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信托公司高层人士在首届“金牛财富管理论坛”上表示,经过自2003年以来十年的发展和积淀,已具相当规模的信托又处在行业发展的转折点上。券商、基金和保险等机构开展类信托业务给信托带来压力,同时信托产品缺少流动性,随着信托业务规模扩大,在经济周期转化、经济下行时,这种流动性风险会有所暴露。
信托人士认为,需要信托公司承担的有一定刚性兑付及流动性风险压力的项目规模有限,信托公司十年来自身实力得到极大发展,因而信托不会出现系统性的兑付风险。
对于信托业未来的创新发展,信托人士认为,金融资产证券化、泛资管时代高净值客户需求、公益信托等为信托提供了新的一片蓝海。
不会出现系统性兑付风险
长安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谦提出,从2003年以来,信托行业经过了十年的发展积累和积淀,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资产规模,有一定的信托资产管理能力,也积累了一些高端的投资客户,形成比较强的市场拓展能力,“但目前信托公司又处在行业发展的转折点上”。
“尤其是过去这一年,我们能感觉到这个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徐谦表示,首先是券商资本、基金资本、甚至是保险的资本都开始开展类信托业务,不管是单一信托还是集合信托领域,这些机构目前来说都已经在进步,信托公司原有的牌照优势和价值在大大下降。“大家感受到了这些政策的变化对我们的业务所带来的影响和压力。”
华融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郭继平认为,大家津津乐道的信托牌照只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谁都可以做,包括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甚至是保险公司。”郭继平表示,既然只是一个工具,因而机构的竞争力不在于工具本身,在于各家公司自己真正主动创造的部分,“工具公开用,对整个行业是一个好事”。
对于信托行业存在的风险,徐谦表示,长期以来,信托公司在市场的一些结合部、边缘部上开展业务,信托公司产品的业务模式相对来说都不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也没有和高度组织化的金融市场更好地结合起来,因而信托产品缺少流动性,使得信托公司在经营上面临着比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压力,随着信托业务规模扩大,这种流动性风险在经济周期转化、经济下行时会有所暴露。
对于业界非常关注信托会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会不会由此导致信托行业再来一次全行业清理整顿,徐谦肯定地说:“不会再出现那样的一种状况。”
徐谦分析说,尽管现在有信托公司在做一些融资性的、有一定刚性兑付压力的项目,但是在整个的信托资产总规模中,这一类业务量大概1万多亿元,其中有大量是和银行、券商一起拓展出来的,真正最后落到信托公司,需要信托承担流动性风险规模有限。另一方面,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信托公司的实力已有极大增长。目前信托公司净资本总额也在2000多亿元,而且这两千多亿绝大部分是高流动性的资产。“所以我们肯定地说,不会出现系统性的兑付风险。”
未来三大发展方向日渐明晰
对信托业面临的刚性兑付问题,郭继平表示,刚性兑付的问题关键是在于怎样解决,“我认为要想解决刚性兑付,应该把受托职责界定清晰。”他说,“大家会说法律上很清晰,但是关键在于真正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是否严格,是否让市场、投资者非常清晰、及时、公开的了解职责。”
“信托公司要随市场变化不断创新发展。”四川信托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景峰介绍,四川信托开始布局自己的销售渠道,2010年以后,四川信托在全国各地大概有二十多个分支机构,有三百名员工从事自己的财富管理业务。
“我们开始时可能是做额度为三百万元以上的客户,到今年我们放弃了三百万元以上,而集中在八百万元以上。”刘景峰说,“二季度我们又调整更多的精力在机构上,因为我们发现很多集合类的计划发行有一半的被机构投资人买断了,其中包括银行资管计划以及最近的保险公司。”现在可能平均两个人里面有一个人是保险公司。
对于信托未来发展,徐谦提出,信托未来真正的着力有三个方向。首先,信托作为一种财产管理制度,在整个金融的资产证券化的运作过程中是一个最基本的制度平台,所以说在资产证券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参与前景。
其次,在资产管理时代,“大家是有钱找不到好的产品去投资”,投资越来越往产品化、机构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信托公司完全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股东的背景、运作的专业分工在各类的市场、产业领域里去创设各种各样的投资理财产品。
再次,在财富管理时代,高净值客户需要专业客户来做综合配制,包括全生命周期资产的管理、遗产继承等,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信托公司始终都有机会。
此外,徐谦还认为,觉得公益信托是一个方向,因为公益也是要赚钱的。包括现在很多的NGO组织做资产的管理不专业,如果信托公司来做的话,会更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