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发布的4月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 I)录得50.4,不仅较3月回落1.2个百分点,也较此前公布的初值回落0.1个百分点。
经济学者分析认为,新出口订单出现今年以来首次收缩是导致汇丰PM I回落的重要原因,这背后反映的是外需疲弱持续,内需仍相对平稳但未能完全抵消外需下滑的影响。在货币供给量仍在较快增长情况下经济走势乏力,说明当前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更主要源于经济结构深层次矛盾,短期政策对经济的刺激效力正在减弱,经济增长放缓更多受中长期因素影响,这就需要采用中长期的手段加以应对。建议现行政策保持稳定,同时加速推进金融等各项改革。
疲弱
深层次问题导致下行
对于4月份汇丰PM I的回落,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点评称:“由于外需恶化同时去库存压力增加,4月制造业活动增长放缓印证了中国经济的弱势复苏。而初现的通缩压力表明总体需求偏弱。劳动力市场将可能受到影响,并由此促使决策层在未来几个月内出台更多政策措施。”
分析回落原因,汇丰银行宏观经济分析师孙珺玮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新出口订单重回收缩区间并录得7个月低点,显示外需疲弱持续,内需仍相对平稳但未能完全抵消外需下滑影响,这是导致汇丰PM I回落的重要原因。受此影响,包括内外需在内的整体需求较上月放缓,就业指数回落。
二季度外需的回落并不出乎意料,但是内需不振却多少有些不及预期,毕竟从一季度数据来看,我国货币供给量仍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 2)余额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0.5个和1.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 1)余额3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2.4个和5.4个百分点;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76万亿元,同比多增2949亿元。与之相比,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 D P)同比增速仅为7.7%,比去年第四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投资和消费增速均较此前有所回落。
如今,货币供给量高增长却带不来经济高增长的问题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分析认为这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深层次调整的动向,说明经济下行的压力主要来自深层次的矛盾。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表示,第一季度的信贷数据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这与疲弱的实体经济之间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反差,企业过度的“金融化”是这一反差出现的重要原因,这要求中国尽快推进利率市场化,以避免企业的过度金融投机和套利行为。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认为,这源于人民币不断升值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改变了企业家预期,实体企业纷纷转投房地产等领域。同时,贷款在金融体系内部自我循环“大量交易发生在金融部门之间,信贷未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起到应有作用。”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也说,一季度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是比较快的,但是经济增速却出现回落,这说明短期政策对经济的刺激效力正在减弱,经济增长放缓更多的是受到了中长期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采用中长期的手段加以应对。
稳住
现行政策宜保持稳定
基于这一认识,经济学者建议现行政策应保持适度稳定。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认为,在现今的扩张财政政策下,短期不宜为刺激经济改变货币政策。长期来看,宏观调控应从过去需求管理转向供应管理,供应管理的核心是放松管制,让企业有积极性,放开准入,降低融资成本。目前相关改革已在进行,应坚持深化。
胡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总理上个月在主持召开新一届政府首次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时说,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一季度的宏观数据佐证了总理的判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一定会在政策上加码。某种程度上来说,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转型和生产成本上升赛跑的开始阶段,从国际经验来看,这一竞赛在初期往往是生产成本上升会占得上风,所以经济增长速度会逐步放缓,近两年我国的经济发展也符合这一情况;随着赛跑进入中后程,那些经济结构转型最终快过生产成本上升的国家几乎都迈入了高收入国家的行列,而那些始终是生产成本上升快过结构转型的国家,即使在一些年份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随即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重新跌回中等收入国家区域。所以,保证中国经济能持续较快增长的关键在于成功转型,而不是通过刺激手段强行保证经济稳定在某一增长水平之上。
胡迟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也完全有条件进行经济结构转型。一方面,一季度7.7%的G D P同比增长速度并不低,仍处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年增长目标7.5%以上,在金砖国家当中也属于非常快的速度,没有必要过于担心,而且从总理多次的表态来看,政府对经济适度减速的容忍度似乎在提高;另一方面,3月份消费价格已经回落到2.1%,当前物价上涨压力也不大,所以国家是有精力将重点放在结构调整上的。“总理在座谈会上讲,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力气更多地放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上来,放到扩大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上来。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强调,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稳中求进,增加就业和收入,提高质量与效益。这些很可能并不是无的放矢。”胡迟说。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表示,尽管从稳增长角度来看,有降息的需要和压力,但出于对物价重新上行和防止房价大幅反弹的考虑,降息还是会较为谨慎。因此,预计货币政策仍以维稳为主,短期内基准利率保持稳定的可能性较大,央行仍将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灵活调节流动性,保持市场利率维持在合理低位。
解决
应加速推进改革
保持现行政策稳定并不意味着政府什么也不做。唐建伟说,考虑到当前国内经济面临的困境,结合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提出的“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要求,未来政策重心可能放在放活微观方面。一是要进一步加大结构性减税的力度,改善微观企业盈利状况并增强其对未来经营的信心;二是要加大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工作力度,以政府职能转变的新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三是加快中央财政预算支出进度,争取在上半年将经济增速稳住;四是促进居民消费,包括加快收入分配改革进程、个人所得税减免以及发放消费券等。
更重要的则是推进改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他并不赞成现在社会上出现的一种舆论,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已不可避免。中国通过改革把增长潜力释放出来所形成的巨大能量,人们往往估计不足。现在看来关键是要围绕发展方式的转变来进行改革,通过改革来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解放生产力,这样就能实现未来20年的平稳较快发展。
从当前货币供给量增长较快但是经济弱势复苏的矛盾来看,金融改革尤其应当加速推进“为什么要再启金融改革?我们注意到金融业中,有很多潜在的金融风险还没有显现出来,制度性隐患正在逐渐积累,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更重要的是,我国正面临一系列严峻的经济发展约束,如果不再启金融改革,就不利于缓解这些发展约束,不利于达到经济发展目标。因此,在未来5到10年,要看清趋势,统筹规划,克服困难,大胆推进金融改革。”中国投资公司副总经理谢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