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应运而生,棉花期货15岁了!

2019年06月03日 09:22    来源: 期货日报    

  编者按

  到今年6月1日,棉花期货上市刚好十五周年。15岁,这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年龄,棉花期货亦是如此。棉花期货自上市以来运行稳健,市场功能日益发挥,由其引导并衍生出的“点价交易”“基差交易”等成为国内棉纺行业惯用的交易模式。作为我国期货市场清理整顿后上市的第一个新品种,棉花期货的成长、成熟具有特殊意义。即日起,本报推出“促进产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棉花期货上市十五周年”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十五年前的“六一”儿童节,棉花期货在郑商所应运而生,这是我国期货市场经过多年清理整顿后开始交易的第一个新品种,意义特殊!

  本世纪初,伴随着棉花、纺织行业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棉花现货价格波动加大,涉棉企业经营面临巨大挑战,内生的风险管理需求聚集。与此同时,国内期货市场清理整顿刚刚结束,基础性制度基本建立,市场开始步入稳步发展阶段。可以说,棉花期货是应现货市场需要和期货市场发展而生。

  进入21世纪,我国棉花市场发生了深刻变革。首先,棉花行业开始市场化改革。棉花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物资,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棉花经营实施“两个统一”(即实行统一的收购价格和政策,并由供销社统一收购,统一经营)和“三不放开”(即不放开经营、不放开市场、不放开价格)。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棉花市场也逐步改革开放。1998年,国务院决定从1999年9月1日新的棉花年度起,棉花的收购价格、销售价格主要由市场形成,国家不再作统一规定。200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一放,二分,三加强,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的改革总思路,棉花流通体制改革落地实施。当年,有30%的民营及其他性质的企业进入棉花贸易流通环节,改变了原来完全由棉麻系统企业专营的贸易流通格局。其次,棉花价格波动加大,棉花生产经营者管理市场的风险需求增加。1999年至2002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不太稳定,加之我国加入WTO后纺织产品出口量的增加提高了用棉量,使得国内棉花供需变化较快,棉花价格波动加大,棉花经营主体管理价格风险的需求日益迫切。再次,我国棉花价格体系开始建立。当时,在国际市场上,有两个比较有影响力的棉花价格:一个是英国利物浦棉花现货价格(CotlookA、B指数),另一个是纽约期货交易所(NYBOT)的棉花期货价格。现货价格指数反映的是即期棉花价格,期货价格反映的是远期市场预期。2002年,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正式发布。当时,虽然我国建立了权威的棉花现货价格指数,但还没有真实反映我国棉花供需情况的期货价格。

  同期,棉花下游行业——纺织行业——成为我国改革的先行者、开放的探索者和民生的改善者,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市场基础得到巩固。2000年,我国纤维加工总量达1360万吨,占世界总加工量的25.83%;出口额520.4亿美元,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14.7%。但同时,改革开放对我国纺织行业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是倒逼纺织行业市场化改革,国有资本加快退出,三资、民营企业加快发展;二是加入WTO后外贸规则发生改变,外部竞争日趋激烈;三是纺织行业进行管理体制变革,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成立,纺织行业计划经济的色彩逐渐消退。

  棉花、纺织行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使市场经济制度在棉纺领域得以确立,棉纺行业活力进一步增强,相关产品价格波动加大,行业企业迫切需要一个可以有效管理价格风险的工具。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国期货市场清理整顿刚刚结束,一些基础性制度逐步建立,市场亟待进入规范发展轨道。2004年,期货行业期待的“发令枪”叩响。同年2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推出为大宗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商品期货品种”。

  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棉花期货上市时机成熟。2004年6月1日,棉花期货在郑商所上市交易,并由此拉开了棉花期、现货市场协调、融合发展的大幕。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棉花期货自2004年上市以来,总体运行平稳,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稳定发挥,为政府制定棉花产业政策和企业经营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对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徐自立)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应运而生,棉花期货15岁了!

2019-06-03 09:22 来源:期货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