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期货 > 期货滚动报道 > 正文
 
涨势虽可期 基础需夯实 白糖后市或将向好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03月07日 07:51
蒋婵杰
    昨日,郑糖低开高走小幅回调,主力合约705涨8点,收于3838元/吨。近期尽管国内产区白糖现价持续上调,其中广西产区由节前的3620左右已上调至目前的3700一线,但国内产销率下降、成交清淡的现象表明,当前白糖的反弹基础尚需夯实。不过,若玉米价格在燃料乙醇需求拉动下出现攀升,则糖市也将出现新的上涨空间。

    国内产销率下降

    节后,随着众多糖厂榨季的结束,白糖上市压力也将减小,但三、四月是我国传统的消费淡季,销量可能会以更大的幅度下滑,实际上,昨日中国糖协2007年食糖产销座谈会上传来的数据也验证了这一判断。统计显示,2月份产销率环比和同比均出现下降,这里面有春节假期因素,也有供需层面压力。截至2007年2月末,06/07年度全国已累计产糖831.4万吨,其中甘蔗糖711.06万吨,甜菜糖120.34万吨;累计销售食糖489.37万吨,比上制糖期同期累计多销售93.87万吨,累计销糖率为58.86%,同比下降0.24%。2月当月,全国产量增加230.55万吨,销量增加107.06万吨,销糖率降低4.77%。

    截至2月底,国内产糖大省广西累计榨蔗4027万吨,同比增加636万吨;产混合糖504万吨,同比增加89万吨;销糖293万吨,同比多销48万吨,产销率为58.11%,同比下降0.89%,较1月份下降了8.08%。

    全球供需依然偏空

    由于中国和印度食糖产量将达到历史高位,而全球最大的产糖国巴西食糖产量也将大增,国际糖业组织ISO将全球食糖供给大于需求量由580万吨上调到700万吨。本周一德国统计机构F.O. Licht将2006/07榨季全球食糖产量上调了180万吨之多,将产量从原来的1.6亿吨上调至1.618亿吨,比上榨季1.521亿吨的产量增加了6.4%,同时将2006/07榨季全球的食糖库存量从2005/06榨季的540万吨上调到1200万吨的水平。总体来看,国际白糖基本面偏空格局未变。但国际糖市短期供需仍然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印度发放的1-2月间白糖出口配额为60万吨,但目前只完成了9万吨左右,而印度本榨季食糖产量预计高达2400-2500万吨,后期对国际糖市的出口压力有待释放。

    利多尚存上扬可期

    基金的动向历来是各方的关注焦点,而近期基金在纽约市场的表现也正说明国际糖市看空氛围有所减弱。截至2月27日,基金和小投机商手中纽约国际糖的净空头数量已从此前一周的19696手减少至5968手,商业方面持有的净空头数量也为5968手。同时,与商品指数交易有关的交易商手中的净多头仓量已从此前一周的194733手增加至198008手。

    另一方面,国际油价高涨将推动全球更多地使用燃料乙醇,而近期白糖利多因素也正主要来自于对燃料乙醇需求的增长预期。国内预计人大会议结束后将会宣布五年生物燃料发展蓝图,重新恢复去年年底为调控玉米价格而暂停的燃料乙醇项目,果真如此,则由于和淀粉糖之间存在着替代效用,因而白糖行情也将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拉升。国际上,美国为实现布什总统提出的能源替代目标,即每年酒精消费总量从2012年的75亿加仑提高至2017年的350亿加仑,未来两年内,将取消酒精进口关税,同时将在2010年后停止对玉米酒精生产的补贴,这些都对国际糖价构成潜在利多。
 
来源:中国证券报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频道精选
 财经业内人士认为:股市下半年纠错性上扬可期
 产业深圳万人团购房活动过火 报名网站数次瘫痪  国际西方媒体妄指中国发动"货币战争" 我回应
 评论天士力丹参滴丸存在毒副作用?
 科教"神七"发射时间:首选25日晚9时10分左右  娱乐巩俐入新加坡国籍 娱乐公司欲5000万签刘翔
 视频共赢奥运--便宜坊让北京老字号更快更高更强  互动专题:记录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们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089、8085

搜索:
理财进行时
·
·
·
·
消费无极限
·
·
·
·
法眼观天下
·
·
·
·
·
·
财经风景线
·
·
·
·
24小时排行
·
·
·
·
·
近期专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