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招聘网站身陷尴尬境地
“裁员”演变成员工“求辞退”
曾几何时,中华英才网是人力资源圈公认的“最好用”的招聘平台,但随后几年,它的光环便逐渐褪去,走上了命运多舛的道路。
事实上,早在2005年,中华英才网联姻全球最大的招聘网站巨兽(Monster),欲踌躇满志地打造中国招聘网站NO.1起,就有人不看好这段婚姻。七年之痒后,Monster对其所投资的中华英才网失去了耐心,寻求出售。近日,中华英才网开始了售前“裁员”的举动,却不料陷入裁员纠纷的泥潭。
这家曾风光一时的招聘网站的没落,让人在唏嘘之余,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而中华英才网本身也成为了外资败局的一个新样本。
A
后路:到底谁来接盘
如收购成功,接盘者将成为市场的下一个关注点。早在今年1月24日,中国人力资源沙龙CEO王文斌就在其个人微博上透露,中华英才网已被“我的工作网”(Myjob.com)收购,收购金额3000万美元,并非之前传言的不足1000万美元。不过,此消息未得到官方证实。
记者致电Myjob公司,谈及收购事宜,工作人员表示:“这个我也不太清楚,再过段时间吧。”
网络招聘行业一位资深猎头透露,此次的潜在买家就是Myjob公司,中华英才网之所以裁员是因为:第一,中华英才网长期存在业绩与团队规模不平衡的情况;第二,庞大的团队会给新老板带来管理压力;第三,英才老员工对购买方的抵触长期存在,业内知名,因此必须挤掉这部分水分。
谈及当时的出售,他说:“有些人在微博上发动行业回购,我们看了只是笑笑没有回应。其实英才内部矛盾多,平台制作没有特色,定位长期摇摆,这些让我们都无意收购。况且他们的模式与我们相去甚远,没必要花这个钱。”
据他介绍,Myjob公司原是个十几人的小公司,后被爱尔兰尚龙集团收购并迅速扩大。该集团在中国各地购买了许多小猎头公司,然后借壳在国内扩张。
“目前该集团对我们暂时不产生影响,而且他们还未对合并的各小公司完成整合,对业内尚不足以构成实质性威胁。不过英才被吞下后会有些变化,能否消化是个问题,所以才会被要求裁员。估计收购英才最主要是拿到品牌和信息库资源,这个意义大于占领市场。该集团虽然大量收购,但缺乏一个有力的品牌和足够量的资源库,这是高管们心里清楚的欠缺点,此次砸钱应该是个战略之举。”
缘由:微博传出收购消息
1月29日,齐家网品牌公关总监武兴兵在微博上称:中华英才网裁员工作正在开始,今天一批人将被辞退,被辞员工将获得Monster的N+3月薪补偿,怀孕女员工补偿增加24月;一位工作十年的怀孕经理获得37月薪补偿(12月+12月+10月+3月)。Monster无奈卖掉英才之前,展示了其人性的一面。
随后,他又发表微博称,中华英才网留任员工,承担签字职责的部分经理拒绝给辞退员工签字,强烈要求被辞退,导致整个公司被辞退的走不了,被留任的想走也走不了。
“另外,根据得到的最新消息,中华英才网上海公司的员工开始闹事,非常滑稽,闹事的基本都是要求被裁掉,原因可能有两个:1、大家对中华英才网被并购后的发展前景不是很看好,2、补偿条件还可以。”
记者联系上武兴兵,对方表示微博上的消息是一位在中华英才网的朋友透露的,是真实可靠的。他之所以一直盯着中华英才网,是因为他看中了这位朋友,想把他从中挖过来,但这位朋友表示自己还是暂时难以割舍老东家,所以来不了,让他感到有点可惜。
据他介绍,此次被裁的基层员工较多,包括很多市场、客服、销售和研发人员,裁员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50%左右。公司原有1000多名员工,如今只剩下四五百人左右了。
当记者就此事联系中华英才网客服时,对方称只是前台人员,不知道这些事情。当记者咨询是否有公关部时,对方以没有公关部为由,挂断了电话。
进展:遭遇“求辞退”的尴尬
武兴兵说:“裁员是这样的:第一层是高层员工,很多高层员工是主动要求被裁掉,这些属于自裁;基层员工被裁掉的,只要走个程序就可以了;还有一批中层员工,工资不高,能力也还可以,基本上留下来了。”
“现在出问题在于很多底层员工在找上面经理签字时,遇到一个环节,就是中层的人看到这些人离职给的补偿待遇还可以,继续留着未必能看到一个很光辉的前景,所以也有很多人希望自己被辞退。如果不被辞退,就拒绝给辞退员工签字。”
“大家希望被辞退,是因为大家对公司未来的前景不是很看好;其次,如果新东家来后再裁员,所拿到的辞退报酬未必有现在给出的条件好,所以大家都想趁现在补偿条件还不错的时候,主动被辞退。”
据悉,目前这些想被辞退的员工还在和公司高层商议此事,积极要求被辞退,但截至昨晚20:00还未最终公布结果。
而按照Monster与收购方签订的协议,出售中华英才网的交易需在1月31日,也就是昨日完成。如果中华英才网无法达到收购协议中的条款规定,收购将取消。根据此前中华英才网方面和Monster方面的表态,如果收购取消,中华英才网将无力自主运营,母公司会关闭这一业务。
