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未来信托业及信托制度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仍广阔

2013年05月28日 07:1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信托是什么?为什么会有信托?信托业未来应如何发展?即便是信托业受托资产规模发展到今年一季度末的8.7万亿元并成为第二大金融业态,信托业的上述困惑也一直没有消散。

  2013年5月22日,中国信托业协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共同组织的课题——“中国信托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总报告《中国信托产业发展之路》(下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从历史、理论与实践的理性逻辑出发详细阐述了长期困扰中国信托业监管与经营的上述难题。发布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介绍了《报告》的基本情况,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史建平、新华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翁先定、兴业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华辉等出席发布会进行点评,并分享了自身对行业发展长期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包括本报在内的多家媒体应邀参加了活动。

  针对信托业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王国刚指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这个背景下,仅仅依靠股权类和债券类的金融产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处置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需要有从事财富管理的专业化机构,这就决定了必须充分运用信托机制来完善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

  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一季度末,信托公司信托资产余额为8.7万亿元,5年多的时间增长了近10倍。但就像中国信托业的发展总伴随着整顿一样,一直有声音认为中国信托业未来发展速度将逐渐放缓。但是与会的嘉宾纷纷指出,未来信托业及信托制度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仍然非常广阔。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信托市场的发展水平依然较低,如果说我们2012年达到他们(美国、日本)的水平,我们信托规模应该在百万亿元,”王国刚表示。兴业信托董事长杨华辉也指出:“中国当前个人财富的积累使得这个行业的前景非常广阔,中国信托业尚未开始,或者说刚刚开始,没必要因为几万亿元就手舞足蹈。”

  但是这里所指的信托市场并不仅仅是目前中国信托公司经营的市场。王国刚指出,中国的资产管理市场应用的应该全部都是信托机制,但是往往改名为“委托”或“协议”,整个市场发展混乱。“我们将信托行为简要概括出五个方面特征:第一是有明确的信托目的;第二是有明确的受益人,受益人与委托人分离;第三是有明确的信托财产;第四是信托财产账户与委托人、受托人固有的财产账户相分离,且破产隔离;第五是信托财产所产生的收益归受益人。凡是具有这些特征的行为都应该界定为信托行为,不管你挂不挂‘信托’两个字。”

  《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中国现行信托业如果完全追赶至美国、日本人均信托服务的同等水平,那么中国的信托服务就需要分别放大52倍、55倍。国内合理的信托服务水平应仍有数十倍的提升空间。(徐天晓)


(责任编辑:向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