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解析乙二醇价格下跌背后的现货市场

2019年08月05日 09:15    来源: 期货日报    

  业内人士:新装置集中投产而需求平稳增长 

  8月1日,全球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乙二醇分论坛”在山东烟台举办,来自企业、机构、行业协会的多名嘉宾针对乙二醇当前的市场情况和行业特点,从不同视角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期货日报记者获悉,除了经贸摩擦,乙二醇的需求端没有太多变化,从2018年9月开始的这一轮持续下跌行情主要是由新增产能集中投放引发的。据统计,主要轻纺原料市场的乙二醇价格已从2018年9月初的8230元/吨跌至2019年7月底的4430元/吨,几近“腰斩”。鉴于今后两年仍然有大批新项目计划投产,有嘉宾认为,“2019—2020年乙二醇市场价格预计维持低位,企业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国内煤制乙二醇项目近年来发展迅速,无论是技术工艺还是生产规模,都取得了较大进展。煤制乙二醇的发展与改进逐渐成为化工行业关注的焦点。 

  需求端:贸易摩擦影响有限 

  总体保持稳定增长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聚酯是乙二醇最重要的下游领域,目前87%以上的乙二醇都被用于聚酯生产,而聚酯中占比最高的产品是涤纶。由于具有成本低、可纺性高等天然纤维无法比拟的优势,涤纶被广泛用于服装纺织工业,并且相关需求在持续增长中。

  据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1950年至今,天然纤维的消费量始终较为稳定,而合成纤维的消费量则呈现出较大的增速。联合国预计,到2020年,全球人口将增至77.6亿。如此,人均合成纤维消费量将超过13.5公斤,消费总量将首次突破亿吨大关。涤纶目前已占全部合成纤维消费量的75%以上,可以说,涤纶既是合成纤维增长的主要来源,也是支撑乙二醇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具体到国内,2016—2018年,我国对乙二醇的表观需求量一直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上海亿京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千里介绍,2018年我国乙二醇表观需求量为1660万吨,其中进口量达到995万吨,相比较而言,国内产量只有665万吨,自给率刚刚达到40%,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由此看来,国内对乙二醇的需求依然存在增长空间。

  在论坛上,恒力炼化副总经理马秀梅还向与会嘉宾说明了贸易摩擦对乙二醇下游需求的影响。“2018年四季度,由于出口企业普遍提前交货,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受美国加税措施影响并不显著,但2019年以来,纺织行业对美国出口已加税产品的金额明显下滑。”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9年1—5月,纺织行业对美出口产品中,化纤、纱线、地毯以及无纺布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不过,相关人士表示,由于我国纺织行业的规模和产业链配套能力在短时间内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中国企业也可以通过间接出口的方式绕开关税。综上,聚酯行业的发展为乙二醇的需求提供了支撑,贸易摩擦虽然可能对乙二醇下游产品的出口造成不利影响,但不会改变需求端整体增长的态势。

  供给端:新增产能集中投放  进口产品竞争加剧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国内石化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建石脑油乙烯联合装置不断投入运营,配套的乙二醇装置规模相对较大;二是国内甲醇制烯烃项目及外购乙烯制乙二醇装置陆续建成投产;三是目前国内煤/合成气制乙二醇新装置在建和拟建项目有60多个,产能接近3000万吨,其中2020年前后新增产能600万吨,其余项目多数计划在2025年以前投产。 

  在2018年,全年共新增乙二醇产能212万吨,包括中海油惠州年产能40万吨的项目、阳煤平定年产能20万吨的项目等。除了中海油惠州项目采用石油制工艺,其余项目均采用煤制工艺。新装置的集中投产带动乙二醇产能在一年中增长25.57%,降低了市场对乙二醇价格的预期。 

  杨千里表示,虽然2019年上半年国内没有新装置投产,但总产量延续了增长态势。“2019年上半年,煤制乙二醇产量为151.2万吨,较2018年上半年增长52%以上;石油制乙二醇(含MTO)产量为246.5万吨,较2018年上半年增长17.9%。”另外,目前,国内在建和拟建的乙二醇项目,总产能接近3000万吨。扩产对乙二醇价格造成的压力势必维持一段时间。 

