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输了短期业绩 不要以绝对收益论英雄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财经人物--财智人生
· 独家视点--一家之言
· 财富生活--孔方世界
· 行情直播--股市资讯
 中国经济网 > 财经频道 > 基金 > 基金滚动报道 > 正文
 
QFII输了短期业绩 不要以绝对收益论英雄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8年01月14日 08:22
曾令华
    QFII最近几乎上了所有财经网站的头条,原因是QFII2007年业绩首次跑输国内基金。QFII究竟引发了怎样的共愤,以至于大家额手相庆?

    2003年7月9日,当瑞士银行买进上港集箱、外运发展、中兴通讯及宝钢股份四只A股时, QFII注定要在中国A股市场上扮演一个不同寻常的角色。QFII进场之时,中国A股正处于下落通道之中。QFII的到来不仅为中国股市带来了股市的兴奋剂--资金,同时也带来了其价值投资理念。从瑞银第一单所投四只股票全为蓝筹股中可以看到这一点。随后陆续进场的QFII钟爱大盘蓝筹股行业龙头股也可以看出一点。

    2003年到2007年,中国股市从1000多点到6000多点,QFII的贡献有目共睹。从业绩上来看,QFII从来也不是投资机构中的落后者,从参与中国A股开始,QFII取得了不俗的战绩。更为重要的是,QFII投资A股的基金,投资目标在于资本的长期增值,换手率低,抵御市场短期波动的能力较强。其意识的领先,分析的独立,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先进的投资理念,提高了资本市场参与者的价值投资观。

    然而,QFII一直饱受争议。特别是2007年5·30大调整,QFII看空言论,被认为是一场阴谋。不少人认为,QFII事先通过唱空制造利空,方便低成本建仓,待到调整后大批进入,大肆抄底,赚取超额利润。

    事实上,市场的调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并不是由几篇分析报告、几句发言能引发的。5·30调整的直接原因是管理层提高股票交易印花税的利空影响所至。按阴谋论的逻辑,那是不是要得出管理层是以QFII言论为制定制度的依据这样荒谬的结论呢?

    同时,数据也证明,2007年5月8家QFII基金净流出约8.5亿美元,资产规模从4月的66.1亿美元减少到57.6亿美元,是两年来的首次减少。因此,QFII的言论是基于其分析,其操作与其言论也是一致的。在市场调整后,价值重估,市场结构也发生深刻变化,QFII此时重新入场建仓,也是合理之举。

    再来看2007年10月开始的调整,QFII在10月的持股比例在82.6%至102.8%之间,相比9月,增仓明显,成为下跌前高位补仓的基金。这与QFII发表的看多的言论一致,虽然当时QFII也是谨慎看多。

    可见,从2007年两次大跌之前的表现来看,QFII的言论与操作并没有背离,市场也未随QFII言论而动,市场自有其规律。所谓QFII主宰资本话语权根本是无稽之谈。而如果仅从绝对收益来"成败论英雄",2007年QFII是不如国内基金做得好,甚至10月份的高位补仓是回避风险失当。但是,谁说价值投资应以绝对收益论英雄。

    很多QFII发行的A股封闭式基金,在价值投资上比国内基金有原则得多,买入之后长期持股不动,只作比例上的调整,并不像国内基金换仓那么勤、换手率那么高。从资本市场的长期历史来看,这种"笨办法"往往拥有更大范围的安全边际。

    QFII作为市场的参与者,有权利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权利"用脚投票"。我们不能因为其是QFII,就歧视,甚至妖魔化。要知道,资本市场是没有肤色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古老心法应该休之矣!

    理性的看待QFII,理性的对待投资,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否则,此次国内基金跑赢QFII引发的窃喜之心,甚至奚落之意,只能证明我们赢了市场,却输了心态。(理财周报)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综合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