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中立:为何没有公募基金清盘?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财经人物--财智人生
· 独家视点--一家之言
· 财富生活--孔方世界
· 行情直播--股市资讯
 中国经济网 > 财经频道 > 基金 > 基金滚动报道 > 正文
 
尹中立:为何没有公募基金清盘?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8年01月11日 07:52
尹中立
    深圳一位私募基金的管理者赵丹阳将自己管理的5支基金清盘,该事件在市场中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各种评述纷纷见诸报端。是继续经营还是选择清盘离场本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完全应由基金经理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决定,赵丹阳的行为完全符合市场规则。

    一个完全符合市场规则的行为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反响和讨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该行为与当前我国基金行业的规则存在强烈反差。

    据笔者了解,2007年5月份之后很多私募基金都选择了离场,这些私募基金经理都认为彼时的市场估值水平太高了。因此,对于2008年初出现基金管理者将自己管理的基金清盘的行为,笔者不感到惊讶。但让笔者不解的是,为什么很多私募基金选择了清盘离场而公募基金却义无反顾地扩大规模呢?

    一个天下皆知的秘密是,私募基金玩的是自己的钱,至少其中有自己的一份钱,因此,对于不断上涨的股价,私募基金害怕风险而频频踏空;而公募基金玩的是社会公众的钱,只要股价上涨净值就上涨,净值上涨就有人申购基金为基金输送炮弹,基金规模就不断膨胀,管理费和利润就滚滚而来。于是股价与基金的总规模密切相关,基金成为推高股价的最重要主力。

    之所以出现私募离场而公募基金不断扩大规模这一怪现象,还有制度上的原因。根据我国现行的基金行业不成文的规定,股票型基金持有股票的仓位不得低于60%。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这些股票型基金必须将不低于60%的资金用于买股票。假如股票市场由牛市转入熊市,即使基金经理能作出正确的趋势判断,他也不能将股票一抛了事,而必须十分心疼地持有大量股票,并眼睁睁看着这些股票的市值一天一天减少!在2001年至2005年熊市中,很多基金市值严重缩水,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不合理规定所导致的。

    之所以说是不合理的规定,是因为这样的规定背离了基金所倡导的理性投资、专家理财的初衷。因为对股票仓位有这样机械的规定,基金经理的作用大打折扣,不仅让基金持有人在熊市多受损失,在牛市中的风险也增加了。著名投资大师巴菲特在股市风险较高的时候通常是卖出大部分股票,将这些资金还给投资人,让基金持有人避免股市风险。而按照我国的这个规定,这样的操作显然是不允许的。如果这样的制度不修改,中国的基金经理恐怕永远也成不了“巴菲特”。难怪很多优秀的基金经理跳槽出去,自己搞私募去了。

    为什么要有这样不合理的规定?笔者以为这都是前几年熊市思维的产物。在2001年至2005年的熊市期间,发行基金的最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托市”,为了缓和股市下跌的速度。因此,需要基金大量买股票,并规定基金经理不允许卖股票。股市早已冬去春来,但从熊市里留下的不成文规定却一直沿用至今。

    如果有一天,市场爆出一个公募基金清仓离场的新闻,公募基金持有股票亦不再有60%的限制,那就说明我们的证券市场规则又朝前迈进了一大步。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