过去帮别人找工作的中华英才网员工,如今主动要求失业,引发了业内的惊诧,也应了一句老话: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早在去年10月,他们就开始从中华英才网内部挖人。不过大部分员工表现很浮躁,所以淘汰了很多,只给几个人发了Offer。
创始人:裁员并非明智之举
而除了尚龙集团,中华英才网的创始人张杰贤也曾做过努力。虽然离开中华英才网已很久,但目前身为全职招聘网总经理的他,还是无时不刻地在关注着这家与他有着感情维系的公司。
张杰贤告诉记者,中华英才网出售的消息出来后,全职招聘网管理团队认真研究了与中华英才网可能的合作选项,包括筹资收购。他们尝试通过自己的渠道和第三方渠道洽谈收购事宜,一直在做努力。
“但裁员消息出来后,到1月30日上午,我们不考虑了。因为我认为,中华英才网最有价值的是三块:品牌、团队和客户资源。这三大价值中,它把自己的员工裁掉了,这对我们来说中华英才网失去了价值,不会再去考虑收购事宜。”
“尽管此次中华英才网对辞退员工的补偿条件,我认为超出了很多企业的补偿方案,也是比较善待这些离开的员工的。但从目前的裁员决定来看,我认为是不明智的,或者是不可理解的,因为这正好去掉了中华英才网一块很有价值的资产。要建立一支1000多人的团队,不是这么容易的。”
假若此次交易真以3000万美元收购,这笔交易值得吗?张杰贤认为:“如果我是一个买家,对中华英才网感兴趣,能帮它重振雄风,我觉得3000万美元是值得的,甚至更高的价格我们团队都考虑过。但我们可能晚了一步,他们的交易已进行得差不多了。”
追问:“英才”何以早衰?
当时Monster收购中华英才网一共花费了2亿多美元。看着这家有着15年历史的老牌招聘网站,人心涣散、大江东去,沦落到被“甩卖”的境地,不少人深有感慨。曾经的“英才”是如何走下神坛的?就像先前有诸多分析所指出的那样,关键分水岭在2008年底Monster全资收购后。
数据显示,中华英才网被Monster收购后的7年时间内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且市场份额下滑严重。据艾瑞网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中华英才网的营收规模仅为前程无忧的14%。
张杰贤认为,中华英才网没落的最直接原因,是去年7月份的一次改版,放弃了中国原有的网站模式,照搬了不符合中国使用习惯的美国网站,导致了个人用户和企业客户的大量流失。
“此外,Monster总部的高管团队,对中国市场缺少一个持续的长期的承诺,他们接手后对中华英才网的支持力度不够,其市场份额也开始裹足不前。我觉得在中国做任何一个工作,都必须要了解这个市场和客户。如果你从事互联网工作,就不仅要了解互联网的特点,更要了解中国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习惯,这些几乎是必须的。”
如今,让业内人士担心的已不仅仅是上述因素了,在此次中华英才网在职员工主动要求被裁的风波出来后,谁接手都会有个担心,因为士气没了,人心涣散了,将来怎么做事?如何重塑士气,凝聚人心或将成为接盘者面临的最大挑战。
延伸:传统网络招聘前景堪忧?
有人从中华英才网目前的困境,得出传统招聘网站正在走向没落的结论,张杰贤不以为然:“得出这样的结论还为时尚早。”
“所有认为传统招聘网站走向没落的观点,我认为并不了解这个市场,也没有真正比较过中美市场的差异。Monster在美国的没落,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社交化媒体对它的冲击,这是最大的冲击;此外是大量的客户将招聘广告投放到Google这样的搜索引擎上。但在中国这两大威胁并不存在。如我们看到社会化媒体,如新浪微博和人人网等,并没有推出很好的招聘业务。”
“虽然在未来,真正像美国这样的社交化媒体及手机上的招聘,在国内一定会有市场空间,我们也已在研究和着手这样的工作,但这样的市场要成熟估计还要3到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别看国内的一些招聘网站,表面上看起来差不多面孔,其实在客户服务模式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同,如全职招聘网站做的便是行业垂直搜索,如今垂直型的招聘网站已大行其道。
“有人问中国未来的网络招聘市场形势如何?我们不用正面回答,只要回答中国的经济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会如何发展就可以。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你就会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