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时基金“清北复交”投资经理亏到怀疑人生

2024-12-20 20:02 来源:广众网

  金融行业向来以高薪著称,公募基金更是行业中的翘楚。正因如此,近年来公募基金也成为名校毕业生扎堆的地方。 

  随着竞争日趋激烈,公募基金的门槛也水涨船高,985只能保证HR不把简历直接扔垃圾桶,清北复交才是“硬通货”,头部基金公司大多只招收“清北复交人”等国内顶尖名校和海外名校毕业生。 

  只是公募基金招人看学历,但是市场却不认学历,不管是清华北大毕业,还是哈佛耶鲁毕业,都免不了被资本市场毒打。在资本市场遭遇挫折后,部分名校毕业生开始怀疑起人生,甚至产生了金融羞耻感。 

  以头部公募博时基金为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博时基金旗下基金经理有105位,学历基本都在硕士以上,清北复交毕业生比比皆是。 

  比如,北京大学毕业的有沙炜、付伟、刘玉强、金晟哲、唐晟博、赵易、王诗瑶、林景艺等,来自清华大学的有郭晓林、万志文、静鹏等,来自复旦大学的有肖瑞瑾、王帅、田俊维等,还有来自上海交大的吴鹏、曾豪、王俊等,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王惟、陈曦、陈鹏扬等,个个履历惊人。 

  然而这些头顶名校光环的基金经理,在资本市场上的业绩表现却是差强人意。 

  以博时基金旗下知名基金经理陈鹏扬为例,陈鹏扬硕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专业,自2012年加入博时基金,历任研究员、资深研究员、投资经理,于2015年8月开始管理基金。 

  陈鹏扬算是踩着牛市尾巴入场的基金经理,博时裕隆混合作为其在2015年开始管理的第一只基金,近9年时间任职回报高达121.63%,年化回报为8.91%。 

  然而除此之外,陈鹏扬管理其他产品亏多赢少,其管理的最大的一只产品博时成长领航A/C,目前规模为41.53亿元,自2021年1月21成立以来亏损幅度超30%,而博时价值臻选持有期混合A/C的亏损幅度则达到了近50%。目前在管的4只产品只有博时裕隆混合的收益率是为正的。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王诗瑶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17.01亿元,2012年从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加入博时基金。2022年4月6日起担任博时女性消费主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她管理的产品中,只有从2017年开始与王俊搭配的产品博时新兴消费主题混合A取得了49.60%的任职回报,而独自管理的产品则“全军覆没”,其中博时消费创新混合A/C在四年时间亏损幅度超过50%。 

  再看复旦大学代表肖瑞瑾,2012年从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加入博时基金,历任研究员、高级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兼基金经理助理、资深研究员兼基金经理助理等,并于2017年开始管理基金产品。 

  肖瑞瑾目前管理资产规模为45.51亿元,任期回报最佳基金为2018年6月21日至2021年4月13日管理的博时特许价值混合A,取得103.90%的回报率。然而自此后,肖瑞瑾管理的产品大多数遭遇了亏损,约有四只产品亏损幅度超过30%。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郭晓林业绩表现更为难看,在2012年加入博时基金后,郭晓林历任研究员、高级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兼基金经理助理、资深研究员兼基金经理助理、资深研究员兼投资经理等职务。 

  郭晓林从2016年开始管理基金产品,目前管理基金规模为16.62亿元,代表作为博时互联网主题灵活配置混合,在8年时间取得了71.47%的收益率。此外,还有一只产品博时汇悦回报混合在三年时间取得了5.31%,而其他产品则全部亏损,其中博时新能源主题混合A/C亏损幅度超过40%,管理规模最大的一只产品博时凤凰领航混合A/C亏损幅度超约25%。 

  作为曾经国内顶尖学府的“天之骄子”,如今却在A股市场被打得找不着北,还给投资者造成巨大亏损,确实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 

  在今年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毕业典礼上,该学院副院长、会计学讲席教授李峰发表演讲时曾提到,“一些人开始认为金融业毫无价值,因为金融似乎不是硬核科技,认为金融业是可有可无的交易成本;有些金融从业人员,包括我们的一些同学和校友,甚至产生职业羞耻感。” 

  此言一出,金融圈哗然。但李峰教授的发言并非危言耸听,一些基金经理开始怀疑人生,并重新开启了职业道路。比如原东吴基金专户投资总监刘浩宇在2022年10月离职后在朋友圈写道:“今年36岁,我不想此生碌碌无为,仅有一串串股票代码留下一生印记。从今日起,实业报国,加盟东华能源,负责氢能事业部,主攻第四代核能高温气冷堆核能制氢的研发、试验、产业化。”(内容来源|远见资本局)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魏京婷)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博时基金“清北复交”投资经理亏到怀疑人生

