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结束、股市监管层易帅,不明朗因素排除之后,资金大举入市,股指也出现了久违的四连阳。似乎应了股市不缺资金、只缺信心之说。
其中有个重要插曲,在股指已经下跌四周之后,摩根大通还在国际市场上呼吁做空中国股市,原因是中国经济存在风险(包括经济增长放缓),并将矛头直指中国银行股。中国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经济速度是一回事,但决不容许人家说三道四,尤其不能动摇金融基石银行股。于是,A股必须以其表现以正视听。
不过,股市不仅仅缺信心,实际也缺资金;当前好在存量资金仅需要应付“大小非”、“大小限”的压力。但监管层面临着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一边是拟上市企业联盟强烈的IPO冲动,另一边是饱受原始股套现之苦的股市投资者的利益保护,尤其是被市场规则排斥的中小投资者利益,如何协调颇费心力。不过,已经出现良好的开端,监管层对违规上市公司的处置体现了对投资者的保护,融资融券业务门槛的降低,也使得中小投资者向机构户靠近。而市场更期望在新股流通契约改革上,新监管层有所突破。
实际上,职能部门原来也做了有益的探索。对策之一,是利用“新三板”分流部分拟上市企业。不过,不仅企业对此兴趣不大(因为融资困难原始股套现更困难),而且“新三板”市场对其公众公司可“介绍上市”A股的规定,也适合原来的老企业,搞不好,不仅没有分流压力,还带来新扩容压力。
对策之二是利用权证工具(选择期权)化解IPO压力,这是一种权宜之计,本身是国际上名目众多衍生品种的本土化。问题是,交易所原来在股市熊市期已进行了不少权证工具实践,有成绩,教训更多,原来还在于国粹的“赌性”,在国外大行其道的衍生品种,在境内就完全变样,也导致许多投资者与交易规则之间的纠纷。因此,必须在充分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才能实施。
对策之三是利用优先股制度分解IPO压力。优先股在上世纪90年代发行的最早一批股票如深发展中出现过,后来发现若干弊端取消了优先股。将拟IPO企业的原始股部分化为优先股,思路还是减少“大小限”解禁量。问题是,优先股的利率多大才合适?利率高无疑是对普通股东权益的侵犯,利率低原始股东可能不同意。
笔者更倾向于,将新股发行与原始股流通捆绑,除了创业者控股部分,其他原始股用存量上市方式竞价拍卖给社会公众,控股部分不进入流通可整体转让;还有就是本专栏此前提及的如公众股比例改革等等。
当前市场比较关心的是新股募集部分的压力,包括解决“三高”问题,实际上更大的压力是挂牌之后。即使集中上市压下挂牌价,后面仍让市场不堪重负。试想,一只新股只募集10%的新股,发行价低,原始股占90%,表面上平抑了“三高”,但盘小价低更容易被“炒新”一族拔高,以后就是原始股源源不绝的套现。
假如新股IPO本年内一定要重启的话,必须利用宝贵的几个月时间,由新监管层主导——制定2013年开始的新上市股票原始股东流通契约,起码有个试点方案。当初对“新老划断”后上市企业,没有解决原始股东流通契约弊端,造成随后的长期下跌通道,是市场的切肤之痛。现在“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只有彻底解决这个难题,中国股市才能迎来真正的牛市、才能圆亿万股民的反转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