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谁将为经济刺激政策埋单

2013年04月24日 07:42   来源:经济导报   

  ◆导报评论员兰恒敏

  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在近期发布的一份题为《我们是否知道中国将何时为其经济刺激政策承担成本》的报告中认为,中国不得不为经济刺激政策付出代价,目前的问题是何时与怎样付出代价。

  我们认为,有一个问题也许更重要———谁将付出代价?因为在刺激政策的受益者和成本负担者之间,存在巨大的不对称问题。

  该报告认为,2009年 -2010年间中国银行业贷款规模增长近60%,从而免于陷入经济衰退。但贷款的飙升意味着银行贷款的信用风险上升,从而可能推动不良贷款上升。如果这一假设成真,则中国政府债务负担将增加,因为要消化这些坏账的部分成本。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陈锦荣表示,“但上述情况尚未出现。截至 2012年末,中资商业银行公布的不良贷款率仍低于1%。中国决策者承认杠杆性最近几年的上升带来风险,但他们认为这种风险完全处于可控水平。”

  在货币超发十分严重的情况下,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低于1%,这可能吗?许多人由此怀疑中国银行业公布的数字的可信性。

  我们认为,故意进行数字造假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没必要。真正的原因很可能是,中国的债务实质上一直处于“边增长边消化”的动态过程中,这使中国的债务和不良贷款看起来并不像理论估算的那么严重。

  谁承担了经济刺激政策的代价?

  最广大的公众。货币超发必然引起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必然削弱公众的购买力。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的收入增长较快,而实际生活质量感觉并没有大幅度提高了。

  纳税人。中国经济刺激政策的主角是“积极财政”,目前最大的隐患也是地方政府平台贷款呆坏账问题。财政坏账原则上应该通过增加税收和减少支出的途径来解决,但减税和刺激消费的政策取向,使得通过增税来减小债务总额几乎成为不可能。最方便而可能的解决途径是,通过某种“技术性手段”注销政府债务。当年解决国有企业“三角债”和汇金注资四大行都属于这种行为。“不要低估了中国主管机构重新分配资源来防止政府相关借款人出现大规模违约的意愿。”

  资本市场投资者。中国银行业长久以来玩的是“货币超发 -银行利润激增-不良贷款率上升 -增发股票再融资”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投资者用真金白银购买股票,不仅为银行提供了充足的赚取利润的“弹药”,而且稀释了银行大部分坏账风险。其结果是,货币超发所产生的超额收益被银行获得,投资者因消化银行风险而亏损累累。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出奇的低,也能解释为什么中国银行股处于“白菜价”而投资者兴趣索然。

  结论是:中国刺激政策的代价,已经并将继续由公众、纳税人和投资者所承担和消化,这使刺激政策的风险在国家看来并不大。如果某人不幸身兼公众、纳税人和投资者三种角色,那么他所承担的压力将倍加沉重。若摆脱不了通胀和纳税的负担,个人和企业应力避资本市场投资的第三种伤害。

  

  


(责任编辑:朱丹)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