹果、猕猴桃一类的呼吸跃变型水果,本身就会释放出少量的乙烯来使果实成熟,对人体无害。但是用人工催熟的方法,所用的乙烯必须是微量的。

    由于使用催熟剂的水果可以提前上市卖个好价钱,导致目前市面上催熟的反季节水果泛滥。如果使用过量的乙烯把未熟的青果催熟,食用后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激素过量危害大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和水果等种植业中应用较多,一株果树从幼苗到成熟,最多使用十几种激素。这些激素可以促进果实发育、生长和催熟,同时还具有增加果实产量的作用。使用激素后可增产约20%左右,使坐果率增加、果实增大。只要方法适当,剂量适度,使用激素也不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

    但是,有些草莓中间有空心,体形硕大且不规则,一般是激素过量所致。草莓用了催熟剂或其他激素类药后,生长期变短,颜色更新鲜,但果味却变淡了。有的为了让香蕉表皮变得嫩黄好看,用二氧化硫来催熟,果肉吃上去很生硬,毫无甜味。有些西瓜的表皮条纹不均匀,切开后瓜瓤特别鲜艳,可瓜子却是白色的,吃完嘴里有异味。

    更有甚者,将没有成熟的青葡萄放入稀释液中浸湿,过一两天青葡萄就变成“熟透”了的紫葡萄。这种浸泡法是唯利是图的不法商贩和果农最常用的手法。用催熟剂催熟的水果,果实表面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但水果内在的品质并没有改变,达不到水果应有的丰富营养。由于含糖量低,吃起来没有水果味,果汁水分也较少。

    很多“整容”水果中含有过量的激素,吃了这种“激素水果”后,会使女童性早熟,女孩子的乳房变大、月经初潮提早;男性性特征不明显;妇女更年期紊乱。近年来儿童性早熟现象突出,患儿就诊比例越来越大。这些性早熟患儿与摄入激素类食品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这种水果一定要少吃或不吃。在无法辨别时,吃水果前一定要清洗干净。

    反季水果鉴别法

    专家建议消费者尽量少买反季水果,应当多买时令水果。时令水果在自然环境中长熟,不用催熟剂,存储时也不用过多防腐剂,食用时相对放心一些。如果确需购买反季水果,首先要查看水果的外形、颜色,进行仔细挑选。

    经过催熟的果实虽然呈现出成熟的外貌,但是果实的皮或其他方面还会有不成熟的感觉。比如:自然成熟的西瓜,由于光照充足,瓜皮花色深亮,条纹清晰,瓜蒂老结;催熟的瓜皮颜色鲜嫩,条纹浅淡,瓜蒂发青。

    其次,通过闻水果的气味来辨别。自然成熟的水果,大多在表皮上能闻到一种果香味;催熟的水果不仅没有果香味,甚至还有异味。例如:催得过熟的香蕉能闻得出一种发酵气息;注了水的西瓜能闻得出自来水的漂白粉味……

    再有,催熟的水果有个明显特征,就是分量重。同一品种大小相同的水果,催熟的、注水的水果同自然成熟的水果相比要重很多,很容易识别。

    
 
来源:新民晚报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频道精选
 财经业内人士认为:股市下半年纠错性上扬可期
 产业深圳万人团购房活动过火 报名网站数次瘫痪  国际西方媒体妄指中国发动"货币战争" 我回应
 评论天士力丹参滴丸存在毒副作用?
 科教"神七"发射时间:首选25日晚9时10分左右  娱乐巩俐入新加坡国籍 娱乐公司欲5000万签刘翔
 视频共赢奥运--便宜坊让北京老字号更快更高更强  互动专题:记录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们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089、8085

数据载入中...
搜索:
商务进行时


理财进行时
·
·
·
·
消费无极限
·
·
·
·
法眼观天下
·
·
·
·
·
·
财经风景线
·
·
·
·
24小时排行
·
·
·
·
·
近期专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