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知识:认清数码相机"伪防抖"消费陷阱 消费资讯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财经频道 > 消费 > 消费资讯 > 正文
 
数码知识:认清数码相机"伪防抖"消费陷阱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03月19日 10:31
TeddyBear

    目前在数码相机市场中,“防抖”已经成为一个“业界标准”名词,无论是口袋中的卡片DC,还是专业的数码单反产品,无时无刻离不开防抖。但是,市面上存在着太多的防抖概念和防抖名词,让消费者无法分清楚哪些才是真正的光学防抖。通过本文的阅读,您可以了解什么是伪防抖数码相机,买到真正称心如意的好机型。

    为什么会发生抖动

    拍摄抖动的产生,主要还是由于人本身而引起的。而人的手抖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人体存在脉搏,脉搏的跳动会影响人手持相机的稳定性,即使在有依靠物的情况下,人手依然无法避免地“制造”出震动。另一方面,个人的持机姿势也是影响手震的另一重要原因,有没有采用正确的持机姿势,双手还是单手持机,身体有没有用支撑物,都会对震动的程度高低产生一定的影响。

    安全快门速度:

    那究竟是不是一旦产生了抖动,就会对画面的清晰度产生影响呢?经过研究表明,在拍摄一幅照片的时候,存在着一个与当前相机焦距有关的,被称为“安全快门速度”的参数。所谓安全快门的意思就是说只要快门速度能快于安全快门值,震动对于照片清晰度的影响已经是非常微弱的,基本可以忽略了

    下面,就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各种防抖系统的原理和优缺点。

    光学防抖:

    光学防抖是目前最被公众所认可的一种防抖技术,它通过可移动式的部件,对发生手震的光路进行补偿,从而实现减轻照片模糊的效果。目前光学防抖技术分为两大派别,分别是以广大镜头厂商为代表的镜片移动式光学防抖,和新兴电子厂商为代表的CCD移动式光学防抖。但由于光学防抖需要运用额外的部件实现,从而也导致光学防抖系统成本高居不下,搭载光学防抖系统的机型市场售价依然还是较贵。

    镜片移动式光学防抖:世界上首款用于民用相机的光学防抖系统是由佳能开发的,它主要是通过镜片的运动来补偿相机的晃动。在佳能的防抖镜头中,都装有陀螺传感器,它可以准确的检测到手的振动,并把它转化为电信号,经过镜头内置的计算机处理之后,控制一组修正光学部件作与胶片或CCD平面平行的移动,抵消由于手震引起的成像光线偏移。这个系统能够有效地改善手持拍摄的效果。

    在过去,IS镜头允许您使用比理论上低2级的快门速度,而随着这种技术不断的发展,目前已经可以使用比理论快门低3级的快门速度。

    感光元件移动式光学防抖(CCD防抖):

    由于镜片移动式光学防抖在生产技术和成本方面较高,所以部分在光学技术积累方面并不充足的厂商,开发出了感光元件移动式光学防抖(CCD防抖)系统。这种技术是随着数码相机的出现而出现的,因为其原理决定胶片机不可能以这种方式做到防抖。这也是为什么最早的防抖大家佳能、尼康到现在都选择镜头防抖的原因。

    所谓电子防抖,就是说防抖的全过程都没有任何元部件的辅助和参与,依靠数字处理的技术去实现的防抖,当前电子防抖主要有通过提高相机感光度(ISO)而实现的“自然防抖”和通过像素补偿或其他运算方式而实现的“数码防抖”两大种类。

    自然防抖,即为ISO防抖。其研究方向在于通过真正的电子方式实现。即提高ISO,提高快门速度达到防抖。
 
共(2)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 页  
来源:市场报
相关新闻
 ·全球数码相机市场每年将增长15%至20% ·高像素成主流 千万像素数码相机渐升温
 ·像素逐渐攀升 中国数码相机市场正逐步走向成熟 ·千万像素数码相机升温 价格下调、留意配件配置
 ·高像素成主流 千万像素数码相机渐升温 ·真金打造 Minox纯金数码相机
 ·卡片相机将退出市场? 数码相机市场遭遇传言门 ·06年全球数码相机供货增加21% 单反保持旺盛...
 ·报告称2006年全球数码相机供货增加21% ·购机应有的放矢 2007五大数码相机热门技术盘点
   请发表您的看法  目前已经有条评论
  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经济网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经济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经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新闻跟帖管理员反映。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频道精选
 财经业内人士认为:股市下半年纠错性上扬可期
 产业深圳万人团购房活动过火 报名网站数次瘫痪  国际西方媒体妄指中国发动"货币战争" 我回应
 评论天士力丹参滴丸存在毒副作用?
 科教"神七"发射时间:首选25日晚9时10分左右  娱乐巩俐入新加坡国籍 娱乐公司欲5000万签刘翔
 视频共赢奥运--便宜坊让北京老字号更快更高更强  互动专题:记录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们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089、8085

搜索:
理财进行时
·
·
·
·
消费无极限
·
·
·
·
法眼观天下
·
·
·
·
·
·
财经风景线
·
·
·
·
24小时排行
·
·
·
·
·
近期专题
·
·
·
   

关于经济日报社 - 关于中国经济网 - 网站大事记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