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经频道 > 债券 > 债券滚动报道 > 正文
中经搜索

债市评论:交易所信用债二级市场基本上无吸引力

2008年09月03日 08:51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何.秀.红
·机构预测明日大盘走势
·独家:每日A股数据精粹
·析中国龙投资组合样本
·股市实时行情数据一览
·每日股市交易提示一览
·证券报纸每日机构荐股
·火车实名购票断了黄牛财路
·广发基金:五大行业浮现机会
·虫草价疯狂 何以超黄金
·九国评级遭降 欧债危机升级
·泰康人寿保费首现负增长
·农超对接"平价蔬果"上市
·中信证券去年净利125亿
·基金实时行情资讯一览
·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排行
·财经各类知识技巧汇总
·证券机构分析文章一览
·证券分析师看市有话说
·理财师解读理财那些事
    8月份,无担保分离债存债的收益率继续下降,在此带动下,有担保分离债存债收益率也下降了10-20BP。目前有担保分离债存债收益率下降至5.9%左右,无担保分离债则在6.6%左右,我们认为分离债已经无下降空间。

    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债的发行利率在上升,新近发行的AAA有担保企业债,发行利率在6%左右,比如大唐债、福煤债。虽然企业债和分离债存债在两个不同市场交易,直接可比性较差,但是,一般情况下是分离债存债收益率高于银行间同评级的企业债收益率,并且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同时可以在两个市场上投资有担保债,有担保分离债收益率不可能长期低于同信用级别的企业债。对于无担保分离债存债,在收益率下降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低信用债和高信用债的利差收窄,目前康美债和国电债的利差不到20BP,因此,低信用等级的债券价值存在高估,而高信用的无担保债收益率也只能算是定价合理。

    对于交易所高收益公司债,市场炒作气氛比较浓。8月27日,新湖债和北辰债的行权收益率只有6.78%和6.6%,和国电债收益率相当,考虑到扣税之后,新湖债和北辰债的实际收益率只有5%左右,如此低的收益率完全不能弥补其信用风险。相对而言,中联债的行权收益率达到7.58%,具有一定投资价值。

    总体来看,交易所信用债二级市场基本上无吸引力,高收益公司债被过度炒作。但是,近期中国石油(601857)、中国电信、中国石化(600028)、大秦铁路(601006)等上市公司提出了分别发行600亿元、500亿元、200亿元、150亿元公司债的计划。即使在宏观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这些垄断性公司发行的公司债的违约风险也极低。如果这些债的发行利率达到6%,我们认为投资价值会比较突出,建议长期投资者积极配置。投资者或者会担心大批公司债供应是否会推高公司债利差?理论上,供应增加是可以推高发行利率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市场需求。在股市低迷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和个人投资者对于公司债的投资热情明显上升,近两个月新发的公司债一二级市场利差都比较大。虽然,这些大型公司债券的主要需求者是保险公司,但是1450亿元规模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也是比较大,因此,大规模公司债发行是否会推高公司债利差还是与市场环境有关。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要闻导读
  • ·最高人民法院明确企业资不抵债认定标准
  • ·国务院出台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
  • ·北京上海等地黄金周楼市惨淡 购房者仍选择观望
  • ·十一黄金周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达6962亿
  • ·前三季A股半数散户亏超30% IPO融资致股灾来临
  • ·惠誉国际下调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
  • ·[财经名博秀] 马云收雅虎最大障碍是政治因素
  • ·辞职员工曝GUCCI门店虐待员工致多名孕妇流产(图)
  • ·不知不觉成“卡奴” 信用卡有多少收费不为人知
  • ·月入2万的保险营销员的一天 客户是“泡”出来的
  • ·合作专栏】纺织服装板块上市公司周周看
  • ·CE大本赢(软件说明&下载)  银行T+0理财品受青睐
  •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