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借股市反弹产业资本出逃 创业板成减持主力

2013年03月15日 08:55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王欣

借股市反弹产业资本出逃

借股市反弹产业资本出逃

  股指震荡下跌,反映的是资金离场的现状。除了不断降低仓位的基金外,产业资本的积极减持,也是场内资金“抽水”的主要渠道。

  ■ 中小板创业板成减持主力

  据深交所公布的大宗交易数据,昨天,共有22宗权益类证券大宗交易,涉及14只个股,交易量合计高达9114万股。而这,仅只是近期越来越活跃的大宗交易的一个缩影。

  进入3月以来的短短9个交易日,深交所大宗交易平台上已经出现了213宗权益类证券交易,成交金额将近45亿元,涉及股票主要是中小板与创业板公司。

  同期沪市的权益类证券大宗交易要稀少得多。昨天,沪市共有9宗权益类大宗交易,成交金额14.5亿元,但如果除掉其中金地集团一单由两个机构专用账户间完成的2亿股巨额交易外,其余8宗仅交易2亿多元,仅为深市的将近1/4。

  由于上市公司大股东及高管减持主要通过大宗交易平台,这里已成为投资者洞悉产业资本动向的主要窗口。分析显示,中小板与创业板公司中的产业资本,正是当前市场上大股东与高管减持的主力。

  ■ 公司高管“跑”得最坚决

  根据海通证券的一项统计,去年12月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净减持规模分别是-7.04亿元、20.54亿元和13.12亿元;而今年1月分别增加到21.72亿元、51.58亿元和19.97亿元;2月分别为17.7亿元、18.88亿元和17.9亿元(春节因素导致总量较小)。其中,中小板的减持跃升较为突出,减持力度较大的行业是信息设备、电子、机械,创业板是医药和机械行业。

  可以看到,随着股指的强劲反弹,产业资本反而出现了加速离场的态势。

  3月第一周,尽管股指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震荡调整,产业资本的出逃趋势依然不减。来自中金公司的数据显示,上周股东高管净减持金额为28.10亿元,规模较前期继续上升。共185家公司减持,减持金额32.13亿元,减持最多的公司为ST泰复,减持金额共计3.45亿元。增持公司只有30家,增持金额为4.03亿元。

  细究其中的减持主体,又可以发现,公司高管“跑”得最坚决:高管减持无论绝对量规模还是相对比重都在爬升。海通证券分析师吴一萍形容:“高管减持急切不手软。”

  她分析认为,高管持股成本低、对于减持的急迫性要强于其他股东。特别是小企业,高管一直伴随着企业高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享受到多少回报,解禁后兑现的愿望就会比较强烈;而近期创业板首批限售股延期的政策给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担心解禁期限的不断被动延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高管的减持迫切心理。

  ■ 资金“抽水”现象加剧

  产业资本的加速离场,加剧了场内资金的“抽水”效应。实际上,基金减仓与产业资本减持,这正是近期市场所面临的两大主要资金流失。就在今天,民生银行将发行200亿元可转债,市场预计将冻结资金4000亿元左右,所带来的资金压力不可小觑。

  东方证券的测算数据显示,上周,偏股型基金继续减仓,其中股票型基金仓位由84.2%下降至82.53%,考虑了指数本身的下跌之后,主动减仓1.35%。混合型基金仓位由75.82%下降至75.2%,主动减仓0.2%。

  与此同时,A股存量扩容今年进入新高潮。数据显示,今年A股市场整体解禁金额为2.32万亿,较2012年增长100%。其中,中小板压力前高后低、压力点在1、5、6月;创业板分布较均匀、压力点在1、3、5、8、9月。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正当场内资金纷纷撤离的情况下,场外资金面却整体较为宽松,分析师对货币政策的判断也较为中性。

  中金分析师汪超认为,增量资金入市迹象仍在持续,主要体现在春节后新发基金中偏股型基金的数量上升以及股票账户数的显著增长。中期来看,A股资金面依然处于相对宽松状态,利好主因仍是中期宏观流动性的相对宽松以及IPO的停发。风险主要仍来自于基金高仓位及产业资本减持。

  此前证监会刚刚放开了对境内港、澳、台居民开立A股账户的限制。业内预计,其带来的潜在入市资金在50亿元左右,中短期对A股资金面贡献有限。该项措施的意义主要在于逐步完善和开放国内资本市场,丰富国内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也为最终实现海外投资者与国内资本市场的直接对接迈出了重要一步。


(责任编辑:王笑雨)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