  国外方面,2019—2023年是全球产能的高速扩张期,这期间,美国的SASOL、MEGlobal以及沙特的卡杨石化、朱拜勒石化等企业均有多座装置计划投产。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5年,预计国外将新增乙二醇产能529万吨,平均每年增加约100万吨,其中北美和中东是新增产能较为集中的地区,其装置以传统的石油制路径为主。 

  该负责人认为,受益于页岩气开采技术的突破以及靠近石油产地等因素,产自北美和中东的乙二醇在生产上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目前,国内产量无法满足需求,乙二醇进口量的快速增长导致国内市场的价格竞争更加激烈。据统计,2018年,我国乙二醇总进口量为980万吨,较上一年度增加108万吨,同比提高12.4%。在需求端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国内多座装置集中投产,再叠加进口量的持续增加,供给端明显放量,令乙二醇价格承压。 

  煤制乙二醇:异军突起  大有可为 

  “多煤少油”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必须拓展煤炭在化工领域的应用。在2018年以来的乙二醇扩产过程中,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煤制乙二醇装置的大规模投产。据统计,2018年,煤制乙二醇新增产能172万吨/年,占全年新增产能的81.13%。截至2019年4月,煤制乙二醇实际产能已经达到432万吨/年。此外,还有700万吨/年以上的产能预计于2022年年底之前投产。杨千里估计,3年后,国内煤制乙二醇装置的产能将达到1000万吨/年,再加上石油制乙二醇,可以满足国内70%—80%的需求。届时,我国乙二醇市场的对外依存度将大幅降低。 

  随着相关生产技术的不断优化,目前煤制乙二醇的品质已经达到下游生产企业的标准要求,在聚酯、瓶片、短纤以及长丝的生产中得到了广泛使用,且掺混比例有所提高。杨千里表示,聚酯企业在决定煤制乙二醇的掺混比例时已经不再单纯考虑技术方面的要求,而是从生产规模、市场价格、工艺设备、使用时长、营销战略等各方面综合考量。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认为,目前,多数企业在生产中对煤制乙二醇的掺混比例只有20%—30%,供给量不稳定是制约其更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原因。聚酯企业需要稳定的货源来保证生产和销售,但受制于2019年至今低迷的市场价格,煤制乙二醇装置的开工率长期达不到60%的水平,也就无法保证供货的持续和稳定。参会的多位专家均认为,煤制乙二醇装置大规模、高负荷投运是支撑其未来发展的重要前提。 

  针对当前价格低迷、竞争激烈的市场情况,杨千里从煤制乙二醇的原料端和产品端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在原料端,“降低成本是生存的王道”。即使油价涨至70美元/桶,乙烯制乙二醇的生产成本仍然低于煤制。因此,相关企业需要通过工艺创新和精细管理来进一步控制煤制乙二醇的成本。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近期,原料端出现一些新变化,部分企业开始尝试以荒煤气或者焦炉尾气为原料生产乙二醇。这一技术路线在气量、气压稳定性以及尾气气纯度等方面还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如果能通过长期稳定认证,那么将有助于降低后续投建的煤制乙二醇装置的生产成本,进而增加这一技术路线的竞争力。 

  在产品端,配有甲醇生产线的煤制乙二醇装置体现出了较大的灵活性。这类装置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灵活调整产品结构,比如当乙二醇价格处于低位时,可以减少乙二醇生产而加大甲醇负荷。目前,新杭、易高等装置已经具备这样的能力,很多后续装置在投资和技术论证期也进行了“醇—醇联产”的部署和设计。除此之外,“PJ-EG多联产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如果一套装置能够根据情况生产多个品种序列的产品,那么将极大提高煤制乙二醇企业抵御价格波动、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杨千里在总结时表示,“煤制乙二醇在缓解供给紧张、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国内聚酯化纤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其前景必定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相信煤化工行业能够证明煤制乙二醇路线是一条‘能走通、能走好’的道路。” 

(责任编辑:徐自立)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解析乙二醇价格下跌背后的现货市场

2019-08-05 09:15 来源:期货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