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大V“交易猿”首只奔私产品成“闹剧” 究竟是谁之过?

2023-05-09 08:22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李娜  王海慜    每经编辑 彭水萍 

  又一位大V发行的私募产品出状况了。 

  近两年来,“交易猿”(论坛ID、本名为全龙)一度是活跃于游戏论坛NGA社区的风云人物。从他自己发布的相关信息和交易记录来看,曾通过自己炒股在10多年内创造了资产从100万膨胀至2个亿的“神话”。 

  2021年8月底,“交易猿”受邀加入百亿私募友山基金,在2021年9月底友山基金成立了一只以他网红ID命名的私募产品,吸引了不少来自NGA社区的投资者购买。  

  然而,没曾想“交易猿”和友山基金的这次牵手竟然最终会演绎成一出闹剧。 

  如今虽然相关产品已进入清盘程序,但对投资者而言,这段投资经历可谓是坐了一趟“过山车”,而此事件所引发的诸多争议和质疑也折射出网红型私募产品当前所遇到的困境。 

  一、“交易猿”奔私初尝败绩 

  如果不是在一年多之前选择奔私,时至今日,ID为“交易猿”的牛散全龙在知名游戏论坛NGA社区的江湖地位或许还依然十分稳固。 

  在这个游戏社区,记者意外发现有不少股民每天都会集中讨论有关股市的话题。而“交易猿”一度是活跃于NGA社区的风云人物。

  之所以“交易猿”在社区会成为大V,不仅仅在于他是一位乐于分享的“炒股达人”,在广大网民的见证下,“交易猿”的资产在2021年3月到8月半年左右的时间里从3000万令人咋舌地快速膨胀至2亿。 

  现在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制作一张假的账户截图并不难,但有人验证,“交易猿”在论坛里晒出的实盘战绩,能与随后公布的龙虎榜信息前后对应,“账户截图可以伪造,但龙虎榜不能”。这也让论坛的一些网友对“交易猿”牛散的实力深信不疑。

  2021年3月下旬,当“交易猿”的资产达到3000万元时,他曾发帖指出,这3000万都是自己在股市赚的,自己的本金是100万。 

  而这100万来自于2008年对于父亲账户的接管。“交易猿”在2021年6月的一则帖子中描述了他曾经历过的一段暗淡时光: 

  “说个我的故事,我当年从来没有想过进入股市,我留学背景硕士学历光靠打工其实也能活的很好,我现在还有工作,也没想过辞职。08年我回家发现我父亲整个状态不对,后来慢慢才发现是炒股巨亏,家里全部资产300万被亏到100万左右。我给他强制止损,让他慢慢恢复正常生活,并接管了他的账户。后来的几年,这100万被我操盘亏到只有10多万,知道那段时间有多么难熬么,生不如死,根本看不到希望,但我还好有工作有家庭,慢慢的走出来,但以后还会不会亏回去我也不知道。” 

  如果“交易猿”在论坛里所发布的一切投资经历都是真实的话,那么在近10年的时间里,通过炒股,他的资产竟然实现了从100万膨胀至2个亿的“神话”;以最低10多万计算的话,更是惊人的增长了近2000倍。这样的投资成绩不得不令人为之“惊叹”! 

  对“交易猿”的投资风格,有网友曾总结为3点:大多数时候都是满仓一只股,甚至满仓满融;持股最长也只有几天时间,在持有期间会反复做T;只做市场上最新、最热门的龙头股。 

  和其他一些大V一样,“交易猿”在向网友们展示了自己的投资能力之后,也打起了转型私募的主意。就在“身家”上2亿后不久,2021年8月27日,“交易猿”在论坛发帖和网友们道别,“下周一正式入职新公司,产品各方面也都定下来了,大概率9月中旬开始认购,月底开始运作。所以从下周开始我在NGA的实盘就结束了……”

  

  

  

  图片来源:私募排排网截图 

  而他加入的新公司正是百亿私募友山基金,在2021年9月底友山基金成立了一只以他网红ID命名的私募产品“友山友贤551交易猿股票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交易猿”在今年3月15日发布的一则视频中表示,自己加入友山基金是缘于熟人介绍,“和老板谈了一次,当时谈的感觉挺好,也没有想太多,就决定加入友山,也下定决心要好好干,把这个产品做好。” 

  据曾在NGA论坛上发布的“551交易猿产品给投资者的一封信”显示,551产品没有对外公开销售,其主要客户群体来自于NGA游戏论坛,在成立之初,产品经理计划募资1000万,最终募集金额超过1.2亿,客户数量接近百人。 

