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日元贬值外溢效应引担忧

2013年05月13日 07:53   来源:人民日报   白阳 田泓

        受就业数据好于预期影响,5月9日开始,美元兑日元汇率突破1∶100大关。自日本央行4月4日宣布将基础货币量在2014年以前翻倍后,美元对日元汇率屡次向100关口冲击。

    人民视觉

    为期两天的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非正式会议5月11日在英国小城艾尔斯伯里落幕,会议讨论了维持和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全球银行业改革以及联合打击避税等问题。

    日本的货币宽松政策成为会议讨论的重点之一。日本央行4月宣布在两年内将基础货币量扩大一倍,以实现2%的通胀目标。对日本货币宽松政策的预期导致日元汇率大幅贬值。虽然与会国并未公开批评日本的货币宽松政策,但对其政策的担忧正在升温。

    日本游说免遭公开指责

    七国集团轮值主席、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七国承诺将维护和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确保经济增长的长期性与可持续性,同时也表示将联手应对银行破产问题,防范银行业再度出现“大到不能倒”的情况。欧洲国家的紧缩政策也是会议讨论的重要内容之一,美国财长雅各布·卢在会上指出,欧洲国家的财政政策应该努力在紧缩和增长之间寻求平衡。

    此次会议举行之前,外界高度关注日本的货币宽松政策。甚至有媒体推测,由于日元大幅贬值引发美国的不满,会议很可能会“不太愉快”。

    美联社援引一位美国财政部官员的话说,与会各方对日本目前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了大量讨论,涉及很多细节问题,关注的要点都是其货币宽松政策究竟能对日本国内经济增长起到多大的刺激作用。

    不过,在本次会议上,日本就其货币政策所做的斡旋显然收到了成效。日本财政大臣麻生太郎称,与会国家并没有指责日本的新货币宽松政策。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在会议期间重申,日本新货币宽松政策的目标是针对国内通胀,并非操纵汇率。路透社直言,会议为日本的货币宽松政策“亮了绿灯”。

    贬值难改制造业空心化大势

    就在此次会议之前,受美国利好就业数据影响,日元兑美元4年多来首次跌破100∶1大关。近期相继出炉的企业年报显示,日元贬值大幅提升了日本企业经营业绩。据统计,至5月10日,已公布年报的574家企业净利润总额较上财年度增加了约三成,且利润大都是在今年一季度日元迅速贬值期间实现。出口型行业受益最多。日元贬值因素总计给日本八大汽车制造公司贡献了约1万亿日元的利润,贡献率约为50%。除日产汽车因推迟在美国推出新车型导致利润下滑外,其他7家公司业绩均较上年大幅改善。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断定日本经济转好仍为时过早。今年3月,日本出口仍同比下降9.8%,加上日元贬值导致燃料和进口价格上升,日本贸易逆差仍在攀升,企业招聘人数也比上月下降。与此同时,日本制造业“空心化”趋势仍在继续。在日元升值时期,日本汽车商加快了向海外转移的步伐,“就近生产、就地消费”模式已成潮流。到今年底,马自达、本田等在海外新建或扩建的工厂将迎来竣工高潮。铃木汽车社长铃木修坦言,将继续加大在海外的设备投资,认为日元贬值就能让生产回流国内的想法太简单了。《日本经济新闻》对日本102家企业高层的调查也显示,62.7%的人对在日本国内扩大投资表示慎重。

    快速贬值的副作用开始显现

    日本货币宽松政策的副作用已经开始逐渐显现。由于员工收入并未增加,而燃料和日常生活用品价格已经开始上涨,普通家庭生活负担加重。日本央行无限量购买国债的本意是拉低长期贷款利率,鼓励企业增加投资。但是,由于日本股指大幅上扬,吸引资金从债市转出,导致国债价格下降,国债收益率上升。此外,日本财务省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包括国债、借款和政府短期债券在内的国家债务高达991万亿日元,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两倍,日本人均负债约为778万日元。日本财政结构的难题仍看不到解决的希望。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尔德斯坦认为,债务爆发和利率上升的综合效应将是经济灾难。长期利率的暴增会压低日本国债的价格,抵消家庭财富,并反过来抑制消费支出。高利率还会对公司债券和银行贷款产生作用,抑制商业投资。

    日元快速贬值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担忧。外界担心日本的新货币宽松政策会导致日元大幅贬值,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对日出口,进而影响周边国家经济甚至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甚至有可能导致多国竞相降低汇率引发“货币战”。

    雅各布·卢对日本的货币政策表示关注,警告日本刺激经济的努力需恪守国际协议,避免货币竞争性贬值。美国汽车政策会议9日发表声明,批评日本政府操纵日元汇率,给美国汽业带来不利影响。

    分析人士指出,即便对日本的行为有所不满,美国和英国等国都很难对日本进行指责,因为多年以来,这些国家一直都在进行一轮又一轮的量化宽松来刺激经济,美元和英镑都在贬值。日本似乎只是“步子迈得大了一点”。

    (本报伦敦、东京5月12日电)

(责任编辑:刘佳)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