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忠:人民币升值不能颠覆香港联系汇率 债券滚动报道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财经频道 > 债券 > 债券滚动报道 > 正文
 
谢国忠:人民币升值不能颠覆香港联系汇率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12月06日 11:52
谢国忠
    港元钉住美元很可能继续维持超过10年,对赌港元汇率制度另一种走向,可能会导致失败的结局。

    人民币的币值正在不断逼近港元:人民币兑美元官方汇率为7.84,而港元兑美元则仍然钉在7.8,在广东一些城市,港元兑人民币的非官方汇率已经是1。

    这件事情引起了金融市场和媒体的关注,一些人认为这将导致港元由钉住美元转而钉住人民币。

    但我相信港元钉住美元还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这是因为目前的港元是可自由兑换货币,而人民币不是,如果港元钉住人民币,那么外汇交易商考虑问题的角度将从港元转向人民币,这要么导致这种新的联系汇率制度失败,要么迫使人民币也转变成可兑换的货币。为此,想让港元钉住人民币是很困难的事情。我相信,即使人民币兑美元的比率跌破7.8,港元也仍会在7.8的水平上继续钉住美元。

    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港经济可能出现人民币和港元两种货币的流通。未来的情形或许是人民币稳步地赢得市场的份额,港元仍然钉住美元但会逐渐淡出。如果真要港币钉住人民币出现,唯一可能在于人民币变成自由可兑换货币。我相信人民币要取代港元可能需要20年的时间。

    游资的预期与代价

    港元在7.8的水平上钉住美元是自1984年以来的事情了,如果投资者预期这一制度继续维持,那么他们将会要求港元利率与美元利率保持一致。历史地看,港元3月期银行间利率(hibor)长期比伦敦市场上的美元同类利率(libor)高25个基点,这是投资者对联系汇率制度瓦解和港元贬值有微弱担忧的表现,相当于信赖联系汇率制度的风险贴水。当一些关系紧张时,风险贴水会快速上升,如在1998年,这个贴水平均就达291个基点,因为投资者认为,经济紧缩的压力会诱使香港政府通过贬值来刺激经济增长。

    而自2004年中国开始实施人民币升值以来,hibor和libor的利率差别开始倒转,很多对冲基金相信港元会跟随人民币的步伐升值,由于人民币仍是不可自由兑换,一些基金买入港元作为替代。它们愿意接受较低的利率以便从港元升值上获利。这些流动性的注入导致香港资产和股票市场开始繁荣。

    全球对于中国内地经济的热情也进一步提高了香港的流动性,大量国际资金进入香港购买在港上市的内地新股,并最终购得500亿美元新股,但这些资金的规模远高于此。于是,没能买到新股的资金常常留在香港购买二级市场的股票。

    这种流动性的过剩使得香港的资产价格高涨。目前豪宅的租金收益只有3.5%,持续低于5.25%的美元存款利率,只要市场继续预期美元升值,他们就会愿意持有昂贵的港元资产。

    联系汇率将维持10年以上

    1998年的金融市场预期港元贬值,我那时不相信。现在市场预期港元升值,我也不相信。港元钉住美元很可能继续维持超过10年时间,对赌港元汇率制度另一种走向的人可能会导致失败的结局。

    目前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确实存在一些劣势,这一制度要求港元利率的涨跌必须紧跟美元的步伐。比起与美国,香港与中国的经济联系要更紧密,它的利率变化更应紧跟中国而非美国。然而,这种劣势已变得越来越不明显,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周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美之间的利率很可能也是相关的。

    除了受制约于美元利率的劣势之外,投机的成分也倾向于扩大利率波动的幅度。正如前面所提到的,1998年至今hibor和libor的利差波动了4.2%。当经济运行出现极端的时候,投机的成分常常过分地推高或推低利率,使得经济的管理难度加大。联系汇率制度目前的问题是很清楚的,但是,我们必须铭记这一制度的引入恰是基于信心因素。香港是一个小型的经济体,如果其货币没有被牢固地钉住,在类似SARS之类危机发生的时候,币值的波动就会变得非常的极端。如果说港币需要钉住某一种货币,那么其选择只有两个:要么美元,要么人民币。

    只要香港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系着中国内地,那么人民币应该是更好的选择,但是,目前中国内地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使人民币充分可兑换,所以港币不能钉住人民币。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089、8085

24小时排行
·
·
·
·
·
近期专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