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国刚:做大公司债可促进利率市场化
|
|
郑晓波 |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国刚表示,明年公司债市场发展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把规模做上去,为此应排除各种困难,采用各种创新手段。此外,制约公司债发展的有关制度需要进一步做出调整。
王国刚说,公司债发展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促进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仅靠现在的行政机制是难以做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就是发展公司债。如果公司债规模足够大,利率市场化就会因此受到促进。但目前公司债规模还太小,因此其效用还不能有效发挥。”
王国刚认为,做大公司债规模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其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发债主体的门槛问题。他认为,目前公司债门槛远高于法律规定,制约了发债规模的扩大。根据《公司法》规定,股份公司3000万净资产、有限责任公司6000万净资产就能够发债,发债数量为净资产的40%,而现在公司债试点办法的规定远高于法律规定。其次,在公司债发行过程中,从申请到发行基本上是核准制,而国际上基本上是备案制,这不利于公司债规模的迅速扩大。
“如果今年发100亿,明年发2000亿,虽然增速看来非常快,但离公司债各项功能发挥还有很大的距离。公司债没有3万亿甚至10万亿,就很难在资本市场发挥其应有作用,因此规模对公司债市场具有决定意义。时间紧迫,各部门应排除各种困难,采用各种创新手段,把规模做上去。”王国刚说。
王国刚认为,应该正确认识公司债风险问题。首先,公司债风险问题不在于风险本身,而在于信息是否充分披露。因此,监管部门应抓好及时的、连续性的信息披露工作。其次,应正确认识解决风险的机制问题,对于投资者来说,重要的是通过怎么组合平衡风险;对于监管来说,要做的工作是风险是否量化,量化如何组织的问题。第三,应充分认识债券存在风险给并购带来的机会,今后并购不仅仅出现在股票市场,还可能出现在债券市场。
对于公司债的长期发展,王国刚指出,制约公司债发展的有关制度需要进一步作调整。其一,应放开市场,让银行、保险等机构参与公司债交易。银行方面不提供担保,对银行来说是一个正常的行为,但是重要的不是银行提供不提供担保,而是银行能不能购买债券。如果银行不能参与,公司债规模就很难做大。其二,公司债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当作准资本金使用,因此在分析公司财务状况的时候,不能停留在资产负债表上,需要对负债结构进行细分。
|
|
来源:
证券时报 |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
|
|
|
|
热点新闻 |
|
|
|
|
|
|
财富世界 |
|
|
|
|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315、8089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