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融证券 > 消费 > 消费资讯 > 正文
中经搜索

腾讯视频出品首部微博剧《男左女右》

2011年08月19日 11:31   来源:千龙网   
·机构预测明日大盘走势
·独家:每日A股数据精粹
·析中国龙投资组合样本
·股市实时行情数据一览
·每日股市交易提示一览
·证券报纸每日机构荐股
·火车实名购票断了黄牛财路
·广发基金:五大行业浮现机会
·虫草价疯狂 何以超黄金
·九国评级遭降 欧债危机升级
·泰康人寿保费首现负增长
·农超对接"平价蔬果"上市
·中信证券去年净利125亿
·基金实时行情资讯一览
·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排行
·财经各类知识技巧汇总
·证券机构分析文章一览
·证券分析师看市有话说
·理财师解读理财那些事

    8月18日,记者获悉,腾讯视频与观池联合出品的首部微博娱乐互动情景剧《男左女右》正式上线发布,并将陆续在腾讯视频独家首播。《男左女右》代表着腾讯视频出品战略开始落地并将持续向用户输出原创精彩视频内容。

    据了解,该剧以微博作为创作背景,视频、微博作为传播载体,加上从微博中汲取最新鲜的素材和灵感,让《男左女右》充分展现当代年轻人的微生活观。在内容上创新采用当下最流行的社交产品微博作为贯穿全剧的故事线索,而微博在剧中既是事后沉淀,又是精彩段落的收尾,更是本剧传播的核心载体之一。腾讯视频与腾讯微博的联动,开启了视频社交化运营与用户体验的全新模式,引领了视频行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腾讯出品:视频精品战略

    腾讯视频自今年3月推出之后,短短几个月时间便步入国内视频行业第一阵营,丰富的视频内容构建和精细化的运营体验是重要基础。在内容上,除了热门影视剧采买外,以“腾讯出品”作为标签的精品原创视频内容也是夺人眼球的重要项目。

    在视频内容同质化的大环境下,借出品战略打造差异化内容是视频网站标新立异的重要手段。而在内容差异化构架方面,腾讯视频重磅推出腾讯出品战略,以原创内容为核心,辅助原创节目、自制网剧、微电影、短片大赛/扶持计划四大引擎保驾护航。《男左女右》出品与独家首播,意味着腾讯视频出品战略已经扬帆起航。

    引领视频社交化趋势

    除去内容上的标新立异之外,腾讯视频在运营上更是匠心独运,《新还珠格格》、《新水浒传》在“大剧精细化运营”的策略下都取得了短期点播破亿的成绩。《男左女右》在微博众包创意、剧本选材和视频社交化运营与体验等方面的尝试,则充分体现了腾讯视频在社交化运营方面的前瞻性。

    腾讯公司在线视频部总经理刘春宁向记者表示:“我也是个微博控,我在上微博的过程中发现,视频内容的微博式、社交化分享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行为,而微博剧《男左女右》正是身兼视频和微博这两大互联网应用于一身,腾讯微博2亿多的用户,为《男左女右》的最大化传播提供了基础。”

    跨界、融合提供全新营销契机

    业界分析人士指出:微博剧《男左女右》在腾讯视频平台的独家首播,借助微博社交平台的全方位融入,将为广告主提供新的营销契机,全方位满足广告主在品牌曝光、社交互动等方面的多维需求,观池、腾讯视频、腾讯微博的全方位合作,也意味着传统影视内容的跨界创意、投拍与融合已经成为行业大趋势。

(责任编辑:张元缘)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要闻导读
  • ·最高人民法院明确企业资不抵债认定标准
  • ·国务院出台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
  • ·北京上海等地黄金周楼市惨淡 购房者仍选择观望
  • ·十一黄金周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达6962亿
  • ·前三季A股半数散户亏超30% IPO融资致股灾来临
  • ·惠誉国际下调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
  • ·[财经名博秀] 马云收雅虎最大障碍是政治因素
  • ·辞职员工曝GUCCI门店虐待员工致多名孕妇流产(图)
  • ·不知不觉成“卡奴” 信用卡有多少收费不为人知
  • ·月入2万的保险营销员的一天 客户是“泡”出来的
  • ·合作专栏】纺织服装板块上市公司周周看
  • ·CE大本赢(软件说明&下载)  银行T+0理财品受青睐
  •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