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棉 2005合约上涨可期
受国内轮储政策发布以及中美贸易争端悲观预期影响,短短一个月时间,郑棉主力合约跌至2016年9月以来新低。从贸易争端角度来看,利空政策已基本被市场消化,引用《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中的一句话,“时过于期,否终则泰”,意思是逆境到达极点,自然会向顺境转化。CF2005合约上市首日高开主力合约1000点,印证市场对后市并不悲观,本文仅从微观层面的最直接影响因素入手分析后期价格走势。
投机空单持仓跌速较快
我们先从整体持仓结构来诊断市场主力资金的多空态度,从而预判未来价格。统计全市场多(空)单量后减去全部期货买(卖)套保持仓量得出纯投机多空单持仓量,从图形上看,机构投机空单持仓下滑速度随期货盘面跌幅明显加大,跌速快于投机多单持仓,可见市场对盘面超跌的观点基本一致,因此投资者应以止盈操作为主。相反,5月15日价格止跌反弹后,市场投机多单加仓速度则快于投机空单。
基差过大有收敛诉求
郑棉在经历了两个跌停后,期现基差大幅走强,从统计回归角度分析,因现货价格较为坚挺,未来收敛路径则主要依靠期货价格的反弹回升。
为建立合理的基差风险评估和监控机制,我们从统计学角度出发,以河南3128现货到厂价为例,将其与郑棉主力连续合约价格相减后得出基差,范围取2016年5月11日至2019年5月14日三年时间(共计731数据量),分别求得基差的均值及标准差,并用其计算出高于及低于均值1个标准差(σ)和2个标准差的具体数值,统计学上小于一个标准差之内的分布概率为68%,小于两个标准差的分布概率为95%,结合基差图形三年历史规律看,2个标准差之外的基差回归概率的确较大,且持续时间极短。现阶段棉花5月及9月交割合约基差均显著走扩至2个标准差之外,短期迅速回归的可能性较大。
机采棉成本底线支撑尚存
结合目前各产地的籽棉收购价来看,因北疆棉花主要为机采棉,籽棉收购成本一直是支撑棉价的最后底线。本年度的机采棉收购价估算在13900元/吨左右,受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影响,郑棉价格出现较大幅度跳水,但在跌破北疆籽棉收购价后,多头资金开始介入,盘面明显反转。在不考虑未来需求转弱的前提条件下,目前郑棉价格处于低位水平,底部支撑较为坚挺,做多的安全边际较大。
从CF2005合约来看,其所受到的仓单压力最小,加之本年度在轮出100万吨棉花后,库存处于绝对低位水平(暂不考虑轮入),且5月易受天气影响而引发减产预期,这或助推郑棉远月合约价格上涨。
总之,总之,现阶段利空已基本出尽,远月2005合约相对偏强,可在15000元/吨以下择时入场,目标价为16000元/吨。
(责任编辑:徐自立)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