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还将继续 加息和汇率改革谜底待破 外汇滚动新闻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财经频道 > 外汇 > 外汇滚动新闻 > 正文
 
调控还将继续 加息和汇率改革谜底待破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8月28日 09:19
    上半年的中国经济增长超出了大多数机构的预期,随着7月下旬央行再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宏观调控再次成为中国经济领域中最引人瞩目的事件。哪些关键要素支配着中国经济的走向?决策者应当或可能通过何种途径引导全局与微观的发展?瑞士信贷、巴克莱银行、摩根士丹利、高盛、德意志银行等国际投资银行的经济学家给出了各自的判断和建议。虽然观察角度与研究结论不尽相同,大行们几乎一致认同下半年继续调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而利率调整和人民币汇率改革则是他们关注的两个焦点。

    经济增长迅猛,信贷与投资决定货币政策取向

    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兼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增速不足为奇,存在局部过热。中国第二季度GDP增长明显加速,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下一步的宏观调控政策,也为人民币汇率的中期走势带来一定变数。拉动GDP增长的最大引擎来自投资,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3.7%,同期工业生产增长也达到破纪录的19.5%;净出口额在第二季度陡增至38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6.3%,这个鲜为提及的外部因素为GDP增长贡献了两个百分点。中国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新兴经济体,11.3%的增长本身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信贷扩张、投资增长明显有过热的地方,巨额贸易顺差也会引起国际纷争。

    巴克莱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黄海洲:货币供应和信贷增长已经开始放缓。今年6月份M2的同比增长率为18.4%,虽然比我们预测的18%略高,但比5月份的19.1%降低了。更重要的是,这个增长率是自今年1月份以来最低的,这可能预示着M2的增长将可能转入下降通道。同时信贷总量的增长也趋于温和,从5月份的同比16%下降到6月份的15.7%。这些数据说明,央行的货币紧缩措施,包括4月28日将贷款利率调高27个基点,从7月5日起存款准备金率提高50个基点到8%及执行窗口指导政策,已经开始使货币供应和信贷增长放缓。随着存款准备金率预计从8月15日起进一步提高50个基点到8.5%,M2和贷款增长很可能在7月份及以后继续减缓。

    摩根士丹利经济师任永欣、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经济师谢国忠:中国经济明显持续过热。数据显示,尽管投资受到生产力过剩、利润下降和政策导向的压力,但廉价的资金依然支撑了资本性支出的增长(图1)。虽然6月份贷款和广义货币增长都放缓,但各地的工程从银行之外筹集资金并没有太大困难,1-5月份的自筹资金同比增长了37.9%。房地产开发投资也没有因为行政手段的控制而放缓,2006年上半年的资本性支出同比上升24.2%,高于1-5月份的21.8%和1-4月份的21.3%。

    高盛(亚洲)公司中国经济学家梁红:短期内经济增速不减,通胀继续上升。货币和信贷增长在今年6月份呈明显的放缓迹象,但上半年的贷款热潮很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内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货币和信贷增长放缓是今年以来的第一次,这说明紧缩政策的影响力开始逐渐显现。我们预计,未来几个月内M2和信贷增长将继续放缓。但是,迄今为止今年的人民币新增贷款额达到了2.18万亿元,这已经占了央行年初预定的年总贷款额2.5万亿元的87%,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应该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完全消化贷款热潮所带来的影响。6月份数据表明,环比通胀开始上升,PPI的上升尤其明显(图2)。我们预计,短期之内通货膨胀可能会继续上升,因为中国过去的经验表明,总需求和货币供给的变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通常都有很长的时滞。

    目前已实施的调控措施效果有限

    陶冬:流动性泛滥并未解决,目前调控仍属温和。最新数据似乎表明,从4月份开始的新一轮宏观调控并未奏效。政府在控制大银行的信贷扩张上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小银行贷款仍在急速增加,地下金融几乎失控,大型企业利用其资金优势向其他企业拆借也十分盛行。总之,流动性泛滥问题并未得到有效控制。

 
来源:中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