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月前海开源旗下10只主动权益基金跌超5%

2025-03-07 15:33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7日讯 截至今年2月28日,前海开源基金公司旗下共有10只(各份额分开计算,下同)主动权益类基金在今年前2月跌幅超过5%。 

  具体来看,前海开源价值策略股票以-7.97%垫底。该基金成立于2017年12月22日,历任赵雪芹、肖立强、覃璇三位基金经理,但截至2025年3月6日的累计收益率却亏损高达35.56%,累计净值仅为0.6444元。

  

  而前海开源沪港深农业混合(LOF)C、前海开源沪港深龙头精选混合A、前海开源沪港深农业精选LOF三只基金在今年前2月的跌幅也都在6%以上。 

  令人瞩目的是,由11年管理经验的老将,现任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的曲扬管理的前海开源中国稀缺资产混合C、前海开源国家比较优势混合C、前海开源中国稀缺资产混合A、前海开源国家比较优势混合A,分别下跌了5.13%、5.12%、5.09%、5.09%。 

  从去年四季报看,前海开源中国稀缺资产混合、前海开源国家比较优势混合的前十大重仓股完全一样,分别为中国海油、中国移动、宁德时代、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湖南黄金、罗博特科、羚锐制药、迈瑞医疗。同样的风格同样的基金经理,也使这些基金在近3年里的收益率相差不大,跌幅均在34%左右。

  此外,由7年老将,现任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权益投资本部副总监、基金经理范洁管理的前海开源中药股票A/C同样也在今年前2月下跌5.60%和5.64%。去年四季度的前十大重仓股为羚锐制药、东阿阿胶、云南白药、江中药业、同仁堂、华润三九、片仔癀、白云山、马应龙、健民集团。 

  前海开源旗下前2月跌超5%主动权益类基金一览

   

  来源:同花顺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康博)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前2月前海开源旗下10只主动权益基金跌超5%

2025年03月07日 15:3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7日讯 截至今年2月28日,前海开源基金公司旗下共有10只(各份额分开计算,下同)主动权益类基金在今年前2月跌幅超过5%。 

  具体来看,前海开源价值策略股票以-7.97%垫底。该基金成立于2017年12月22日,历任赵雪芹、肖立强、覃璇三位基金经理,但截至2025年3月6日的累计收益率却亏损高达35.56%,累计净值仅为0.6444元。

  

  而前海开源沪港深农业混合(LOF)C、前海开源沪港深龙头精选混合A、前海开源沪港深农业精选LOF三只基金在今年前2月的跌幅也都在6%以上。 

  令人瞩目的是,由11年管理经验的老将,现任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的曲扬管理的前海开源中国稀缺资产混合C、前海开源国家比较优势混合C、前海开源中国稀缺资产混合A、前海开源国家比较优势混合A,分别下跌了5.13%、5.12%、5.09%、5.09%。 

  从去年四季报看,前海开源中国稀缺资产混合、前海开源国家比较优势混合的前十大重仓股完全一样,分别为中国海油、中国移动、宁德时代、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湖南黄金、罗博特科、羚锐制药、迈瑞医疗。同样的风格同样的基金经理,也使这些基金在近3年里的收益率相差不大,跌幅均在34%左右。

  此外,由7年老将,现任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权益投资本部副总监、基金经理范洁管理的前海开源中药股票A/C同样也在今年前2月下跌5.60%和5.64%。去年四季度的前十大重仓股为羚锐制药、东阿阿胶、云南白药、江中药业、同仁堂、华润三九、片仔癀、白云山、马应龙、健民集团。 

  前海开源旗下前2月跌超5%主动权益类基金一览

   

  来源:同花顺

(责任编辑:康博)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