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成功组网,以及各级政府部门陆续出台支持北斗发展的产业政策,北斗进入民用市场的步伐正在提速。上周五,全国首个省级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在武汉验收。分析人士认为,这一北斗应用新举措或令北斗概念股引起波澜。
◎技术条件
多项性能指标优于GPS
长期以来,我国在导航领域关键技术与产量上均处于落后地位,GPS长期垄断国内市场,尤其电力传输、通信、金融等领域严重依赖GPS提供的定位、授时服务,GPS市场占有率超过90%。
作为与GPS抗衡的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度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中科院院士杨元喜此前曾表示,与GPS相比,北斗的首次定位速度和授时精度都表现出更好的优越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全世界导航的精度、稳定性、可靠性的贡献率可达到23.6%。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结网完成后,系统用户定位、电文通信和位置报告只需要几秒钟,而GPS首次定位却需要1至3分钟。此外,记者了解到,与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相比较,北斗系统特有的短信服务独树一帜,使用者不仅可以通过北斗终端获取时间和位置服务,在盲区还可通过北斗系统发送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在我国黄海南部和长江口水域进行了国内首次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RBN-DBDS)播发与接收试验,并取得圆满成功。经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差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达到1米以内,其性能指标已领先全球定位系统(GPS)。
◎市场前景
导航产业将超5000亿元
尽管,北斗系统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满足国防安全的需要,但国外的先进经验已经证明,只有实现军民两用,才能真正做到物尽其用,而北斗产业链上技术、行业标准的垄断,也将创造巨大的市场价值。
自第一颗北斗试验卫星2000年发射入轨以来,长期依赖GPS导航、授时的用户从此多了一种选择。目前,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气象、渔业、林业、测绘、抢险救灾等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未来还将在金融、精密农业、交通监测及工程技术中发挥更大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北斗系统不仅助力于各行业,同样还走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据媒体报道,今年上海将率先推出2.5万套基于北斗导航技术的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定位跟踪器,一旦孩子或老人发生走失或者摔倒等意外状况,家属可通过定位搜索及时知晓。此外,世界首款指针式卫星授时手表——北斗卫星手表已问世。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2012年卫星导航产业已经超过1200亿元,将来中国该产业会突破5000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北斗系统有望占据70%至80%的市场份额。
◎推广政策
政府三大举措力推民用
不过,当前售价偏高、平台建设不完善等原因限制了北斗系统的“亲民性”。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斗之父”孙家栋表示,自己现在最关心的事就是北斗的产业化应用。他认为,未来北斗应用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产业化将是一个很大的亮点,而国家在地面应用建设方面还需下大力气推动。
事实上,我国早已在去年逐步展开了北斗系统的推广。今年年初,交通运输部的一纸通知,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加快走向民用市场的脚步。通知要求天津、江苏、安徽等9省(区、市)作为示范省份,对辖区内“两客一危”及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的北斗/GPS双模车载终端安装做出具体要求。该政策被视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专项启动的第一个民用示范工程,也标志着北斗卫星系统正式启动民用。与此同时,合肥、南京、上海、兰州、天津等多地也纷纷着手打造北斗产业园区,支持北斗应用示范工程。
为了更广泛地推动北斗系统,并在全国起到示范效应,北京市政府和合众思壮、华力创通等相关卫星导航企业共同投资3亿元人民币的北京市北斗公共平台已于今年开始建设。
中关村空间信息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欧阳玲表示,行业市场虽是北斗产业发展的重点,但从长远看大众市场才是北斗产业成长的依托,车辆应用和个人应用领域将成为当前及今后产品和服务的主要方向。在一切条件理想的情况下,预计2013年北斗民用市场产值或将突破百亿元。
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咨询中心主任曹冲表示,当前北斗产品售价偏高的原因主要在于还没有实现规模化生产,在政府的推动和市场的发展下,北斗实现产业化发展,价格自然就下去了。
◎公司举措
北斗星通等推多项应用
面对千亿级的市场盛宴,抢抓北斗产业发展的先机已经刻不容缓。
日前,合众思壮宣布,该公司今年7月将推出两款基于北斗系统的个人移动资产管理产品。一款是佩戴于儿童、老人或宠物身上的小型跟踪器,只要在北京市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公共平台上设定一个活动范围,佩戴者超出范围就会报警;另外一款产品为插在车辆方向盘下的车载OBD,通过这款设备就能在手机或者网站上远程监控到车辆的所有数据。
合众思壮董秘曹红杰透露,基于北京市北斗公共平台的建设,北斗系统2013年可为北京10万北斗用户提供示范性服务;2014年可为北京30万北斗用户提供服务;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0万。
另一北斗龙头企业北斗星通的官方网站也显示,北斗星通的“海洋渔业安全生产北斗卫星导航通信系统”已拥有入网用户近3万个,手机用户近10万个,安装监控平台1300余套,是国内首个北斗规模化民用的应用案例。
北斗星通董事长周儒欣此前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北斗产品除广泛应用于海洋渔业外,部分产品已为一些城市的高楼和大桥进行“体检”。“未来如果这个市场需求旺盛,也将给公司产品商用打开新的空间。”此外,北斗星通的产品已经应用于北京市地质灾害监测。
上周五,全国首个省级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在武汉验收。该系统的硬件采用的就是北斗星通子公司——和芯星通的芯片式板卡。
◎专家观点
北斗三五年内实现繁荣
然而,即便在北斗战略稳步推进和政策频频利好的前提下,北斗导航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仍然要克服一些问题。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咨询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北斗一号”终端社会持有量为10万余套,参与北斗终端研发或销售的企业数量仅为50~60家,年产值为3亿~4亿元左右;而GPS导航终端2011年的总销售量突破4500万台,产值接近700亿元,参与企业超过6800家。但曹冲认为,北斗产业现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相信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将实现繁荣。
◎投资策略
两思路选股长短结合
东兴证券投资顾问赵一草认为,北斗商业化应用目前还未完全开启,今后一旦打开了突破口,民用市场产生的利润值得期待。对于北斗概念个股来说,他表示,看好其长期投资机遇,短期可把握政策、技术突破等利好带来的机遇,注意长短结合捕捉机会。
合生财富首席分析师梁万章认为,未来,在北斗产业投资标的的选择上,可遵循两条投资思路:一是产业链上游的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即北斗卫星、芯片生产及卫星运营与系统集成;二是产业链的下游民用产品制造,即面向大众消费者的导航设备、移动资产管理设备及相关的应用软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