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共区 > 新版末端页 > 财经关键词  > 正文
中经搜索

江泰保险历时八年完成上市辅导

2020年12月23日 07:35    来源: 中国证券报     黄一灵

  江泰保险正式向A股市场发起冲刺。

  日前,北京证监局官网显示,江泰保险已完成上市辅导,拟在中小板上市。业内人士表示,若江泰保险成功登陆A股市场,将成为保险中介第一股。不过,保险中介机构利润单薄,而市场对保险机构的估值又较低,江泰保险的上市之路仍有挑战。

  历时8年完成上市辅导

  2020年12月,北京证监局官网发布《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辅导工作总结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中信建投证券已完成对江泰保险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辅导工作,江泰保险目前不存在影响股票发行上市的重大问题,已具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各项条件和基本要求。

  2020年3月6日,中信建投证券与江泰保险签订《辅导协议》,并于3月10日向北京证监局递交辅导备案登记材料,期间共发布五期辅导工作报告。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早在2012年,江泰保险就已在北京证监局进行辅导登记,但期间三次更改辅导券商,拟上市的板块也从主板到创业板,再到中小板。

  预计2030年保费规模近500亿元

  天眼查数据显示,江泰保险成立于2000年,是国内第一家开业的全国性、综合性的保险经纪公司,公司总部位于北京,目前注册资本约2.15亿元。

  江泰保险董事长沈开涛在官网致辞中表示,二十年来,江泰保险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并且一直走在盈利的道路上。不过,有媒体报道称,2016年至2018年,江泰保险营业收入分别为7.9亿元、8.5亿元、9.8亿元,同比增长减速,同时净利润水平逐年收窄,已由2015年的9000万元降至2018年的4800万元。

  据江泰保险官网信息,二十年来江泰保险为保险行业贡献保费520亿元,累计服务了超过20万家企业,协助客户处理理赔案380万件,帮助客户挽回经济损失超过230亿元。其中,赔款金额在千万元以上的案件172个,上亿元的10个,超过10亿元的有4个。

  沈开涛在江泰保险成立二十周年网络庆典会议上表示,预计到2030年,江泰保险保费规模将达到近500亿元,佣金收入将达到90亿元,国内分支机构超300家,员工数量预计达到5万人。

  保险中介依靠渠道难以为继

  对于江泰保险而言,A股征途实际上才刚刚开始。目前,我国仅有5家保险公司在A股上市,包括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相比上市银行和上市券商,这一数量略显“稀少”。天茂集团旗下的国华人寿曾希望成为A股上市险企第六股,但一直遭遇波折,难以如愿。2020年10月,国元保险与IPO中介机构签署服务协议,向A股第六家上市险企发起冲刺。

  对于险企上市数量“稀少”的原因,东兴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刘嘉玮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分析称:“一是保险公司大多本身不缺钱,没有很强的意愿上市;二是监管查得严,审查周期也比较长;三是保险公司有自身比较独特的经营理念,经营也涉及不少机密内容,如果引入外部股东,可能会有理念上的较大冲击,分红和信息披露也会存在问题;四是如果股价跟随市场下跌,市值下降可能引发消费者对公司偿付能力和信誉的担忧;五是有的新设立保险公司还处于亏损状态,无法满足上市需求。”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已有多家保险中介机构2018年以来陆续从新三板摘牌。与此同时,到目前为止,A股市场仍未有保险中介公司上市。有观点称,保险中介公司缺乏内在价值和核心竞争力,若保险公司不提供保险产品给它们,预计其业务收入会很快下降。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保险中介行业正在经历变革。保险中介机构依靠渠道优势“薅”保险公司“羊毛”的单一经营模式难以为继,只有在“专”与“精”上下功夫,坚持深耕细作,推进科技与数字化转型,才能实现效能大幅提升。

(责任编辑:蒋柠潞)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