2024年12月20日 20:02    来源: 广众网    

  金融行业向来以高薪著称,公募基金更是行业中的翘楚。正因如此,近年来公募基金也成为名校毕业生扎堆的地方。 

  随着竞争日趋激烈,公募基金的门槛也水涨船高,985只能保证HR不把简历直接扔垃圾桶,清北复交才是“硬通货”,头部基金公司大多只招收“清北复交人”等国内顶尖名校和海外名校毕业生。 

  只是公募基金招人看学历,但是市场却不认学历,不管是清华北大毕业,还是哈佛耶鲁毕业,都免不了被资本市场毒打。在资本市场遭遇挫折后,部分名校毕业生开始怀疑起人生,甚至产生了金融羞耻感。 

  以头部公募博时基金为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博时基金旗下基金经理有105位,学历基本都在硕士以上,清北复交毕业生比比皆是。 

  比如,北京大学毕业的有沙炜、付伟、刘玉强、金晟哲、唐晟博、赵易、王诗瑶、林景艺等,来自清华大学的有郭晓林、万志文、静鹏等,来自复旦大学的有肖瑞瑾、王帅、田俊维等,还有来自上海交大的吴鹏、曾豪、王俊等,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王惟、陈曦、陈鹏扬等,个个履历惊人。 

  然而这些头顶名校光环的基金经理,在资本市场上的业绩表现却是差强人意。 

  以博时基金旗下知名基金经理陈鹏扬为例,陈鹏扬硕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专业,自2012年加入博时基金,历任研究员、资深研究员、投资经理,于2015年8月开始管理基金。 

  陈鹏扬算是踩着牛市尾巴入场的基金经理,博时裕隆混合作为其在2015年开始管理的第一只基金,近9年时间任职回报高达121.63%,年化回报为8.91%。 

  然而除此之外,陈鹏扬管理其他产品亏多赢少,其管理的最大的一只产品博时成长领航A/C,目前规模为41.53亿元,自2021年1月21成立以来亏损幅度超30%,而博时价值臻选持有期混合A/C的亏损幅度则达到了近50%。目前在管的4只产品只有博时裕隆混合的收益率是为正的。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王诗瑶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17.01亿元,2012年从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加入博时基金。2022年4月6日起担任博时女性消费主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她管理的产品中,只有从2017年开始与王俊搭配的产品博时新兴消费主题混合A取得了49.60%的任职回报,而独自管理的产品则“全军覆没”,其中博时消费创新混合A/C在四年时间亏损幅度超过50%。 

  再看复旦大学代表肖瑞瑾,2012年从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加入博时基金,历任研究员、高级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兼基金经理助理、资深研究员兼基金经理助理等,并于2017年开始管理基金产品。 

  肖瑞瑾目前管理资产规模为45.51亿元,任期回报最佳基金为2018年6月21日至2021年4月13日管理的博时特许价值混合A,取得103.90%的回报率。然而自此后,肖瑞瑾管理的产品大多数遭遇了亏损,约有四只产品亏损幅度超过30%。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郭晓林业绩表现更为难看,在2012年加入博时基金后,郭晓林历任研究员、高级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兼基金经理助理、资深研究员兼基金经理助理、资深研究员兼投资经理等职务。 

  郭晓林从2016年开始管理基金产品,目前管理基金规模为16.62亿元,代表作为博时互联网主题灵活配置混合,在8年时间取得了71.47%的收益率。此外,还有一只产品博时汇悦回报混合在三年时间取得了5.31%,而其他产品则全部亏损,其中博时新能源主题混合A/C亏损幅度超过40%,管理规模最大的一只产品博时凤凰领航混合A/C亏损幅度超约25%。 

  作为曾经国内顶尖学府的“天之骄子”,如今却在A股市场被打得找不着北,还给投资者造成巨大亏损,确实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 

  在今年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毕业典礼上,该学院副院长、会计学讲席教授李峰发表演讲时曾提到,“一些人开始认为金融业毫无价值,因为金融似乎不是硬核科技,认为金融业是可有可无的交易成本;有些金融从业人员,包括我们的一些同学和校友,甚至产生职业羞耻感。” 

  此言一出,金融圈哗然。但李峰教授的发言并非危言耸听,一些基金经理开始怀疑人生,并重新开启了职业道路。比如原东吴基金专户投资总监刘浩宇在2022年10月离职后在朋友圈写道:“今年36岁,我不想此生碌碌无为,仅有一串串股票代码留下一生印记。从今日起,实业报国,加盟东华能源,负责氢能事业部,主攻第四代核能高温气冷堆核能制氢的研发、试验、产业化。”(内容来源|远见资本局)

(责任编辑:魏京婷)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