  这封信中介绍,2021年是551产品成立的第一个年份,正式运作2个月的时间,为客户取得了9.3%的收益率。不过,信中指出,期间由于产品经理还在适应私募的规则和交易所对私募产品监管的尺度,以及个人投资者转化为机构投资者带来的种种变化,产品还处在磨合的阶段,但一切都在向好发展。展望2022年,信中对551产品的投资方法(寻找市场热点,然后伺机出手)显得信心十足。

  

  然而好景不长,近期市场传出了“交易猿”产品出状况的消息。今年3月13日,在度过了一段时间的风平浪静之后,551产品的净值突然大跌超8%。有一些分析认为,这是因为产品遭到了大额赎回挤兑,究其原因这是“交易猿”离职、551产品真实投资情况曝光后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关于离职,“交易猿”在上述视频中表示,其实在去年底他就曾和友山基金领导层谈过离职的打算,今年1月份还提过一次正式的离职(非书面),让公司做好准备。在今年3月初正式通过OA提交辞呈,公司用了两天就把离职流程走完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交易猿”离职事情发生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坊间的各种猜测、议论。 

  有网友认为,不得不承认,这次551产品的失败,对“交易猿”来说,是非战之罪,会交易不代表会管理产品,事件本身对友山基金而言也有很大伤害。 

  二、“交易猿”对产品交易“不可控”? 

  551产品出现的状况自然让其中的投资者感到意难平。 

  从一些投资者整理的针对551产品的投诉材料来看,2023年3月15日,友山基金曾发布公告,提到友山基金曾收到交易所关注及监管对原基金经理审核将会触发风险控制措施的相关内容。公告称,2022年3月公司采取风控措施,自当月起即大量投资债券。 

  对此,有不少网友担忧,由于债券的流动性相对较差,在面对赎回潮来临之际,友山基金可能缺乏改善流动性的方法。 

  与此同时,记者也从有关渠道获悉,该产品的运作发生了明显的风格漂移。从起初的激进的权益型产品进而转变为交易型做债,与此同时,基金经理跳槽触发了大规模赎回,而产品本身很多委托人是冲着基金经理本人而去的。 

  而更大的问题是,551这款以“交易猿”命名的股票型网红产品为什么会“悄无声息”的去重仓低流动性的债券,这也致使近期551产品遭到了不少网友的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交易猿”近期在上述视频中公开表示,551产品购买债券是在他不可控的情况下进行的,“债券方面我是一点都不懂,包括(友山)公告里的4个债券,这些怎么交易的,我都不懂,因为跟股票交易不一样,债券交易的流程比股票要复杂,所以我从来没有自己操作过。到今天我也不知道这个东西怎么交易。具体的交易对手、交易定价我也是一概没有参与。” 

  “交易猿”透露,自己曾因为异常交易受到监管关注,公司因此把他账户里的现金换成了低流动性的债券。随着这一短期变化变成了长期行为,在多次尝试解决问题后仍然无力改变,无奈之下他选择了离职。 

  在这段视频最后,“交易猿”坦言自己支持551产品的各位投资者维权,并表示“你们把我一起投诉了,我也不会有任何怨言”。 

  从上述信息来看,“交易猿”此次产品出事的根源在前期或许就已经埋下了,但却似乎被有意无意的“掩盖”多时,尽管期间也不是没有一些质疑的声音。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1月中旬A股市场明显回暖之际,有投资者对551产品俨然债基一般,踏空行情的表现产生了怀疑。

  

  红线为551产品历史收益走势图(图片来源:私募排排网截图) 

  据私募排排网统计,从551产品的收益表现来看,2022年3月中旬至2023年3月上旬近一整年时间内表现得十分平稳,既能躲过大跌,也会错过反弹,波动明显小于同期沪深300指数;而在该产品2021年9月成立初期的头几个月里,其收益波动却较为明显,最低收益-12%,最高收益则近20%。

  记者注意到,有多位网友反映,去年“交易猿”曾通过网络放出消息称,自己当时很谨慎地用小仓位试水,待模型完善之后准备大干一场。 

  然而投资者却始终没有等到所谓的“大干一场”,因此也有一些人怀疑“交易猿”和友山之间可能存在某种“默契”,向投资者隐瞒了产品已经大举买入债券的事实。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5月下旬,“交易猿”在发布的另一则视频中对私募基金从去年3月底开始波动就很小的现象进行了解释。 

