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成私募看好长期趋势 坚信科技成长“点亮未来”

2024-10-17 07:41 来源:中国证券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康博)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近六成私募看好长期趋势 坚信科技成长“点亮未来”

2024年10月17日 07:41    来源: 中国证券报    

  A股市场大涨之后,呈现震荡调整态势。针对后市,记者通过第三方机构问卷调查以及对一线私募的采访了解到,约六成私募仍对A股市场长期趋势持积极预期。与此同时,科技成长、消费等板块的白马股和高股息品种则是当前业内最看好的投资方向。 

  本报记者王辉 

  多数私募仍看好中长期趋势 

  某第三方机构进行的私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尽管近期市场出现较为明显的调整,但展望A股大势,有占比达58.62%的私募仍认为A股市场趋势已经反转,未来有望进一步震荡上涨。此外,32.18%的私募认为,A股市场有望开启一轮较长周期的中级反弹行情;9.20%的私募预期较为谨慎,认为市场可能还会进一步调整。 

  圆石投资基金经理李益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轮行情的催化剂是多部门推出一揽子政策以及9月的高层会议,相关动向显示出政策转向的决心;资金面前期已经推动市场出现强势普涨。现阶段,宏观经济增长和市场表现可能会受到地缘局势等因素的影响,但同时也有基建投资、出口、制造业层面的强力支撑。整体而言,在经济新一轮复苏的初期,市场波动会持续存在,建议投资者在市场震荡行情中参与结构性博弈。 

  “剧烈上涨后,必有调整。”李益峰称,“如此反复多次,才会真正进入下一阶段的行情,这个时间周期可能还需要一到两个月。” 

  紫阁投资总经理、投资总监徐爽称,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常常被比喻成主人遛狗”。前期,宏观政策出现重要调整,“主人”的方向随之确定,股市做出快速积极的反应。但“狗”跑得太远之后,“回到主人身边”也在情理之中。徐爽表示:“后续随着波动率恢复正常水平,预计市场进入震荡整固的结构分化阶段。” 

  和谕基金创始人、基金经理笪菲称,市场预计会震荡企稳,普涨行情不可持续,个股会面临分化。与此同时,即便不考虑政策因素和经济基本面因素,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依然值得看好。 

  策略整体偏向“进攻” 

  在应对策略方面,相关调查结果进一步显示,当前68.97%的私募倾向于保持较高仓位或逢低加仓,在仓位水平、组合弹性、交易性机会上会采取“进攻”策略;22.99%的私募倾向于保持中性仓位,在仓位、组合、交易上更加追求“攻守平衡”;8.04%的私募则倾向于仓位适当下调,会在仓位、组合、交易上采取“防守”策略。 

  融智投资基金经理夏风光称,当前的市场可能是“长趋势上涨的初期阶段”,财政政策端发力有望改善上市公司业绩。市场在长期运行方向明确的同时,“节奏上或快或慢”均属正常。在操作策略上,夏风光认为,不应过分重视细节,但是可以注意以下几个重要的时间窗口:一是10月底化债政策的动态,二是11月的美联储议息,三是年底是否有进一步的政策推出。 

  “基于对市场的积极判断,我们会倾向于积极操作,在做多过程中保持必要的仓位,同时市场起涨初期分歧和波动可能较大,仓位可以适度灵活,但总体以择机做多为主”。钜融资产投资总监冯昊表示,目前政策面出现变化使得市场出现实质性拐点,尽管仍有一些外部不确定性因素,但从“以我为主”角度考虑,对政策的持续预期可能是市场运行的主导力量。 

  从仓位管理角度来看,笪菲进一步表示:“在本轮反弹之前,我们的仓位中等偏上;短中期内我们会继续看好持仓的品种,并会对原有品种进行更积极的仓位配置。” 

  科技成长方向受青睐 

  “我们认为最确定的还是科技主线,高质量发展逻辑下科技成长板块的中长期确定性较高。”冯昊表示。 

  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私募业内对于科技成长方向的认可度较高。具体来看,目前有32.89%的私募看好科技成长方向;25.00%的私募看好大消费、新能源、医药等板块的白马股;19.74%的私募看好高股息等大市值蓝筹板块;13.16%的私募看好房地产产业链以及有色、煤炭等周期板块;9.21%的私募则表示看好“化债”、国企改革、并购重组等主题性机会。 

  李益峰表示,可重点关注人工智能等长期技术创新的颠覆性产业趋势以及央企国企并购重组方面的机会,其他看好的产业方向还包括半导体、生物医药、军工等。 

  夏风光进一步分析,资本市场的稳定和活跃,有利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在此背景下,科技等领域的成长品种符合经济大周期运行的规律,部分优秀的品种不应受限于传统的估值方法,未来可能会具有更好的弹性。 

  此外,部分私募人士也对近一阶段房地产产业链和大消费板块方向的投资机会进行了提示。徐爽称,当前投资者需要紧跟政策走向,提升对地产产业链、促消费等方面重要性的认知,关注相关方面贝塔因素上升的收益机会。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