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核心员工大举持股 创金合信股权激励比例增至49%

2018年12月24日 06:38    来源: 中国基金报    

  近日,证监会发布核准创金合信基金变更股权的批复,此次股权变更后,创金合信基金注册资金由原来的1.7亿元增至2.33亿元,6家合伙企业均出资1050万元,均以4.51%的持股比例成为创金合信基金的新晋股东。

  这是今年继英大基金、江信基金、国联安基金等多家公募之后第11家公募基金完成了股权变更。

  

  6家合伙企业新晋创金合信基金股东

  根据创金合信基金原有的股权机构,第一创业(002797)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金合信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两位股东分别持股1.19万股和5100万股,持股比例分别为70%、30%。

  而经历此次股权变更后,新的股权结构如下:

  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金合信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额保持不变,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仍旧以1.19万股,51.07%持股比例为创金合信基金控股股东地位;

  新增深圳市金合中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市金合华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市金合振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6家有限合伙企业为新晋股东,出资额皆为1050万元,出资比例均为4.51%;

  原公司第二大股东深圳市金合信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额保持5100万元不变,股权占比稀释为21.89%。

  股权变更后,创金合信基金的注册资金由此前的1.7亿元增至2.33亿元,6家有限合伙企业股东共同认购了新增的6300万元。

  官网资料显示,创金合信基金成立于2014年7月,员工是基于第一创业证券创金资产团队。创金合信基金倡导合伙文化,实施合伙制,并在投研体系着力打造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的事业部制和工作室等平台

  从创金合信控股股东第一创业的年报披露,创金合信基金是一家在成立之初就实现员工持股的公募基金,公司第二大股东深圳市金合信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员工的持股平台。天眼查数据显示,创金合信基金总经理苏彦祝出资2170万元,持有该合伙企业42.14%的股份,公司的基金经理张荣、李晗、周志敏等皆在该合伙企业中持有股份。

  而从目前股权变更后新增的6家合伙企业股东看,苏彦祝各出资1000万元,以45.66%出资比例均位居6家合伙企业的第二大股东,而第一大股东为创金合信基金经理王一兵等人。

  图:天眼查的股权结构示意图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截至三季度末,创金合信直接管理的资产规模为3691.78亿元,其中:公募基金132.39亿元;专户规模3559.71亿元,前三季度创金合信月均专户管理规模是3551.81亿元,位居行业第二。

  而从第一创业最近一次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中透露,创金合信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一轮是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的综合服务,包括交易、风险、策略及估值核算等服务;另一轮是主动投资业务线,追求长期的超额收益,力争为客户提供长期稳健的资产回报,形成了以低风险绝对收益为主体、多种风格并存的公募产品体系。其中,创金合信专户业务定位于深入了解以银行客户为代表的投资需求,提供可行的产品设计方案和业务模式,满足资产管理服务型需求。

  今年以来共有11家公募变更股权

  事实上,2018年以来已经陆续有英大基金、江信基金、国联安基金等11家公募基金完成了股权变更。

  从股权变更的原因来看,有的公司是为了实施股权激励。比如北信瑞丰基金变更股权以实施股权激励改革,而树立“合伙人文化”、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一直是北信瑞丰基金总经理朱彦大力倡导的。

  有的是为了增资扩股,比如中加基金通过增资扩股,以提升其资本实力、增强竞争能力、实现业务持续发展。

  有的则是控股股东转让控制权,比如中国太保(601601)旗下子公司太保资产成为国联安基金新股东,而原控股股东国泰君安证券将51%股权转让给太保资产。

  有的是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转让股权,比如北方国际(000065)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将其持有泰达宏利基金的51%股权转让给北方国际信托大股东天津市泰达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泰君安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将持有的华安基金的20%股权转让给全资控股股东国泰君安证券。

  除了已经发生股权变更的基金公司外,证监会12月21日最新披露的变更5%以上股权及实际控制人的审批进度显示,目前仍有九泰基金、新华基金等12家公募正在排队候批,未来多家公募的股权结构都将发生变化。

  北京一位中型公募副总认为,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公募基金的股权变更现象也在明显增多:一方面是在资管市场及同业竞争压力下,不少公募基金通过股权激励、增资扩股等形式完善公司治理,提升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在公募行业充分市场化的背景下,行业也面临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

  该副总称,“与‘老十家’公募的市场环境不同,目前公募‘百舸争流’,行业的牌照红利正在逐步消失,未来公募必须以强化内部治理、提升管理水平、培养核心人才为基础,这样才能带动业务和规模发展。有的公募基金长期无法实现盈利,规模和业绩迟迟没有增长,不排除部分股东方就会通过改变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等举措继续提升竞争力。”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