  他将之所以会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归结为三方面:“第一,这次上海疫情,从感官上可以明显的感受到疫情对整体经济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所以主观上判断今年指数上应该不会太好看,所以在策略上也比较谨慎。 

  第二,其实也是目前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我认为产品的回撤控制做得不好,所以这导致高位进来的那些投资者目前还都是一个亏损的状态。所以这几个月我也在系统性的改造,针对私募产品的策略,建立一种新的模型,是想在保证攻击力的同时,把整体回撤控制在5个百分点以内,所以像以前那种满仓满融的手法要变一变了,毕竟客户持仓的感受还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测试下来新做的模型效果还不错,等这套模型能完整的测试完这轮熊市的周期,我相信这套新的模型会非常的有价值。 

  第三,我之前在去年底给投资者的信里面也说了,还在摸监管的尺度,现在经过这半年多的测试,基本上已经磨合的差不多了,哪些票可以干,哪些票不能干,毕竟我现在所在的企业是一家百亿级规模的私募公司,风控合规上肯定要重视,不能再像我以前那样单打独斗的时候。  

  所以请各位投资者放心,一切都在向好的情况发展,短期内整体的策略应该也不会变,目前也没有办法判断熊市到底有没有结束,再加上我还在测试新的模型,所以净值上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动。” 

  近期,就551产品的运作情况,记者曾试图采访友山基金和全龙方面。友山基金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请求。全龙方面则表示,站在551产品投资者的角度,近段时间暂不便接受采访。 

  对投资者而言,这段投资551产品的经历可谓经历了一次“过山车”。 

  三、业内看法:风格激进的“交易猿” 

  如果说,由于网红“交易猿”在私募产品的异常交易被监管机构警告,而相关私募基金公司不得不采取买债券的操作,那么由此也产生了两个问题:友山基金权益团队的投研实力并不突出,为何要发这种激进风格的产品?当产品运作风险暴露时,公司是否曾作出预判和补救措施? 

  而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过程中,对于551产品,多家私募基金公司人士都传递出了风格激进的看法。 

  “产品风格是相当的激进,主要是在单票持仓的方面。很多私募产品杠杆设计的比例为150%~180%,这都是很正常的。单个股票持仓超过180%很有可能就是常说的小型私募基金在操作上有赌票的嫌疑。”某私募基金公司资深人士向记者表示。 

  某大型私募基金公司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产品投资范围较大,还能加杠杆,单票和行业集中度也限制不多。可能会非常激进哦。” 

  沪上某私募基金公司人士则是指出,“从投资策略来看,是以交易为主导,不是之前所谓的价值投资,投资思路上,可能是重仓押注市场热点股票,多少都有点追涨杀跌的味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白酒、新能源结构化的行情愈演愈烈之后,市场对新的赛道并没有一致看法,市场热点难以持久,变脸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而这也加剧了该产品的运行难度。 

  也许是因为产品运行并不如过往的预期,551产品规模随之缩水。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友山友贤551交易猿产品的存续规模在去年四季度已低于500万人民币。较其在2021年9月成立时1.2亿元左右的规模,已是大幅萎缩。

  

  有趣的是,这位网红选择加盟的友山私募基金公司,其核心策略并不是权益,而是债券。 

  

  图片来源:私募排排网 

  公开资料显示,友山基金成立于2013年,2014年3月成为国内第一批50家备案的私募管理人之一。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存续产品50支,管理规模164.12亿元。经过多年的发展,友山基金的投资范围也进入到多策略体系:公司围绕宏观经济及区域经济发展构建研究框架,形成了债券、股票、商品等大类资产配置的多策略投研体系,同时,投资中心按照细分策略线搭建了信用债、利率债、股票、量化和衍生品五个投资小组,由投资决策委员会统一管理。 

  而在不少私募基金人士眼中,友山私募基金公司的核心策略就是债券策略,具体主打的就是城投债投资。与此同时,据私募排排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21日,目前友山基金运行中的47个产品中有31只产品是债券策略,有4只产品是期货及衍生品策略,合计占比74.5%。 

  对于友山基金会选择网红合作并发行权益产品的原因,前述私募资深人士表示:“选择网红合作,通常有两方面考虑,要么是冲规模,要么是赚取一定的费用。当然,也不排除帮忙的其他可能性。” 

  在该私募基金人士看来,551产品并没有选择代销,而是直销,且规模首发只有1.2亿左右。而友山已是连续6年位于百亿私募名单之上,靠网红来冲规模的可能性不大。当然,为网红量身定制的私募产品究竟能够带来多大的收入也要打个问号,从实际运行来看,551产品运行不到两年就走向终结了,能否为公司带来高收入显然是存疑的。 

  最近,记者从多渠道多位知情人士获悉,551产品目前已经清盘,但目前相关清盘工作还没有结束,还在走相关流程。 

  这个原本被定义为十年期的私募产品为何未满3年,最终走向终结? 

