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经频道 > 债券 > 交易所债市 > 正文
中经搜索

买盘不继 中长期国债冲高回落

2008年09月05日 08:26   来源:中国证券报   札记
·机构预测明日大盘走势
·独家:每日A股数据精粹
·析中国龙投资组合样本
·股市实时行情数据一览
·每日股市交易提示一览
·证券报纸每日机构荐股
·火车实名购票断了黄牛财路
·广发基金:五大行业浮现机会
·虫草价疯狂 何以超黄金
·九国评级遭降 欧债危机升级
·泰康人寿保费首现负增长
·农超对接"平价蔬果"上市
·中信证券去年净利125亿
·基金实时行情资讯一览
·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排行
·财经各类知识技巧汇总
·证券机构分析文章一览
·证券分析师看市有话说
·理财师解读理财那些事
    周四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宽裕局面不改,在3年央票依然没有恢复发行的情况下,债券买盘逐渐不继,导致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出现技术性冲高回落。交易所债市火暴行情依然在继续,万科公司债50倍的申购倍数以及08中粮债上市首日即溢价超过3元,都是债券市场非常罕见的情景。

    昨日银行间市场现券交易有所降温,双边卖价被点20余笔,以央票、金融债和中期票据为主;双边买价也有10来笔被点,其中近期领涨市场的中长期国债出现技术性回调,080005(4.6年)、080007(6.7年)和080010(9.8年)分别在3.89%、4.04%和4.12%的买价被点,标志着本轮行情可能暂告一段落。相对而言,国债、金融债和央票收益率已基本到位,而中期票据在收益率上显现出一定优势,有望继续保持一定热度。近期3年央票的迟迟没有发行,打乱了许多机构近期的资产配置计划,在基本面的支撑下,债券供求的短暂失衡催生了本次行情。不过随着大量公司债券的即将推出和本月中下旬两支中长期国债的发行,该局面可望得到短暂缓解。

    本轮收益率下跌的极限位置在哪里?笔者认为在下一阶段,有以下几个因素制约着债券收益率的进一步下跌:其一,4.06%的1年央票收益率在短期内下调的概率很小,以此为依托,3年金融债4.30%和5年金融债4.50%的收益率水平,应该是短期行情发展的一个理论极限;其二,虽然基本面已经有了很大好转,但是只要不降息,银行的负债成本就不会减少,17.5%的准备金的低收益,也需要其他高收益的资产来弥补,收益率下跌过多难以得到银行类机构的认可;其三,在通胀阴影完全消退前,央行的货币政策还是会保持相当的从紧力度,不可过分乐观;其四,每年的四季度都是债市的相对淡季,因为四季度资金面一般都不会很宽裕,各家机构的投资目标也已基本完成,而债券供给又相对比较充足。基于以上几点,债市可能将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要闻导读
  • ·最高人民法院明确企业资不抵债认定标准
  • ·国务院出台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
  • ·北京上海等地黄金周楼市惨淡 购房者仍选择观望
  • ·十一黄金周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达6962亿
  • ·前三季A股半数散户亏超30% IPO融资致股灾来临
  • ·惠誉国际下调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
  • ·[财经名博秀] 马云收雅虎最大障碍是政治因素
  • ·辞职员工曝GUCCI门店虐待员工致多名孕妇流产(图)
  • ·不知不觉成“卡奴” 信用卡有多少收费不为人知
  • ·月入2万的保险营销员的一天 客户是“泡”出来的
  • ·合作专栏】纺织服装板块上市公司周周看
  • ·CE大本赢(软件说明&下载)  银行T+0理财品受青睐
  •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