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指数的冲高回落表明,在经济复苏难有起色的背景下,5月大盘很难继续上冲。关键原因就在于市场上涨逻辑相对薄弱——别忘了许多优质成长股都已走出了独立行情 ,明星品种更是强势翻番;而在这类明星股随时酝酿回调的背景下,大盘还能指望什么品种来拉抬呢?
回顾5月份的市场表现,尽管各大指数都收出阳线,甚至收复了4月的跌幅,但与外围股市的迭创新高相比,A股主板的走势又着实垫底了一把。这其中,虽然创业板的涨势能够跟上全球节奏,但仅靠创业板的一再拉升还远远不够。想想看,若不是全球狂印货币,A股能够在半年线下方的危机时刻力挽狂澜么?5月来市场虽有上涨,但资金总体上仍处于净流出的态势,这说明资金对A股的分歧是市场涨势总是不痛快的关键。
倘若中国经济也已经到了非宽松不可的地步,逼迫央行破釜沉舟,那也就罢了,那时股市反而能够放下包袱走出一波和世界匹配的“中国牛”,但2008年底的破釜沉舟带来的是什么?带来的是投资更加“一边倒”的局面,这早已为今后的转型埋下了祸根。因此,现在的宏观经济宁可要“调结构”的阵痛,也不愿意再回到滥发货币的老路上,于是才有了现在经济“上不上、下不下”的两难局面。真下了可以走双刃剑的“正面效应”,真上了股市晴雨表便能好起来,但现在双刃剑只能发挥负面的“调控”作用,这两方面的担忧又在持续传导,因而A股只能努力缩小与外围股市的差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