  据了解,私募基金产品基金合同中会约定清盘条件,各产品不同。一般是规模(如1000万以下清盘)、客户数(如客户少于5人可清盘)、期限(如运作满5年清盘)这几个条件。也有一些可能是市场和政策变化,导致基金没有投资标的了。正常情况,很多产品条款比较老,基金公司宁愿结束重新开新产品。 

  “考虑到去年四季度末,该产品的规模已不到500万元,运营成本比管理费还高,清了正常。还有就是产品,最先开始靠的就是产品投资经理的个人号召力,当产品核心人物出走,产品投资策略发生变动,产品最终设计的初衷已无法满足,最终走向清盘也是必然。”前述沪上私募基金人士表示。 

  无论结果如何,此事件所暴露出的551产品存在的相关争议不容一笔勾销。 

  四、网红产品的风格持续性成疑 

  2022年,A股市场发生了较大波动,公募基金市场遇冷,但私募市场依然保持稳定增长。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2年末,协会登记的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达到23667家,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全市场私募基金规模跨过20万亿,同比增长1.37%,其中百亿私募持续扩容。 

  事实上,上述“交易猿”奔私的案例也是近年来一种行业风向的缩影。一些活跃于各大股票投资论坛、社区的网红、大 V、牛散,纷纷利用自己的流量优势转型做私募基金经理,还发行了一些带有个人标签的私募产品。有的大V、牛散甚至开起了私募公司。 

  例如,百亿网红私募希瓦私募的创始人梁宏,就曾是一名雪球大V。不过相比少数成功的转型案例,大V私募翻车的消息却不时见诸媒体。由此可见,对于不少大V来说,从混迹于网络的职业股民转换为合格基金管理人的道路并不如想象中的这么容易。 

  对于是否选择代销具有网红性质的大V发行的私募产品,近期记者采访了多家券商。东吴证券私募相关负责人近日向记者表示,“我司在选择代销私募产品时会经过严谨的审核制度来把关合作的私募机构,假如网红性质的大V发行的私募产品不符合我司的标准是不会进入到销售的流程的。网红大V性质的私募可能短期内能为销量提供一定的引流作用,但是从业绩的可持续性、长期稳定性上来看不一定有保障。” 

  “如果会选择,相关标准包括,私募基金管理人公司的治理情况,基金经理所管理产品可追溯的历史业绩,投研团队人员的稳定度,在基金业协会登记和产品备案的情况等等。”该相关负责人指出。 

  东海证券方面则向记者指出,是否代销具有网红性质私募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取决于管理人的投资理念是否满足公司的严、长、宽、深筛选要求。在代销的过程中,东海证券更加关注管理人的观点与执行情况是否一致,能否做到知行合一;管理人在公开场合的表述是否有歧义或者合规存疑;管理人频繁参与各种活动是否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参与投资研究,是否有投研平台或人员给予助力等。 

  而某券商财富管理资深人士则告诉记者,“证券行业里面,很多公司是不同的,基于不同的考虑,它的模式可能是营业部申请或者是单点去销售,可能会牵涉到一些特别小的,包括所谓的个人做得比较好然后做私募(的情况),这个(模式)实际上已经过时了,这个模式在早期2014、2015年是不少的,但大部分都已经结束了,被市场淘汰了。实际上大部分券商肯定不会再走这条路的,这个已经被证明大概率是要出事情的。” 

  另外,未来上述激进的投资风格在私募行业将受到制度上的限制。为加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自律管理,进一步规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行业规范发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起草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以下简称《运作指引》)。2023年4月28日,中基协就《运作指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运作指引》第十二条指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应当采用资产组合的方式进行投资。单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于同一资产的资金,不得超过该基金净资产的25%。 

  对于私募基金的投资者而言,完成备案的私募基金产品在合同上可能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从近些年爆发代持私募基金公司潜藏的股份代持协议等诸多事件来看,投资私募基金产品可能会遇到更多的道德风险。

(责任编辑:康博)

查看余下全文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网红大V“交易猿”首只奔私产品成“闹剧” 究竟是谁之过?

2023年05月09日 08:22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