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十年来价格基本没涨的商品 是什么造就了"价坚强"

2013年05月29日 08:00   来源: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一片涨声中,这些十年来价格基本没涨的商品,倒是显得有点“异类”。

  它们是如何保持如此亲民的价格?

  简单分析,市场经济环境下,物品价格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原材料成本和市场供求关系。比如打火机和部分小零食,他们的生产工艺成熟,且原材料成本低,市场竞争激烈,属于非紧俏商品,价格涨幅不大。同理,肥皂、酱油等日用品,不仅出现洗涤剂等多种替代品,而且在市场上也处于供过于求状态,所以涨幅也不大。

  至于电子产品,托科技进步的福,价格越来越平。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产品升级不断推进,像电脑、相机、手机等电子产品和家电在这十年成为“抗通胀”的一个重要因素。最典型的就是手机,竞争的加剧,让商家不断降价赚人气,“手机当作白菜卖”成了常态。

  还有像食盐、公交车票价这样的公共服务类产品,因关系民生,一般属于政府定价,或有政府补贴,当然能保持亲民价格。

  还有一个原因:有些商品一开始定价就偏高了,比如可乐、薯片等,透支了消费预期,所以十年后价格基本没变。出于同行竞争的考虑,他们不敢擅自提价,不过他们可能会变着法子省些成本,如某些饮料,虽然价格没涨,但分量却减少了。

  总体来看,涨价的总比没涨的多。但无论如何,如今涨声四起的日子,还能找到几样价格没涨甚至有跌的东西,会触及我们的一缕温情。这样价格亲和的民生用品,越多越好。


(责任编辑:蒋诗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