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基年内业绩反超 冠军争夺战突生变数

2024-11-01 07:14 来源:中国证券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关婧)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指基年内业绩反超 冠军争夺战突生变数

2024年11月01日 07:14    来源: 中国证券报     ● 本报记者 王鹤静

  今年10月,A股市场呈现宽幅震荡态势,行业持续轮动,市场主线切换节奏较快。近期,以“双创”、北交所主题为代表的指数基金脱颖而出,迅速占据年内公募基金业绩榜单前排位置。不过,拉长至3年、5年来看,部分红利及成长风格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依然保持业绩领先。

  部分机构认为,短期来看,市场震荡轮动态势或将持续,主题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指数产品实现反超

  今年四季度,A股行情逐步企稳,近期受“双创”、北交所等强势板块的驱动,10月末的公募基金年内业绩榜单相比9月末出现较大变动,多只指数基金业绩反超主动权益类基金。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凭借当月北交所板块的强势表现,年内刚刚成立的中欧基金、华安基金、东财基金旗下北证50指数基金一举包揽今年以来公募基金业绩前三名,成立以来的收益率全部升至65%以上。其中,中欧北证50成份指数A10月的收益率超过60%,位居当月公募基金首位。

  凭借近期目标板块的强势行情,易方达创业板中盘200联接A、南方上证科创板芯片ETF、中欧中证芯片产业指数A、嘉实中证全指集成电路ETF等科创主题指数产品年内业绩迅速攀升,截至10月末,年内收益率均超过45%。

  主动权益类产品方面,大摩数字经济A、东财数字经济优选A等科技主题产品10月业绩攀升,年内收益率均升至57%以上。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冠军———西部利得策略优选A目前退居第三,年内收益率约54%。

  此外,万家基金副总经理、知名基金经理莫海波管理的万家臻选、万家新兴蓝筹、万家价值优势一年持有、万家社会责任定开A等多只产品10月业绩集体反弹,年内收益率集体升至45%以上。在基金2024年三季报中,莫海波介绍,他管理的产品重点持仓板块为人工智能、农林牧渔、创新药,未来也持续看好这三个方向。

  多只基金净值三年翻倍

  拉长时间维度来看,截至2024年10月末,近三年的公募业绩前四名全部为主动权益类基金,分别为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A、金元顺安元启、万家新利、万家精选A,近三年这4只基金净值基本实现了翻倍。

  从近三年的表现来看,红利风格代表——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A、万家新利、万家精选A业绩增长最快的阶段主要集中在2022年上半年及2023年下半年;金元顺安元启净值则在2022年、2023年持续保持震荡上行态势。今年以来,4只产品的收益率曲线均出现“深V”形态,年内收益率均在10%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黄金价格接连创下历史新高,黄金投资热情高涨,多只黄金主题基金近三年为投资者带来了较为优厚的回报。截至2024年10月末,国泰基金、华安基金、博时基金、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前海开源基金、工银瑞信基金旗下黄金ETF,以及建信基金、富国基金、中银基金、广发基金、天弘基金旗下上海金ETF,近三年收益率均超60%。

  进一步拉长到五年维度,金元顺安元启凭借287%的总收益率稳居公募榜首;成长风格代表——万家臻选、东吴移动互联A、东吴新趋势价值线紧随其后,近五年的收益率均超过230%。近年来,东吴移动互联A逐步增加对电子行业的配置,并从2023年开始参与到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新兴浪潮中。在今年9月以来的反弹行情中,该基金实现业绩修复,年内收益率接近40%。

  主题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2024年9月下旬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出以来,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A的基金经理黄海认为,人民银行新推出的政策工具极大地激发了场外资金的做多热情,非银金融、创业板、科创板等品种率先得到了增量资金的支援,成交量急剧放大,市场预期得到了根本扭转。

  东财数字经济优选A的基金经理罗擎注意到,市场各板块出现一定分化,资金从前期的防御性资产转向进攻性资产。但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推动了资金和交易行为的过度拥挤,导致短期内整体市场估值得到了较大的修复。到了四季度,市场呈现出指数持续震荡、个股股价大幅波动等特征。

  单边向上的行情往往容易透支市场对于未来的预期,在黄海看来,增量政策的推出以及基本面的改变是循序渐进的,市场在创出天量成交额之后,需要一段时间的震荡进行消化。

  莫海波预计,市场对于增量政策仍有预期,叠加销售旺季和开工旺季,基建实物工作量有望提升,相关领域有望积极补库,四季度国内经济预期有望显著边际向好。目前全球经济仍处在修复期,虽然市场对美联储11月降息预期有所下调,但在降息周期的前提下,海外需求并没有明显的下行风险。当前A股整体市场估值依然处于合理偏低区间,未来A股有望继续震荡向上。

  展望后市,西部利得基金预计,市场对政策的预期或将转向收敛。短期来看,市场震荡轮动或将持续,建议关注海外因素、宏观环境、产业链变化带来的各类主题投资机会。中期来看,建议关注估值较低、政策提供额外弹性的方向。

(责任编辑:关婧)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